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铨

中文名 陈铨
出生日期 1903.11.25
目录导航

简历

1934年初回国,同年出版成名作长篇小说《革命前的一幕》。小说一北伐革命为背景,通过一个爱情故事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结构均称,笔法轻松自如,有大家风范。此后9年间先后在武汉大学、北京清华大学、长沙临时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英文或德文。1942年8月去重庆,1943年2月起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英文教授。1940至1942年与林同济等人创办《战国策》、《战国》等刊物,宣扬“战国重演”、“尚力政治”等法西斯主义思想,形成战国策派。他的话剧《野玫瑰》表现国民党特务生活,影响最大。过去认为它美化了国民党特务,因此加以否定。有人提出不同看法。

1946年8月到上海,执教于同济大学。1952年至病逝一直在南京大学外文系任教。解放后关于他的研究较少,其著述缺乏整理,多有散失。

陈铨在北京清华学校求学即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小说《革命的前一幕》和以家乡赵化镇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天问》。后成为“战国策派”的代表人物。

民国23年,陈铨受聘于武汉大学任文学教授,次年到清华大学任教。抗战中,执教于西南联大,著作有《野玫瑰》、《黄鹤楼》、《狂飚》等。民国29年在重庆中央政治大学任教,写成《金指环》、《无情女》、《蓝蝴蝶》等文学作品。抗战胜利后,受聘为上海同济大学文学院外文系主任。

解放后,陈铨继续在同济大学任教,兼复旦大学教授。1952年任南京大学外文系德语教授。1957年陈铨被错划为右派,1961年摘右派帽子,1969年病逝。

著作书目

天问(上下卷,长篇小说)1928,新月

革命前的一幕(长篇小说)1934,良友

死灰(长篇小说)1935,天津大公报出版部

彷徨中的冷静(长篇小说)1935,商务

中德文学研究(理论)1936,商务

文学批评的新动向(理论)1943,正中

蓝蚨蝶(戏剧)1943,商务

从叔本华到尼采(理论)1944,在创出版社

婚后(独幕剧集)1945,商务

黄鹤楼(戏剧)1945,商务

野玫瑰(戏剧)1946,商务

再见冷荇(长篇小说)1947,上海大东书局

归鸿(长篇小说)1947,上海大东书局

戏剧与人生(理论)1947,上海大东书局

狂飙(长篇小说)1949,上海大东书局

金指环(戏剧)(出版时间、出版机构不详)

衣橱(戏剧)(出版时间、出版机构不详)

翻译书目

两人在边境(长篇小说)德国弗里德利希/沃尔夫著,1955,上海,自由出版社

语言的艺术作品——文艺学引论(理论)瑞士凯塞尔/W著,1984,译文

(董炳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