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杜鹃

美艳杜鹃

映山红组
拉丁学名 RhododendronpulchroidesChunetFang
植物界
中文学名 美艳杜鹃
杜鹃花科
双子叶植物纲
杜鹃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落叶小灌木,高约1米;小枝短而纤细,褐色,被淡黄棕色皱曲长柔毛;老枝淡黄棕色或灰褐色,近于无毛。叶膜质,假轮生状,集生枝顶,长圆形或倒披针状椭圆形,通常长1.5-2.5厘米,宽5-9毫米,先端短钝尖,具硬的细尖头,基部宽楔形至近于圆形,边缘被淡黄棕色皱曲长柔毛,上面深绿色,干后黄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密被淡黄棕色皱曲长柔毛,尤其在上面残留的毛基致使叶面粗糙,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侧脉和细脉在两面不明显;叶柄扁平,扭曲,长2毫米,被皱曲长柔毛。花芽宿存,鳞片椭圆状阔卵形,外面沿中部至顶端密被淡黄棕色皱曲长柔毛。伞形花序顶生,有花1-4朵;花梗长约1厘米,密被皱曲柔毛;花萼5裂,裂片椭圆状长卵形,长3.5毫米,宽2毫米,顶端钝尖,基部截平,边缘具裂片状锯齿,外面被皱曲柔毛;花冠紫色,漏斗状钟形,长2.5-3厘米,无毛,裂片5,倒卵形,长1.5厘米;雄蕊10,不等长,最长达3.2厘米,显著伸出于花冠外,花丝线形,中部以下被微柔毛,花药紫色;子房椭圆状长椭圆形,密被皱曲长柔毛,花柱长4厘米,丝状,无毛,柱头浅裂。果未见。花期6月。[1]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 000米的河旁、岩石疏阴处。

分布范围

产广西北部。模式标本采自广西龙胜(平水乡桃善村红滩笔架山)。[1]

主要价值

美艳杜鹃美艳杜鹃(5)杜鹃花(Rhododendron)又名映山红,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之美誉。其栽培历史悠久,园艺品种极其丰富。由于它枝叶稠密、四季苍翠、花色繁多、鲜艳夺目,以之布置园林无处不可,用作盆栽随处相宜,极具观赏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白居易赞誉:“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本种提示

本种特多的淡黄棕色皱曲长柔毛,叶大小不等,假轮生状;萼片具少数粗大牙齿;雄蕊显著伸出于花冠之外,在本组中是特殊的,可能与锦绣杜鹃 R. pulchrum Sweet有密切的亲缘关系。[1]

栽培历史

美艳杜鹃美艳杜鹃(16)杜鹃花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书中将“羊踯躅”列为有毒植物。杜鹃花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唐代,出现了观赏的杜鹃花,此时杜鹃花就已移栽入庭园栽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不但写下了许多赞美杜鹃花的诗句,而且还亲自移植栽培,第一次移植未成活,写下了“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820年终于移植成活,诗曰:“忠州洲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据记载,唐贞观元年(785年)已有人收集杜鹃品种栽培,最有名的是镇江鹤林寺所栽培的杜鹃花。

栽培技术

肥水管理

杜鹃生长发育要求酸性土壤(土壤pH值以5.5-6.5为宜)。由于北方土壤多偏碱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针叶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鹃的根系为须状细根,对肥料浓度及水质的要求严格,施肥时要遵循适时适量、薄肥勤施的原则。春季开花前为促使枝叶及花蕾生长,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花后施1-2次氮磷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长期、开花期肥水要求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长缓慢时要控制肥水,以防烂根。杜鹃花喜湿润和凉爽的环境,北方气候干燥,应及时浇水并喷雾,以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浇花水以矾肥水及雨水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亚铁及食醋。也可将西瓜或西红柿切成小块施入,对于改善土质及花朵质量也有良好效果。

整形修剪

为加速植株盛开,杜鹃常通过摘心来促发新枝,对于花朵簇拥、影响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这样不但使当年花大色鲜,也有利于植株来年生长开花。杜鹃萌发力强,枝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降低其观赏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过修枝来调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谢后及秋季进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长枝病虫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养分消耗,使整个植株开花丰满。

花期控制

杜鹃在秋季进行花芽分化,通过冷藏和加温处理,可以人为控制花期。要使杜鹃提前开花,可将其移至温室培养,控温在20-25℃,并经常在枝叶上喷水,保持80%以上的相对湿度,这样经过一个半月即可开花。要使杜鹃延迟开花,可将形成花蕾的杜鹃,让其一直处于低温状态,保持温度2-4℃,盆干时浇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开花。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