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苗族乡东西两面被两条河流切断,地势凸凹不平,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于“少、边、穷”的岩溶山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368米(最高处1680米,最低处为970米)。年平均气温为13.6℃。面积53平方公里。
人口1.24万,其中苗、彝、仡佬等民族占47.5%。辖11村委会。
1949年为自强乡。1958年撤乡建公社,后并入龙场公社。
1963年析建自强、熊寨公社及支东苗族乡。
1984年改置自强乡和支东苗族乡、熊寨苗族彝族乡。
1991年合并置自强苗族乡。
境内有铁、重晶石、方解石等矿藏。有小学11所。乡人民政府驻地长耳朵,在城关镇东34公里,干河坝东侧长耳朵山北部山凹中。人口430,有汉、彝等民族。海拔 1 455 米。原名小兔场,以“卯”日赶场,故名。俗讳“兔”字更今名。
有简易公路接站织公路。
自强苗族乡是全省100个一类贫困乡之一,主要以苗族为主,境内辖11个村,84个村民组,3754户农户,148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0人,农业人口14261人。我乡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民族乡,有汉、苗、彝、穿青人、仡佬、水、白、蒙古等8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680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6%。
耕地总面积52.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383亩,人均占有耕地0.72亩,其中水田302亩,旱地10321亩,基本农田为3772亩,人均占有0.3亩,其余皆为25°以上坡耕地。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大豆、红薯、马铃薯,重要的经济作物有油菜、辣椒。有一个1000亩的林场,其余的属灌木林,大多数为石漠化荒山。乡内无矿产资源,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年人均粮食不足280公斤,人均可支配收入在800元左右。
全乡农民群众均以种植业为生,部分剩余劳动力农闲时主要到贵阳、清镇一带及外省打零工。
乡党委下辖党支部15个,中共党员273名。全乡事业单位11个。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7所,基础教育普及率达99.8%,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
全乡有学校7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8%,在校生巩固率为100%;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低保人数为4153人,村级“两委”班子健全,有村干部23人,高中以上文化4人,初中文化19人,平均年龄43岁,村组干部都具有较强的实干精神和组织能力。电话普及率为5%,电视普及率为50%。全乡计划生育符合政策率96%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0以下。
自强苗族乡2009年粮食总产量656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20公斤,人均纯收入2423元。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为传统的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在种植业方面:主要以玉米、马铃薯等为主,2009年玉米种植面积为13120亩,其中杂交玉米为1500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1.4%;油菜种植面积为2500亩,其中优质油菜育苗移栽800亩,占油菜种植面积的32%。在林果业方面:现有见效枇杷200亩,李子200亩。在养殖方面:以家庭养殖为主,没有专业户和养殖大户,现有牛3800头,猪6085头,羊600只,畜禽产品出栏率低,商品率低,牛主要用于耕地。外出务工是解决农户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外出务工人数1519人,外出收入759.5万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