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垦区是国家农业部五家直供垦区之一,是呼伦贝尔市大型直属企业,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既是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又是大兴安岭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与海拉尔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并,组建成立了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里是保障我国北部边疆民族地区极其重要的农牧业生产输出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现代农业的排头兵,粮食生产的国家队,是一个以农牧业为基础,集工、商、贸等多元产业发展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大兴安岭垦区开发于1960年,1969年划归黑龙江省,1979年又回归内蒙古自治区。垦区发展前期,由于历史原因,加上计划经济的影响,致使垦区长期亏损。1985年,大兴安岭垦区提出了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改革思路,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实行了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实现了“四到户”(土地、机械、核算、盈亏)、“两自理”(生产和生活费用),从根本解决了“农场出钱,职工种田,负盈不负亏”的矛盾,企业和职工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产积极性,垦区的经济和社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垦区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传统体制,特别是政企合一体制的种种弊端逐步凸现。如规模不够、投资缺口大、社会和社保负担重等,严重地制约着垦区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早在1994年,垦区就向原呼伦贝尔盟呈报了《大兴安岭农场管理局体制改革方案》。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了组建企业集团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12条配套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授予企业集团国有资产经营权、土地经营权、对外经营权、投融资权、剥离社会职能、实行市或自治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统筹等政策措施。但由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制约,导致改革未能实行。
2002年1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国有农牧场改革的通知》(内党办发〈2002〉2号),为深化垦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政策基础。2002年8月28日自治区政府决定,把海、大两局下放给呼伦贝尔市实行属地管理,要求呼伦贝尔市政府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改革方案,推进海、大两局的改革。2003年8月3日,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大兴安岭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案》。按照集团成立之初确立的“建设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农垦企业”发展方向,全面调整集团公司组织结构,打破以农场经营为主的传统体制框架,以垦区为整体,以产业为主线,通过兼并、收购、入股等市场手段,对垦区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进行跨区域整合,组建油脂、畜产品、矿泉水、物资石油、粮油经销5大专业公司。同时,围绕专业公司的发展需要,把8个农场改造成为农业分子公司或生产基地,通过基地连结职工家庭农场和周边的农户。重新定位集团公司各层级职能。明确集团母公司为垦区的决策中心,进一步加强了发展决策权、资产运营权、财务监控权、经营者选择权等核心功能。明确各农场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基地生产,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并重新设置了农场的经营层次和机构编制。对处于亏损状态,没有经济效益的场办工商业,采取出售产权或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实行民有民营。至此,垦区形成了注册资本1.5亿元、资产总额8.14亿元,以农业为主、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集团。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农垦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2004年实行转制组建了大兴安岭农垦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改制后,为改变过去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局面,形成“拳头”、开拓市场,垦区从加强企业管理入手,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先后出台了经营管理“十不准”和资金收支“两条线”制度,大宗物资统一采购规定和农产品统一销售规定等。实行了财务科长委派制和财务预算制。加大清理各类欠款力度。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实现了国有资产增值5000多万元。
十年多来,农垦集团化、股份化、产业化发展步伐逐年加快,特别是2012年呼伦贝尔市将海拉尔垦区、大兴安岭垦区合并组建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也完全具备打造呼伦贝尔市产业化航母的能力、优势和基础,特别是在人才、科技、产业、环境等方面,加快实施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发展多元经济,壮大优势产业,使农垦集团的领先、示范、带动作用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增强。与此同时,垦区按照国家农垦局的指示大力实施“联合联营联盟,打造国际大粮商”战略,深化对外合作,着力打造安全、绿色、有机的“呼伦贝尔品生态”品牌,建设具有农垦特色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加快职工增收致富进程,内外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稳步推进,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大兴安岭垦区位于呼伦贝尔市东部,大兴安岭山脉东南麓向松嫩平原过渡的沉降地带,北与加格达奇接壤,东与黑龙江省嫩江县隔江相望,施业区分布在鄂伦春自治旗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总部设在大杨树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
大兴安岭垦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垦区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有48.4万亩草场、3.9万亩林地、0.52万亩水面;地下蕴藏黄金、褐煤、萤石、铅、锌等矿藏;地上盛产木耳、蘑菇、猴头、都柿等山产品;黄芪、党参、柴胡、刺五加和贝母等百余种中药材闻名遐尔;在众多的野生动物中,黑熊、驼鹿、水獭、紫貂、榛鸡(飞龙)等极为名贵。垦区内有甘河、诺敏河、那都里河、古里河、多布库尔河、奎勒河等多条较大河流,丰富的河水可为发展农业、工业、加工业提供充足的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