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

黄庆

中文名 黄庆
职业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出生地 成都
毕业院校 兰州大学
目录导航

简介

    黄庆

黄庆,男,1956年出生于成都,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兰州大学,获理学硕士,2000年获西南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西南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分管教务处、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业中心。兼任网络学院院长。联系理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

黄庆黄庆现任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理事、中国交通运输领域青年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铁道学会副理事长、《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编委兼编辑委员会主任。

个人经历

黄庆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参加了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宇宙超高能天体现象的观测研究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西藏羊八井建立超高能观测点的研究等多项科研工作,任中日高山宇宙观测合作委员会委员和中意西藏超高能宇宙线观测合作委员会委员;

1981—2000年期间共在SCI、ISTP及国内核心刊物《Phys.Rev.D》、《Phys.Rev.Lett.》、《Astrophys.J》等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在管理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黄庆是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之一;

1999年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0年被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聘为专家顾问委员,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涉抄袭论文

早在2007年就有人举报,西南交大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庆此前公开发表的两篇署名论文涉嫌抄袭或过度引用,举报材料被发上网后引多方热议。其中一篇论文黄庆系第二署名作者,因此有人提出该论文是“学生抄袭论文时用了老师的名字”,黄庆的过失主要是对学生的行为失察。

从学术方面说,如果最终确定黄庆抄袭,学校会根据情况撤销其学位,取消博导、研究生导师资格,甚至开除等。从行政方面,如果被查实存在学术腐败等,同样会有很严厉的处罚。

举报上网

“从公开的举报材料来看,主要反映他的两篇署名论文涉嫌严重抄袭或过度引用。”西南交大一名知情教授称,2007年7-8月,有人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西南交大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庆,此前公开发表的署名论文涉嫌抄袭。举报材料很快被发在网上,在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新语丝网站及一些高校学术论坛广泛传播。

举报“证据”

举报者反映,在《统计与决策》2005年第9期上发表的论文———《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粗糙集灰色聚类评价》(署名依次是袁智敏、黄庆、汪江洪,黄庆系第二署名作者),涉嫌抄袭钟波等人发表在《重庆大学学报》2002年第7期上的论文———《组合预测中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权值确定方法》。此外,《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6月刊中,黄庆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新世纪管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涉嫌严重抄袭他人的论文。

对黄庆2000年6月所发论文,举报者罗列了20多条“证据”。除核心观点及核心内容涉嫌“抄袭”外,举报者同时还反映,黄庆的论文有多处文字、一些章节涉嫌抄袭。举报者所提供的证据及相关材料引来多方热议。但也有人提出,《统计与决策》署名有“黄庆”的论文是“学生抄袭论文时用了老师的名字”,抄袭者并非黄庆本人,黄庆的过失主要是对学生的行为失察,缺乏必要监管。

师生关注

据西南交大一名退休教授说法,该校许多老师都知道副校长黄庆卷入“抄袭门”。西南交大是百年老校,一向治学严谨。黄庆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而且是博士生导师,到底是不是抄袭?如果抄袭会不会受到处理?如今两年过去了,学校及有关方面仍没有结论,师生对此非常关注。

另一名在职教授称,此前有人在网上发帖称,西南交大经管院院长贾教授涉嫌抄袭,学校及时邀请专家对此进行调查。来自校内的一个专家组及校外的专家组经严肃调查,结论均为“不存在抄袭”。校方及时公布调查结论,这让学校及贾教授本人的声誉得到恢复。然而,在副校长黄庆“抄袭门”事件中,学校却未及时公布结果,“有损西南交大百年老校声誉”。

事件回应

校长回应

上报教育部 两月内有结果

2009年7月12日,西南交大校长陈春阳实,学校确已对此展开调查,而且有专家组给出了初步结论。本着客观公正及对当事人负责的态度,学校已把相关情况上报教育部,委托更高级别的“第三方”专家组进行核定,预计两个月之内将有最终结果。

本人回应

7月12晚,有媒体致电黄庆本人。当被问及论文是否抄袭时,黄庆在电话中稍稍迟疑了一会儿。他称,自己刚刚出差回来,目前不方便就此接受采访。随后,他挂断电话。等再次拨打,对方一直没再接听电话。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