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靖王墓

郢靖王墓

中文名 郢靖王墓
位于 湖北省中部
墓葬等级 帝王
目录导航

详细介绍

郢靖王墓属明代帝王等级墓葬,位于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三岔河村四组皇城湾,墓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十三子郢靖王朱栋和其妃郭氏的合葬墓。据史料记载,该墓建有红城墙一百二十七丈,大殿七间,各类厢房三十座,地面建筑十分宏伟。但该墓于一九三七年遭侵华日军破坏,地面建筑损毁殆尽。

郢靖王墓郢靖王墓由于墓葬文物价值连城,郢靖王墓一直是盗墓贼觊觎的对象。自一九九九年以来,该墓连续七次被炸盗未遂,盗洞最深达八米,其中二次炸穿地宫顶,地宫受损严重,墓室内文物保护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为此,二00五年十二月初,湖北省文物局决定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打郢靖王墓的主意呢?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为什么会安葬在钟祥?为什么要发掘这墓葬?弄清这些问题还是让我们首先从认识明朝的藩封制度开始吧。

在“家天下”的封建社会,安置皇子皇孙是一件很重要、也很麻烦的事情。明太祖朱元璋在对历史和前元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之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周朝实行分封制,统治了四百多年;秦朝废除分封制,很快就垮台了;前元不足百年间,之所以皇帝频频更换、内乱不断,尤其是后期红巾起义时,权臣各自拥兵自重、皇室孤立无援,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实行分封之制。在他看来,骨肉血缘关系能够产生巨大的向心力,这对一个家族、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要。于是,朱元璋在政权确立之后,便全面借鉴了西周的分封制度,并在其基础上有了新的创新。就是实行以嫡长子继承皇位为基础的降等分封制,即:皇帝嫡长子封太子,继承皇位;其他子封亲王,也就是一字王。亲王嫡长子封世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封郡王,也就是二字王。郡王子孙依等分封将军和中尉,各有品秩,其中最低的一个等级是奉国中尉,其子孙皆为中尉,以与官民百姓区别。郢王就是按照明代的藩封制度受封到钟祥的第一位藩王。

钟祥在明朝前期称安陆州,州城紧靠汉水,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唐刘丹记中称其为“西浮江汉,东驰京岭”。宋朱昂在一篇序中也说“环城皆水,因河为壕。”石才儒在《郢州风土考古记》中更夸赞这里是“舟车往来,水陆之冲。”因而历代帝王都很重视这里的建置,朱元璋自己在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命常遇春攻城略地往取安陆、襄阳时就曾告之曰:“安陆、襄阳横据上流,跨连巴蜀,控扼南北,自古所必争之地,今置不取,将贻后忧。”这样的战略要地,自然要受到明王朝的重视。明朝军队实行卫所制,卫所一般设在要害地方,攻克安陆州的当年年底就在此设立安陆卫,驻军达5600人。

由于安陆州四通八达,朝中大臣来往频繁,因而明初各项建设迅速恢复。洪武四年,城北镇远楼改为州学。洪武五年修复弥勒院,题名“龙山报恩寺”。洪武十一年(1378年)曹国公李文忠增修《富水志》,并于阳春台建郢门书院。洪武十五年(1382年)湖广提刑官沈佥事到郢,命迁移卫卒还州学于兰台之左(今市实验小学),知州梁栋等集资如制而建。洪武二十二年,安陆侯吴复增修旧城,东北并跨山冈,西临汉水,内外以砖垒壁,增设五门,增强了攻防实力,为皇子封国准备了条件。

郢王朱栋,生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岁次戊辰五月十七日,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中的第二十四子,母惠妃刘氏。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册封为郢王。为提高郢王的地位,并发挥其藩镇守土的作用,洪武二十五年九月七日,在已有安陆卫的情况下,又为郢王专设安陆中护卫,由郢王直接掌管。这支亲军护卫下设三个千户所,共有3360人。永乐三年(1405年)十一月二日,借“靖难之役”夺取皇位的皇四子朱棣,为表达“亲亲之谊”,特将营国威襄公郭英之女册为郢王妃,直到郢王年满20岁那年,即永乐六年六月,才让郢王到分封之国安陆州就藩。值得说明的是:太祖皇七子齐王朱榑因图谋不轨,永乐四年废为庶民,排除皇子系列,所以才有郢靖王墓志铭所称“王讳栋,太祖高皇帝第二十三子也”的记载,明人郑晓的笔记著作《今言》,仍将郢靖王列为高皇第二十四子,《明史》亦然。

郢王住在京师南京期间,仍行使对藩国的管理和建设,他命军士在封国垦荒开田,耕种戍守。郢王府建在安陆州城西北隅,洪武二十七年,由锦衣卫指挥刘贵、郎中曹贵等督工鼎建,并开垦田地既成郢王之国。据嘉靖四十三年《明古郢徐母夫人墓志铭》载:徐氏“有始祖名回祥者,自洪武二十五年奉例选取南京锦衣卫校尉,于洪武二十七年前来安陆下屯,开垦田地住种至永乐六年,复往南京迎接郢王安陆之国即今承天也。至宣德四年(1429年)岁次己酉,奉敕存留公等五十名守坟供祀。”史志也有“郢王栋就藩,令军校开垦田地”的记载。可见郢王在他的封国内十分重视开山辟田,发展生产,为后来的兴都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郢王贤孝,尊亲厚友。据《兴都志》卷七记载:“郢王天性贤孝,尝念母皇惠妃刘氏久违侍养,奏取母兄散骑舍人刘敬至府,给赐田地,暇日率长史以下亲诣其第,赐宴命儒臣赋诗,王自序其端”。从中可知,郢王经常感念母亲,由于皇妃是不可以出宫被其奉养的,因此他就将舅舅刘敬从南京接到了钟祥,并把自己的田地分出一部分给舅舅,又赐给他宅第。闲暇时,郢王把王府内的官员带到他家,请儒臣们吟诗作赋,收集后又亲自为这些诗赋作序。从这一点说,郢王也是一个“雅王”。

永乐九年闰十二月二十七日,郢王应召赴南京拜见皇兄成祖朱棣,赐宴华盖殿。次年正月十三日,郢王还国,皇帝又表达亲亲之谊,赐给钞币。

永乐十二年(1414年)岁次甲午十一月一日,郢王去世,终年27岁,成祖皇帝念骨肉亲情,不胜痛悼,辍视朝十有五日,诏有司治丧葬如礼,赐谥曰靖,又称郢靖王。永乐十三年四月初六日葬封内宝鹤山(今九里乡三岔河村皇城湾),后郢王妃郭氏与之合葬。《弇山堂别集》称郭氏是永乐三年十一月初二日册封为郢王妃,永乐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念王自经薨,合葬宝鹤山。《兴都志》记载:“王薨之逾月,妃郭氏痛哭曰贤王舍我以去,我寡而无子,尚谁恃邪?念自幼嫔贤王待如宾友,今安忍独生乎!乃整妆对镜,自写其容付,谨密宫人掌之。云:候诸女长成识母之遗容也,遂自尽。朝廷闻而贤之,恤典加厚”。这位能自画像的郢王妃郭氏也是家世显赫的大家闺秀,其祖父郭山甫是个相面师当年朱元璋带兵路过其家,请郭山甫相面,郭相之大惊曰:“公相贵不可言”,因此就让自己的儿子郭兴、郭英跟随朱元璋打天下,还让自己的女儿随侍朱元璋南征北战,其家族为建立大明江山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郭山甫的女儿被封为宁妃,曾摄六宫事。郭山甫累赠至营国公谥号威襄,郭兴、郭英皆以军功封侯,郭英就是郢王妃郭氏的父亲。郭英生有子12人,长子郭镇娶永嘉公主为妻;生有女9人,其中两女嫁与皇子,一为辽王妃,另一个就是郢王妃;郭英次子郭铭所生之女又为仁宗皇帝贵妃。因此,郢王妃郭氏家族可谓皇恩浩荡,满门荣耀。

地理优势

郢靖王墓墓区东、西、北三面环山,茂林森森,呈“青龙、白虎、玄武”环抱,南(朱雀)地势开阔,溪水环绕。陵园方位呈南北(稍偏西)轴向,地势北高南低,次递延伸,总面积约3600平方米。墓葬封土堆呈椭圆形,高8米,东西长46米,南北宽35米,周长120米,地宫为砖室结构。其墓域建筑主要有享殿7间,东西厢10间,神厨5间,宰牲房3间,鼓楼1座,碑亭1座,棂星门3间,券门3间,红墙周围127丈,内官住宅1所,围墓田地11顷7亩4分5厘2毫。

出土文物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红星介绍,郢靖王墓虽然被多次盗挖,但都没有得手;墓内比较干燥,没有地下水;里面已经发现八件珍贵的瓷器,有青花瓷、青瓷和青白瓷。在棺床上发现大量金器和玉器,墓室内还有两个壁龛,上面有铅质和金质的冥器。

据现场考古专家院文清教授介绍,郢靖王墓的挖掘难度大、历时长,不仅墓道中掺杂乱石,夯实牢固,在接近墓门时,还遭遇坚固的封门石。为确保墓室和文物不受损伤,考古专家多次调整发掘方案,谨慎作业。发掘现场这两天下起了小雨,工作人员采取了应急防水措施,将墓葬封土堆被盖上了塑料薄膜,整个墓道用帆布搭建了一个人字形工棚,考古人员正在墓室里进行紧张清理。

位于钟祥市的郢靖王主墓室先后出土文物4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00多件,在主墓室和东西壁龛相继发现了一批珍贵的金器、玉器、瓷器和漆器。其中的青花瓷、金簪、金粉盒等6件文物被初步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印有“龙凤”图案的青花瓷则填补了湖北省考古空白。

院文清教授称,在墓内的中室和后室还发现了10余个腐烂的箱子,箱内装的估计是丝织品和字画等。由于墓内进水最深达两米,箱内文物全部腐烂无存。此次发掘,虽然发现的文物没有期望的多,但极具价值。

相关资料

郢王有四个女儿,除最小的女儿未婚而卒外,前三女皆成婚。据《宣宗实录》卷六十九记载:宣德五年(1430年)八月十八日,命郢靖王长女光化郡主配安陆卫指挥王崇之叔雄,第二女谷城郡主配湖广都指挥佥事鲁曾之子信,第三女南漳郡主配京山县民周韵,命雄等皆为仪宾,赐之诰命。三个女儿中,有两个女儿所生儿子爱读书。从《英宗实录》和《宪宗实录》中可以发现,天顺二年(1458年)六月十八日,南漳郡主曾上奏说,她的儿子周境习读经书粗知大义,希望能进入南京国子监读书以图补报,英宗皇帝表示同意;同年九月二十一日,谷城郡主的丈夫鲁信上奏,谷城郡主已经去世,留下了儿子鲁琬年方十六岁,自幼学习经书,希望能进入南京太学学习,英宗皇帝也批准了。天顺八年(1464年)九月十八日,南漳郡主又上奏说,希望能把她的儿子周冈录取进入国子监读书。皇帝指示说,南漳郡主是宗室之亲,她的儿子既然有读书的志向,应该让他进入国子监。

尽管郢王无子封除,但明代朝廷对他的死后事宜仍然相当重视,他的墓葬仍然安排由专人看守,对他的祭祀也没有中断。关于郢靖王墓的守墓与祭祀,宣宗皇帝明确指示,郢王虽然无子,但对他的祭祀之礼不可废除。宣德四年二月,郢王护卫及官属人等大部分改拨他任,只留下了内官使和奉祠各一人及校尉五十人在其封地负责岁时祭祀。这种管理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

后来,郢靖王墓留守人员大部分落籍钟祥,成为现在钟祥部分姓氏的先民始祖。如前面提到的徐氏在嘉靖时就成为钟祥名门望族。还有现居九里回族乡的答姓回民也一样。据地方志记载:“明初,答失蛮从太祖征剿有功,赠昭勇将军,子孙颇繁衍。”清嘉庆五年所修《答氏宗谱》也称:“明祖起金陵,公在红罗山蒙知遇,授驾前指挥,后随郢王至安陆州,遂官于郢。”郢王墓园碑中有“副千户(从五品)臣答失蛮”等内容,可见是郢王带来了回民始祖,所以才有今天的九里回族乡,因而郢王墓成为九里回乡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

1937年,郢靖王墓遭到侵华日军破坏,地面建筑损毁殆尽。新中国建立后,各级政府加强了文物保护工作,1964年该墓被列为钟祥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文物部门长年派人看守。但自1999年以来,郢靖王墓连续7次被炸盗未遂,盗洞最深达8米,地宫受损,墓室内文物保护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为此,省文物局决定申报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2005年11月19日,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同意对钟祥郢靖王墓进行考古发掘的批复》。发掘工作从当年11月下旬正式启动,2006年元月上旬现场发掘结束,历时40余天。郢靖王墓虽然被多次盗挖,但都没有得手,墓内比较干燥,没有地下水,墓室存放的八件珍贵的瓷器,有青花瓷、青瓷和青白瓷。在棺床上发现大量金器和玉器,墓室内还有两个壁龛,上面有铅质和金质的冥器等一批珍贵文物。特别是郢靖王墓东西耳室中留有6名年轻女子的遗骸,见证了明代早期帝王丧葬礼仪中的殉葬风气。《万历野获编》记载,朱元璋有40个妃子殉葬(其中不包括郢王生母,妃子中有子嗣的可以不殉葬),还有两个妃子先他而死,葬在他陵墓的东西两侧,而明成祖朱棣死后也有16个妃子殉葬。殉葬制度直到英宗皇帝(明朝第六个皇帝)时才得以废除。因此,郢靖王墓中有6个女子殉葬也是受到时风影响。这6个女子身份应该是他的宫人,即平时伺候其饮食起居的妾。按照封建帝王侍死如侍生的习俗,生前享受的死后也要继续享受。这一点,从郢靖王墓整个陵园包括其墓室的建制、格局仿效生前一般上可以得到印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