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仁

丁仁

目录导航

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丁仁[近现代],原名仁友,字辅之,号鹤庐,浙江杭县人。松生从孙。光绪三十年(1904)与吴徵等于杭州创办西泠印社。画联,颇见匠心。其家以藏书闻海内,所藏西泠八家印尤伙。嗜印成癖,抚拓无虚日,有丁氏八家印选、杭郡印辑、石刻龙泓遗翰、袖珍本丁氏秦汉印绪。抗战胜利后卒,年七十余。《广印人传》、《枫园书友录》、《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

人物生平

1937年劫后,编《丁丑劫余印存》二十卷,传为佳话。丁仁对诗词歌赋也颇有研究,著有《咏西泠印社同人诗集·集论印绝句》共二十首,诗中对社内诸大家,如吴昌硕、钟以敬、王禔、河井仙郎、马衡、唐源邺等均给以“画像”,且每人系以小传。可惜原书已不得见,现只能查其诗而“小传不赘”。在丁仁所著的《观水游山集》一卷、《鹤庐诗词稿》、《鹤庐题画集》、《商卜文集联》、《商卜文集存》若干卷和《石刻龙泓遗翰》二卷等著作中,除表现出他在诗词歌赋方面的造诣外,还可看出他把对商卜文的研究应用于创作,挥洒自如,得心应手。金石印章令人激赏不已,遒劲有力,气势恢宏。

个人成就

丁仁对印社园林建筑的经营布置,真正做到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志稿》曰:“尝丁仁画作斥资建楼,永为社产,不私所有,名曰鹤庐,以作纪念。复岁时增建,虽一石一木,必期尽善而后已,心力所寄尤巨。”在闲泉、文泉之间,有锦带桥,系丁仁得白堤锦带桥旧石栏,搬回印社后所建,被称为国内最短的桥。现在立于西泠印社的石像有两尊,一为丁敬像,一为邓石如像,皆是丁仁全力成就。正是这种以印社事业为己任的奉献精神,及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高尚情操,使丁仁赢得了社内外同道们的一致尊敬。(参考中国篆刻家网)

曾与其弟善之首创欧体聚珍仿宋活字。设立仿宋印书局,1921年并入中华书局,任仿宋部主任。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

个人简介

丁仁,男,汉族,1939年6月生于湖南岳阳,籍贯浙江永康,中学时代先后在浙江永康中学、浙江金华一中及上海时代中学求学,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现任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河北省政协常务委员。

主要贡献

多年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从事组合与离散几何学的研究生培养与研究工作。1980年有《现代数学方法》等译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1985年至1986年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西华盛顿大学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修与教学。。1986年以来,与国外学者合作,从事组合几何与离散几何学研究,有关研究成果相继在《组合论杂志》、《离散数学》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引起关注。其论文被《凸几何学》(由德、奥等国著名数学家编著)评述并作为重要参考文献。1986年夏出席世界数学家大会期间,应大会组委会正式邀请主持离散数学分会会议。1987年至2001年先后七次赴美、德、匈、罗等国讲学授课合作研究,任德国多特蒙的大学、美国缅因大学访问教授。1989年始任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1989年以来多次应邀赴德、美、匈、奥、罗、日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并应聘任美、德等三所大学的访问教授。1989年春与德国数学家联合发起中德组合数学国际会议,经国家科委批准后,由河北师大主办顺利召开。1990年10月晋升为教授。1991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同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三等奖。1995年被评为省管优秀专家。其传略被美国《世界名人录》等多种辞书所收录。现任河北省政协常委、中国组合数学研究会理事、河北省数学会理事等。

近年来在《组合论杂志》(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与《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ematics)等国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组合几何学的学术论文,多次被SCI收录,引起关注。部分论文被德、奥等国专家的专著《凸几何学手册》列为重要参考文献并予评述。传略曾被收入《世界名人录》等多种国际辞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