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二村

庙二村

中文名 庙二村
国家/地区 中国山东省
目录导航

隶属关系

庙二村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六合乡

村庄由来

据传“老爷庙”原名“萧神庙”,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同治年间重修,毁于1947年。

1865年陈氏由利津县陈家庄行迁庙旁居住,居住户陆续增多,形成村庄,人们俗称庙神为“萧神老爷”。村名故称“老爷庙村”,一直沿用下来。

历史沿革

1961年“老爷庙”村成立两个大队,该大队命名为“庙二”大队。

1964年因黄河水灾迁到“六合村”,1965年迁到“老爷庙”村北,其驻地称“庙二屋子”。1980年地名普查时“庙二屋子”与“庙一屋子”已经组成新的自然村,但没有正式命名,因村位于“老爷庙”村北,1981年6月命名为“庙北村”。大队更名为庙二大队,有耕地1900亩,户数245户,人口980人。

发展历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1980年底至1982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村土地承包到户,结束了“生产靠队长指挥、社员凭工分吃饭”的历史,实现了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确立了农民自主经营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村容村貌的不断改观。

1982年全村率先用上电,1985年成为全乡第一个电视村,并新建了砖瓦结构的标准学校,改建了幼儿园,被东营市称为一棵明珠。1989年至1991年在荒碱地上开发稻田1700亩,建了两个扬水站,全部沟渠配套,2003年全村村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包村组的大力扶助下,投资39万元全村用上自来水,人民生活逐步提高;2004年借助上级扶持政策,新造台田面积600余亩,人均增加耕地0.55亩;2002年投资40万元建柏油路1.9公里,2005年在乡党委政府大力扶助村集体协同投资,总投资48万余元,新建柏油路1.8公里,为全村经济发展带来活力。

革命烈士

王泉溪 男,1945年1月入伍,在28军82师,1948年在金门岛战斗中牺牲。

陈希滨 男,1930年3月出生,1945年4月入伍,1948年2月入党,利津县大队,排长,1948年7月在沾化县反特战斗中牺牲。

陈合梓 男,1930年5月出生,1947年4月入伍,为利津县大队战士,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失踪,1962年12月追烈。

李吉纯 男,1929年2月出生,1948年金门岛战斗中牺牲。

科级以上干部

(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陈洁青 济南市政办副主席 ,副局级干部

陈兴圃 河口区河务局局长,副处级干部

韩 青 河口区人民医院院长 正科级干部

扈春友 利津县家机局局长,正科级干部

周立华 东营市公路局收费站站长,正科级干部

陈峰之 河口区组织部科员,副科级干部

陈晓堂 河口区畜牧局副局长,副科级干部

陈瑞堂 河口区六合乡党委宣传委员,副科级干部。

大事记

1943年10月的一天,日寇进行大规模的扫荡,一大批 鬼子兵闯入 老庙村扎营,历时21天,白天去村东北一带扫荡,晚上进驻老庙村,推行 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村民陈之明被鬼子用 刺刀捅死,陈希克被抓,带到济南危害, 陈维汉、陈树祥等数人被鬼子扔进大火差点烧死,全村房屋门窗梁檩农具、桌椅板凳都被拆除烧光,晚上全村内 火光冲天,如同白昼,粮食全被抢光,运到陈家庄鬼子据点,牛 驴骡马猪羊鸡狗无一幸免,全被鬼子宰杀一空,鬼子兵残无人道, 无恶不作, 轮奸妇女一名,抢走粮食30余万斤,烧毁房屋800余间,农具500余件,家俱600余件, 大牲畜150头,猪羊鸡狗约1500余只,这是当是最有名的 日本鬼子21天大扫荡。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