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凯湖地处北纬45°20′,东经132°40′。大兴凯湖是中俄边界上的浅水湖,为中俄界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鸡西市东部,距密山市35公里,北三分之一的面积为中国,南部属俄罗斯。
大兴凯湖湖区总的呈一椭圆形,北宽南窄,小兴凯湖在兴凯湖北边,属于中国内湖,面积176平方公里,与大兴凯湖被一条长90公里的天然沙坝隔并,沙坝最宽处约1公里;海拔69米。大兴凯湖南北长达100多公里,东西宽达60多公里,面积4380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为1220平方公里,东西宽60公里,南北长90公里,周长400公里,最大深度10米,平均深度3.5米,正常蓄水153.3亿立米,最大蓄水225亿立方米,总储水量约240~26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69米。每年12月开始封冻,10~15天内湖面全部冻结。次年2月底到3月初冰层厚达0.9公尺。4月中、下旬解冻。
大兴凯湖我国境内岸边多为砂砾浅滩。由于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和洪水携带的泥沙的沉积,致使湖岸滩淤积变为沼泽湿地。大兴凯湖烟波浩淼,天水一色,横无际涯,气势磅礴,被称为“绿宝石”。环湖多沼泽,湖底多淤泥和腐殖质。湖水混浊,透明度仅60厘米。两湖之间隔着一条长约90公里、宽约1公里的天然湖岗。湖岗上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林间铺着厚厚的松毯,兴凯湖松、橡树、白桦、柞树,马鹿、貂、狐狸、山鸡、野猪、黄鼬等动物出没其中,沿着中国这一侧100公里绵延不断,上面长满了兴凯赤松,是当地特有的品种。沙冈土质主要是沙土。此地区的主导风是从俄罗斯吹过来的,在大兴凯湖这边,风吹得湖面波浪滔天。但是到了沙冈这里,风被挡住了。过了这一道冈是小兴凯湖,风吹不过去,就没有风了,小兴凯湖因此湖面平静。湖水从东北部龙王庙附近流出为松阿察河,共有九条河流注入,湖水从东北方溢出,最后注入乌苏里江。湖北部有小兴凯湖,两湖之间有宽约1公里的沙坝,涨水时相通。富产鱼类。湖水经松阿察河与乌苏里江相通。兴凯湖是一座集防洪蓄水排涝、灌溉及旅游等多功能的天然水体。
大兴凯湖属于中等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属良性状态,主要污染物是造纸厂排污;共有鱼类6目12科65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白鱼和白虾,大白鱼是兴凯湖特产,肉嫩味鲜,每条重在5至10斤之间。它体形颀长、鳍尾发达,有“游泳冠军”之称,与乌苏里江中的鲑鱼、绥芬河中的滩头鱼并称“边塞三珍”,被列为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另有鲢花、鳌花、鲫鱼、湖虾等,甲壳类中以虾类为主,是黑龙江省主要水产养殖基地之一。
兴凯湖地外东北亚候鸟大通道,每年4月松阿察河口明水区里,来自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渤海湾,以及台湾、日本群岛、朝鲜半岛等越冬地的候鸟,翱翔几千公里北迁到兴凯湖,共有16目39科190种,高峰期日过往量达17万只。候鸟种类为235种,其中金雕、白肩雕、虎头海雕、白尾海雕、东方白颧、丹顶鹤、白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9种为国家一类保护鸟类。
大兴凯湖由65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造成地壳陷落而形成。兴凯湖原为我国内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变成了中俄界湖。
史书记载,兴凯湖在唐代称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又因湖形如“月琴”,故辽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改为兴凯湖。又称兴开湖,是当地赫哲语肯卡的偕音,意为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兴凯”是满语,“兴凯”的意思为“水耗子”,说明当时兴凯湖中水鼠很多。兴凯湖北面有小兴凯湖,又名达巴库湖,满语意为“水从高处往低处流”。
6000多年前,满族祖先肃慎人在兴凯湖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渔猎文明。兴凯湖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清初曾被“禁封”200多年。清末解禁后,陆续有垦荒者来到这里。上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率领十万官兵在此开发北大荒。时至今日,因为地处边境,人烟稀少,加之保护力度的不断提高,兴凯湖保持了较为原始的自然生态。
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10万官兵集体转业到东北开荒种地,将北大荒建成了新中国的大粮仓。10年后,大批的城市知识青年中学毕业后,又来到兴凯湖,与转业的官兵一起进行农业建设,中国的许多艺术家也曾在这里生活和劳动,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因此这里成为屯垦文化的发源地。为了纪念建设者们,人们修建了“北大荒开发纪念碑”和“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书法长廊里荟萃了中国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及在这里生活过的作家们的手迹。由几百块大理石、花岗岩、汉白玉雕刻的碑林,折射着北大荒的精神。
1985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禽。2008年12月19日上午,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颁证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会上喜摘金桂,成为该组织在中国所接纳的28个成员之一。这不仅是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地质公园、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后获得的最高荣誉,更为鸡西增添了一张足金的旅游名片。如今已有531个成员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发起的一项科学计划。它的鲜明特征是,这一计划不仅仅是科学家的计划,而是强调当地人民、管理者和政府共同参与实施的一项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计划,强调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理念。兴凯湖位于我国东北边陲,水域辽阔,湿地广袤,是三江平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东北亚最大的鸟类迁徙通道和停歇繁殖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1986年,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在兴凯湖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
兴凯湖是黑龙江省继丰林和五大连池以后第三个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作为被拉姆尔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组织成员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凯湖以其卓有成效的生态保护工作和保护区内独有的生物多样性魅力,这次同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双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新成员。
在颁证大会上,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院士说,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责任。他希望兴凯湖和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者、当地居民和所在地的各级政府肩负起使命,以自己的实践去实施并且丰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理念,为维护我们地球的健康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提供范例。
新开流遗址兴凯湖中心旅游区主要分为三大旅游板块:一是兴凯湖中心景工区(养殖场区),面积1.98平方公里,主要以龙王庙、西泡子野生垂钓场野生动物观赏区构成。二是新开流景区:主要以新开流古文化遗址、水上乐园、大兴凯湖滨浴场构成。三是鲤鱼港景区:主要以百米泄洪闸、金色沙滩浴场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