耐冬花为常绿阔叶灌木。枝条灰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紫色至紫褐色。叶片 革质, 互生,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至倒卵形,长4至10厘米,先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半圆形,边缘有锯齿, 叶片正面为深绿色,多数有光泽,北面较淡,叶片光滑无毛,叶柄粗短,有柔毛或无毛。花单生或2~3朵着生于枝梢顶端或叶腋间,花单瓣、半重瓣或重瓣,花梗极短或不明显,苞萼9—13片,覆瓦状排列,被 茸毛。花瓣5—7片,呈1—2轮覆瓦状排列,花朵直径5—6厘米,色大红或粉红,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连生成一体而呈筒状。雄蕊发达,多达100余枚,花丝白色或有红晕,基部连生成筒状,集聚花心,花药金黄色,雌蕊发育正常,子房光骨无毛,3—4室,花柱单一,柱头3—5裂,结实率高。蒴果圆形,外壳木质化,成熟蒴果能自然从北缝开裂,散出种子。
耐冬种子淡褐色或黑褐色,近球形或相互挤压成多边形,有平面和棱角,种皮角质坚硬,种子富含油质,子叶肥厚。云南山茶叶片较山山东耐冬为大,长6—14厘米,宽3--7厘米,叶缘具锐锯齿。花比云南更大,径8—16厘米,亦有达22厘米者;子房3—5室,密被丝状绒毛。蒴果扁球状,表面有毛。 金花茶为小乔木,高2—6米,叶薄芏质,叶长圆形,缘具骨质小锯齿或细锯齿,两面光滑,有时有毛。花瓣7—8枚,多的可达17枚,金黄色至淡黄色,具蜡质光泽,花径3—5.5⑽厘米;子房多3室,无毛或有毛。蒴果扁球形或近球形。
本种分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区都有分布。日本、朝鲜和越南也有。
络石
生于山野、溪边、路旁、林缘或杂木林中,常缠绕于树上或攀援于墙壁上、岩石上,亦有移栽于园圃,供观赏。
耐冬花具有天生的芒姿丽质。它美干枝青叶秀,花色艳丽多彩,花型秀美多样, 花姿优雅多态,气味芬芳袭人,使人观后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得到极大美的享受。它藐视风寒,傲箱斗雪,顶凌怒放,给严冬增添色彩,给万物带来春的希望,人们见到它,会受到坚强、刚正的 高洁气质的熏陶和激励。加之它花期长,又是在 百花凋零的寒冬开放,而且恰处元旦、春节的隆重节日气氛之中,因而身份更加高贵。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特点,才铸成了耐冬花非比寻常的观赏价值。所以,古往今来,它为世人所喜爱,为文人墨客所倾倒。它备受欢迎地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被许多的诗词歌赋所赞颂。因耐冬花姿态和色彩迷人,可以作为盆花出售;因耐冬花四季常青,冬季开花的特性,也可以在城市、企业 园林绿化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还可以将耐冬花作为 切花材料,制作成插花、花束、花瓶和花篮等上等礼仪花卉产品销售,其市场潜力很大。
环保价值
据国外有关环境监测部门的报道,耐冬花植株具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对二氧化硫、 硫化氢、氯气、 氟化氢和烟雾等有害气体,都有很强的抗性,因而能起到保护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耐冬花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耐冬花的叶、茎、花均可入药。耐冬花含有花白甙、花色甙等物质,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的作用,可以治疗吐血、衄血、血崩、血痢、 血淋、跌伤、烫伤等病症。
中文名:络石藤(《本草拾遗》)
异名: 络石、 石鲮(《本经》),鲮石、 明石、 悬石、 云花、 云珠、 云英、 云丹(《吴膂本萆》),石蹉、略石、领石、石龙蘼(《别录》),耐冬(《 唐本草》),络石草(《近效方》),鬼系腰(《外科精要》),石薜荔(《医学入门》), 白花藤(《植物名实图考》), 爬山虎(《南京民间药草》), 过墙风(《广西中兽医药植》), 爬墙虎、 鹿角草(《江苏植药志》), 羊角藤(《广西中药志》),乳风绳(《浙江民间草药》),石气柑、万字金银(《四川中药志》), 沿壁藤、 铁线草、 风藤、折骨草、交脚风(《湖南药物志》),合掌藤、双合草、剃头草(《闽东本草》),石盘藤、过桥风(《江西草药》), 绿刺、酸树芭、膏链、 软筋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类别:茎藤类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茎、叶。
采集:秋季落叶前采收,晒干。
炮制
用水洗去泥土,拣净杂质,稍浸泡,润透,切断,晒干。
化学成分
茎含牛蒡甙、络石糖甙、罗汉松树脂酚甙、降络石糖甙、橡胶肌醇、β-谷甾醇葡萄糖甙、加拿大麻糖等。
药性
干燥的茎枝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1.5~5毫米,多分枝,弯曲,表面赤褐色或 棕褐色,有纵细纹,散生攀援根或点状突起的根痕,以节部为多,茎节略膨大。质坚韧,折断面淡黄白色。叶片对生,多数已脱落,呈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时稍卷折,淡绿色或暗绿色,厚纸质。气弱,味微苦。以茎条均匀、带叶者为佳。本植物的果实(络石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以 桑科植物薜荔的不育幼枝作络石藤使用。其茎枝较 夹竹桃科络石藤为细,叶互生,椭圆形,先端钝圆,棕绿色或黄褐色,革质。味淡。参见"薜荔"条。又 络石在少数地区亦作 石南藤使用。参见"石南藤"条。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络石藤)后,用粗布揩叶上,茎蔓上毛了,用熟甘草水浸一伏时,出,切,日干,任用。"
【性味】苦,凉。
①《别录》:"微寒,无毒。"
②《药性论》:"甘,平。"
③《纲目》:"味甘微酸不苦。"
④《江西草药》:"性平,味淡微涩。"
【归经】入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足阳明,手、足少阴,足厥阴、少阳经。"
②《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气分。"
药理作用
牛蒡甙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使冷血及温血动物产生惊厥,大剂量引起呼吸衰竭,并使小鼠皮肤发红,腹泻,对离体兔肠及子宫则抑制之。
主治疾病
1、小便白浊。用络厂、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煅)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 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2、喉痹肿塞,喘息不通。用 络石草一两,加水一升,煎成一大碗,细细饮下。
3、痈疽热痛。用络石茎叶一两,洗净晒干, 皂荚刺一两,新瓦上炒黄, 甘草节半两,大栝楼一个(取仁,炒香), 乳香、 没药各三钱。各药混合后,每取二钱,加水一碗、酒半碗,慢火煎成一碗,温服。
【功用主治】祛风,通络,止血,消瘀。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痈肿,喉痹,吐血,跌打损伤,产后恶露不行。
①《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
②《别录》:"主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
③《药性论》:"主治喉痹。"
繁殖耐冬花常用的繁殖方法有扦插、嫁接、播种。
华东地区的扦插适期是6月中、下旬。第2次扦插在8月下旬一9月初进行。这两个时期气温均在30°C左右,采取遮荫设施,气温可控制在25°C左右。插穗应选取树冠外部组织充实、叶片完 整、叶芽饱满和无病虫害的当年生半成熟枝。插穗长度一般4一10厘米,先端留2个叶片,剪取时下部要带踵。扦插密度一般行距10一14厘米,株距3一4厘米,要求叶片相互交接而不重叠,插穗入土3厘米左右,浅插生根快,深插发根慢,插后要喷透水。从扦插至生根,一般需要30天左右。成活的关键是扦插前期要保持足够的湿度,采取措施以减少热气对流,切忌阳光直射,并注意叶面喷水,保持叶面经常覆盖一层薄薄的水膜。生根后,要逐步增加阳光, 10月份以后要使幼苗充分接受阳光,加速木质化。
苗 砧芽嫁接,种子播于砂床后约经2个月生长,幼苗高达4一5厘米,即可挖取用劈接法进行嫁接。接穗选择生长良好的半木质化枝条,从下至上1芽1叶,一个一个地削取。将接穗削成正楔形,放入湿毛巾中。将挖取的砧木幼苗,去净泥砂,然后在幼苗子叶上方1一1.5厘米处剪断,顺子时合缝线将茎纵劈一刀,深度与接穗所削的斜面一致;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劈口之中,对准一边 形成层,用塑料薄膜带扎紧。将接好的苗子,以8厘米乘以2厘米的行株距种植于苗床中。床上以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为宜。种植后的苗床要搭塑料棚保温,一般10一15天开始愈合, 20一25天可在夜间揭开薄膜,使其通气。其后逐步加强通风,适当增加光照 ,至新萌动以后,全部揭去薄膜。半熟枝嫁接,利用粗种山茶或油茶成年植株作砧木,进行换减少腹接,1一2年内即可培育成名种山茶的大型植株。选择植株健康, 芽眼饱满而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砧木,夏接在2月底以前进行修整,秋接在6月上、中旬进行修整,剪除病弱枝、下垂枝、交叉枝和过密枝。嫁接适宜温度为5一30°C。对直径1厘米以上的枝条,均采用拉皮接,即在砧木的适当部位,上、左、右各刻一刀,深达木质部,将 皮拉下,其长度与接穗的 削面一致,然后将削好的接穗贴在砧木拉皮处,将皮拉上包住接穗,然后用塑料带缚住,露出芽子,再套上塑料袋,以增加湿度,促进愈合, 30天后解除包扎,待接穗抽出新梢,逐步木质化后,解除绑扎。断砧分3次进行,第1次在绑扎时剪除梢顶;第2次在接穗的第1次新梢充分木质化后,剪去砧木上部的1/3;第3次在接穗第2次新梢充分木质化后,于接口处断掉砧木。高温季节进行嫁接,成功与否要取决于对高温的控制。必须搭荫棚,盖双层帘子,使棚内基本上不见直射阳光,中午前后要喷水降温,使局部气温控制在30°C左右。
10月、上、中旬,将采收的果实放置室内通风处阴干,待蒴果开裂取出种子后,立即播种。若秋季不能马上播种 ,需行砂藏至翌年2月间播种。一般秋播比春播发芽率高。
栽培耐冬花有地栽和盆栽两种方式。
地栽耐冬花又分为园林栽培与圃地栽培。如作 园林绿化栽培,要有蔽荫树作伴,圃地栽培要成行种好遮荫树。温暖地区一般秋植较春植好。施肥要掌握好三个关键时期,即:2一3月间施追 肥,以促进春梢和花蕾的生长;6月间施追肥,以促使 二次枝生长,提高抗旱力;10-11月施基肥,提高植株抗寒力,为翌春新梢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清洁园地是防治病虫害、增强树势的有效措施之一。冬耕可消灭越冬害虫。全年需进行中耕除草5一6次,但夏季高温季节应停止中耕,以减少 土壤水分蒸发。
盆栽耐冬花盆子大小与苗木比例要适当。所用盆土最好在园土中加入1/2一1/3经1年 腐熟的切断松针。于11月或翌年2一3月上盆,高温季节切忌上盆。上盆后水要浇足,平时浇水要适量。浇水量要随季节变化,清明前后植株进入生长萌发期,水量应逐渐增多,新梢停止生长后(约5月下旬)要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 花芽分化。6月是 梅雨季节,应防积水。夏季高温季节叶面蒸发量大,需叶面喷水,喷水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切忌中午喷水。冬季植株逐渐进入休眠,浇水次数宜相应减少。切忌在高温烈日下浇冷水,以免引起根部不适应,而产生生理性的落叶现象。气温高或大风天,叶面蒸发量大,应多浇水或喷水。空气湿度大时,要减少浇水量。如遇干旱脱水,枝叶萎蔫,要立即将植、株置于阴处,浇透水,同时进行叶面喷水。一般 茶花大叶大 花种和生长迅速的品种需水量大,应多浇水。名贵品种如:十祥景、鸳凤冠、 洒金宝珠、凤仙、 绿珠球等水分蒸发量少,浇少过多会引起落叶、落蕾。夏、秋高温季节要及时进行蔽荫降温。冬季要采取防冻措施。盆株在室内越冬,以保持3一4℃为宜,若温度超过16℃,就会促使提前发芽。盆栽茶花的施肥、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与露地栽培基本相同。
耐冬花盆栽常用15~20厘米盆。耐冬花根系脆弱,移栽时要注意不伤根系。盆栽山茶,每年春季花后或9~10月换盆,剪去 徒长枝或枯枝,换上肥沃的 腐叶土。山茶喜湿润,但土壤不宜过湿,特别盆栽,盆土过湿易引起烂根。相反,灌溉不透,过于干燥,叶片发生卷曲,也会影响花蕾发育。
春季耐冬花换盆后,不需马上施肥。入夏后茎叶生长旺盛育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1-7-7酸肥。9月现蕾至开花期,增施1~2次磷钾肥。在夏末初秋山茶开始形成花芽,每根枝梢宜留1~2个花蕾,不宜过多,以免消耗养分,影响主花蕾开花。 摘蕾时注意 叶芽位置,以保持株形美观。同时,将干枯的废蕾随手摘除。
生长期应保持充足水分,同时叶片每天喷水1次,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夏季遮荫50%。每月施水肥一次,同时抽新梢前后追施浓肥,8月以后开始逐步控肥,9月以后停肥,以促进 花芽形成,待花蕾形成后再追液肥。
有茶花炭疽病、茶花饼病;常见虫害有红蜘蛛及介壳虫类。
山茶在室内、大棚栽培时,如通风不好,易受红蜘蛛、介壳虫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防治或洗刷干净。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常发生炭疽病危害,可用等量式波尔多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防治。
耐冬花 产后处理
耐冬花树冠优美,叶色亮绿,花大色艳,花期又长,正逢元旦、春节开花。盆栽点缀客室、书房和阳台,呈现典雅豪华的气氛。在庭院中配植,与花墙、亭前山石相伴,景色自然宜人。 在贮运过程中,要防止高温和空气干燥,否则花蕾、花朵容易脱落,影响质量。
重点
耐冬花是一般庭园中很容易看得到的植物。由于深绿色的叶子也十分漂亮,也可以只运用叶子做为其他花朵的陪衬。但花朵容易凋落是其缺点。
常常可以看到种满了樱草的花坛或盆栽。不要浇太多水份。注意不要让根部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