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淳熙

黄淳熙

出生地 江西鄱阳
本名 黄淳熙
性别
所处时代 清朝
目录导航

人物信息

        籍贯 江西省鄱阳县 
        族裔 汉族 
        字号 字子春 
        谥号 忠壮 
        出生 1817
        出生地 江西省鄱阳县丰田村 
        逝世 咸丰十一年五月十五日(1861年6月22日)
        死亡地 四川定远二郎场

人物经历

        湖南即用知县(道光二十七年)
        署会同知县
        署绥宁知县
        以疾辞职回乡
        署湘乡知县(咸丰七年)
        丁忧卸任闲居湘乡
        以剿太平军之功升知府候补(咸丰九年)
        擢升道员(咸丰十年)
        统领果毅营三千人(咸丰十年)
        加布政使衔(追赠)
        加内阁学士(追赠)

入仕

        黄淳熙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考中丙午科举人,次年联捷成丁未科进士,位列张之万榜三甲第二十六名。以即用知县分发湖南,先后代理会同、绥宁等县县令。

闲居及复出

        淳熙为人刚直,不苟言笑,因遇事据理力争,不肯屈就,难合于时,故称病辞职闲居,闭门读书。咸丰三年(1853年),湖南巡抚骆秉章知其贤能,强使其出仕。咸丰七年(1857年),代理湖南湘乡知县,政绩卓著,不久因父丧卸任。因鄱阳已被太平天国占据,故举家移居湘乡。曾国藩筹办浙江军务,曾亲自登门,请其参与军事,婉辞不就。

军旅

        咸丰九年(1859年)春,太平军石达开部进兵湖南,淳熙应骆秉章征召,募集乡勇一千六百人,协防长沙。石达开部由宝庆转战岭东,分兵攻江华,淳熙赴援,击败太平军将领何文彪等,进而追击至江蓝厅敌营。同年九月,驰军百余里,在湖南、广东交界的牛尾岭、杉木根、黄马寨等地焚毁敌营,歼灭赖裕新部。因功晋升知府,等候补缺。咸丰十年(1860年),率师防堵永州、道州、绥宁、靖州等地,连战连捷。十一月,追剿彭大顺部,收复宜章、桂阳两城,经新任湖南巡抚翟诰保奏,擢升道员,所部增至三千人,号“果毅营”。

        前任湖南巡抚骆秉章已于同年七月奉旨前往四川督办军务,镇压李永和、蓝朝鼎反清起事,并征调淳熙随同前往。不久,湖南撤防,淳熙即率领所部三千人入川。

战殁

        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永和部将张第才、何国梁等围攻顺庆府(今南充),黄淳熙奉命赴援,顺天军转而攻打定远(今武胜)。五月十一日(6月18日)淳熙率兵追向定远,次日在姚店遭遇顺天军,大获全胜。何国梁战死。次日,顺天军余部向北往潼川撤退,在二郎场与援军会合,并在此屯驻。

        淳熙立功心切,于五月十四日(6月21日)夜打听到顺天军行踪,连夜率兵追赶,黎明时到达二郎场附近,兵分三路前行,进入顺天军埋伏,兵士大乱,淳熙纵马突围时,马匹陷入泥沼。淳熙坐在地上,以佩刀手刃数人,最终受伤被俘,既而被押至空场。敌人令其下跪,淳熙骂道:“逆贼,岂有堂堂太守肯为汝屈以求苟活耶!”敌人大怒,将其肢解,并将遗体焚毁。

身后

        其事上闻,朝廷追赠布政使衔,予骑都尉世职。又加赠内阁学士,在顺庆府城及遇难处建立专祠祭祀。《清史稿》及同治《鄱阳县志》皆有其传。

家庭

        长女:适江苏武进县刘亹,诰封宜人。
        五女:适江苏武进县刘音。

史料记载

《鄱阳县志·卷之十·人物志一·忠节》

        “黄纯熙,号子春,丰田人。性刚寡言笑,年二十七由道光丙午科连捷成进士,以知县分发湖南,历署会同、绥宁等县,政声卓著。尝因防兵索饷,屡请不给上书,有‘县令只应死于贼,不应死于兵’等语,上台悚然。遇事据理直争,不稍屈,颇不合于时,以是引疾杜门,博涉书史,研求郡国利毙,于方舆险易无不洞悉。会骆秉章来抚湖南,知其才堪大用,强起之。咸丰七年委署湘乡县五月,教化大行,方拟专疏荐达,以父忧解任。湘民为立去思碑二,并绘巡城、临乡、征输、升堂四图以颂其德。时两江制军曾国藩督办浙江军务,亲顾其庐求一出,以母故辞。未几,应秉章召,募勇千六百人卫省,屹然为长沙保障。九年春,石逆达开攻宝庆,纯熙赴援,旋剿贼目何文彪于江华县,复追击于江蓝厅,皆大破之。九月,乘夜大雾,驰百余里,焚贼栅于楚粤交界之牛尾岭、杉木根、黄马寨等处,歼二千余人,毙逆首赖裕新,江华肃清。奏保以知府留南补用,赏戴花翎。贻书令添慕推奖甚至。十年,率师防堵永州、道州、绥宁、靖州,至十一月,追剿逆首彭大顺,连复宜章、桂阳两城,新抚翟诰奏保以道员补用。先是,七月骆秉章奉旨督办四川军务,奏调纯熙随征,既而楚境撤防,独统所部三千人趋蜀。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破贼于定远城下,斩逆首伪总兵何国梁,俘馘以万计。捷闻,奉旨以道员著交军机处记名。遇湖南缺,即补,并赏加按察司衔。驻定远二日,以余孽未尽,穷追至二郎场,四山壁立,地势险绝,忽贼伏四起,纯熙虑全师,急督将士竭蹶力战,横冲直突,杀三四百人,贼稍却即合,愈集愈密,乃解关防授亲兵,使归报,谓贼得我即止。挥会志友丁九祥等退,策马赴敌,陷泥沼不得起,犹奋步大呼,手刃十数贼,血盈袍袖,伤重晕仆。群逆拥至场所,稍苏,胁之跪,瞋目叱之曰:‘逆贼,岂有堂堂太守肯为汝屈以求苟活耶!’骂不已。贼怒,支解之,并燔其尸。自游击以下,死者一百一十人。贼亦以大创宵遁。纯熙骈胁多力与士卒同甘苦,临机应变,英鸷无前。故所当辄破。作令数年,诸所规画皆为久远计,而不苟且邀誉于一时。卸事闲居则青袍布服,徒步往来,见者不识其为长官也。既死,军民莫不痛惜。事闻,赠布政司衔,予骑都尉世职。诏顺庆府城及殉难处所建立专祠。骆秉章原奏交国史馆采入列传。谥忠壮。”

《湘军志》川陜篇第十三

        “时黄淳熙将所部先发。淳熙将兵务推锋,尤耻言持重,闻寇方围攻顺庆,则从万县出山道赴之。五月戊子朔,至府城。寇先南走定远。乙未,淳熙率军趋定远。己亥,遇寇姚店。寇聚屯城西南连十余里,官军逼垒,前寇遽奔。湘军新从郴、桂追石大开,习寇势,见寇若摧枯朽,士气奋踔,推锋直前。寇无敢迎拒,或凭垒持刀矛,稍发小枪。官军益笑之,抛之寇屯。寇大乱,争奔走,数万众一战而溃,蹂死者千数。捷闻,乡民及群寇转相告语以为神兵。庚子,寇北走潼川,至二郎场遇援寇,合屯。将渡涪,涪涨未渡。”

        “辛丑,淳熙军至。自军事之起也,将帅每至一城辄留止,号为休息,审势而后进。湘军行虽速,未尝肯连日行战。淳熙新从大将李续宜援宝庆,见其行,恒愤耻,故其行军昼夜赴利。……淳熙遣卒三辈侦寇所乡,土人喜胜张军势,皆报曰:‘去远矣,不可及矣。’最后始知尚屯场中,还报已甲夜,淳熙先恐失寇,令军中蓐食五鼓行,后令迟明,持矛、扣枪戒备以待寇。传令后者先至,先者反后,军士失指,前队轻行突前,淳熙领亲兵三哨继之。寇前队闻军至,亦夜出,各行七八里,遇于燕子窝,交绥,寇退。淳熙比至场,见寇分从两旁登山以待官军,知中伏,业已相见,即分所部为三,左、右搜寇伏,中军直进。于是四山寇尽出,而前军惊溃。淳熙所分三部失势,亦惊。淳熙骤马率退者,马陷田泥,弃马步进,众溃不可止。淳熙坐地上,拔佩刀,瞋目直视,寇或刺之,或斫之,解其头臂。后军闻败引退。其后队遂不发,结屯自固,惴惴终夜,所俘马多夜嘶,恐寇闻,悉屠之。而寇慑湘军威,乘胜急渡涪北去。淳熙猝至而猝亡,胜非胜,败非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