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尾猴(6) 卷尾猴智力水平高,擅长使用工具,食性杂,主要食果实,也能捕食较大的动物,颇似黑猩猩。松鼠猴属Saimiri是卷尾猴科体型最小的成员,也是南美洲最常见的猴子之一。有人认为松鼠猴仅一种Saimiri sciurea,也有人认为是两种或者多达5种。松鼠猴社会性强,常结成大的猴群,甚至多达500只,非常喧闹。松鼠猴尾巴长但无缠绕能力,食性杂,以果食为主,昆虫也占一定比例。
主要居住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的热带森林里,常成群结队在树冠是,主食野果、昆虫和鸟蛋等,很少到地面活动。它们不像东半球猴类那样活泼,比较迟钝乖僻。它们面相扁平,长有厚毛,两个鼻孔间距离很宽。手指足趾长有扁甲,通常每胎产一只。这类猴子性情非常温顺,最惹人注目的是长着一条能够卷曲缠绕的长尾巴,面容总显出无限忧愁的样子。
分布于哥伦比亚东部、委内瑞拉、圭亚那、秘鲁东部、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等国家和地区。
卷尾猴体长300-550毫米,尾长与身长相同,体重1100-3300克。头顶生有簇状毛,看上去像成一项帽子,全身毛发为灰褐色。其尾端部卷成一圆圈,因而得名。
卷尾猴(6) 喜欢栖居于湿润的森林中,分布区的最高海拔为2700米。主要以植物为食,取食嫩枝和树叶。通常在白天成群活动,每群有10只左右,猴群内的雄性个体多于雌性,但雄猴为群体的首领。全年都能繁殖,但多数幼仔在旱季至雨季初期出生,妊娠期180天。雌性个体4岁性成熟,雄性个体8岁才成年。每胎产1仔,猴群内的所有成员都参与照料幼仔的安全。[1]
卷尾猴图册(2) | 卷尾猴图册(3) |
卷尾猴图册(2) | 卷尾猴图册(3) |
1、南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个研究人员的几个卷尾猴行为实验:a、内含蜂蜜的玻璃管开口被塑料膜密封,并被固定在一个大的玻璃器皿里面,旁边是一块天然大石头,和一块稍小的天然燧石,一根带叶的树枝,还有一堆少儿塑料积木。
猴子进来后,显然一眼看到了蜂蜜,用手伸入大器皿,意识到了开口被比较结实的塑料膜封住了。猴子一转身,就双手抓起了燧石,在大石头上使劲开砸,大概10次左右,终于把燧石砸裂,然后选择了一块有尖利刃尖的小石块,(这不就是著名的旧石器吗!)手持着去戳瓶口的塑料膜,尝试几次之后,没戳破,又重新挑选了另外一块锋利碎石头,这次它成功了,但其外面的大器皿妨碍了它直接把头凑近了喝,于是它拣起树枝,手嘴并用,把多余的枝叶撕掉,做成一根长细杆,然后用它伸入蜂蜜管,再抽出来,舔食其上沾着的蜂蜜。
1. 它是否对石材有选择的知识,需要给它几种石材供选择,但可预料的是,它几乎肯定具有成败经验积累和辨认石材的能力;
2. 它为何不是第一步做树枝,而是先刺破塑料膜。可见它对于行为的逻辑已经具有设计的概念。
卷尾猴
3. 它是否具有优化树枝工具的可能。提供几种不同特性的树枝让它选择,有些树枝经过制作可能便于更好地吸附蜂蜜。
4. 最重要的,它的该技能是如何学习到的。如果提供在可加工性方面具有差异性的多种原料,观察其可能的改进与学习过程。
b、研究人员在上面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环节:把全部可能的工具都收起来,只放几个不同颜色的筹码,该猴子应该是经过用筹码交换实物的训练,很熟练地捡起筹码和研究者交换它需要的实物:开始是燧石,然后是树枝,但在应该给它树枝的时候,研究者故意给它一块积木,猴子拒绝,并推开,再次给它筹码,还是拒绝积木,反复几次,直到给了它正确的树枝。
1、这说明了该猴子的这个经验具有非常稳定的概念结构和记忆。
2、 猴子多次被骗的情绪反应,即对已经建立好的筹码交换信用被人为破坏的反应。
c、继续采用筹码交换方式,这次是两只猴子轮流用筹码从研究者手里交换食物,甲猴子总是得到难吃的饼干,乙猴子总是得到好吃的葡萄,大概进行5次交换之后,甲猴子发现了自己被区别对待,开始拒绝领取饼干,并且在乙猴子来交换时,守候一边,打算在乙猴子取得葡萄之前抢夺,研究者故意用手握住食物,但甲猴子判断这次该给乙猴子的肯定是葡萄,因此抢先使劲去掰开研究者的手,直到成功取得葡萄为止。
1、在甲取得葡萄时,我专心观察其表情,确实有了非常微妙的表情变化,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该表情。
2、甲察觉到自己受到不公正待遇,开始有了针对研究者的情绪反应,可惜片子没有特意记录此点。
d、一个笼子,中间用玻璃隔开,玻璃墙中部开了一个略小于猴子头的孔,孔的边缘有彩色贴纸标示出来。玻璃墙的两边,一边放了一个被塑料盖封住的玻璃器皿,内置6颗橡果;玻璃墙另一边,放置了一个现成具有尖厉锋口的燧石块。然后甲乙两猴,各被放进笼内玻璃墙的两边。甲看到对面的橡果瓶,主动把自己这边的石块捡起,通过墙上的空放到对面,乙再拿该石块破开塑料盖,尝试了十次左右之后,盖终于被破开到手可以伸进去,乙猴分次把全部橡果取出,放在地上。然后再递给甲3颗,正好平分了全部橡果。
1、不知道乙的平分是否是有意的,需要更多的实验结果。
2、 操作逻辑甚至导致如此密切的个体间合作。
2、上述驯养卷尾猴的表现似乎让人怀疑研究者的训练干预,但野外对野生卷尾猴的行为的拍摄表明,它们就是有那么聪明:
a、在巴西某峡谷,距离卷尾猴栖息地1公里外,有一些形似桌面的天然大石头。该地的卷尾猴有一个传统性的取食习惯:在栖息地采摘椰果,剥除椰果外层的纤维果皮,裸露出核壳,扔在阳光可照射的地方,进行晾晒,然后下地选择前几天已经扔在此地的已经熟透的椰果,抱住进行到1公里外的有石桌的地区,把椰果放置在石桌面,用一直使用的专门的石头砸椰果。这个行为在该卷尾猴群估计至少已经有了几百年的传承历史,因为那些石桌桌面上,已经形成了适应不同大小椰果的大小不等的坑,便于放置椰果,在砸的时候不至于使椰果被砸飞。而在成年猴子做这些高智慧的事情时,幼猴认真的一边看着,然后也有一些学着干,也有幼猴采用拿椰果砸椰果的方式,从而吸取失败的教训。
b、卷尾猴采摘了胡椒树叶和柚子之后,用手蘸其汁液涂遍全身,这个习惯已经构成猴群的一个集体习惯。考虑到美味的柚子被挪为它用,这应该是卷尾猴最早的防病驱蚊知识。
c、卷尾猴群发现有美洲豹接近,一些猴子不是上树逃命,而是选择攀爬上一边的悬崖,然后在悬崖顶部,不断地推下大石块,以驱赶美洲豹,豹子最终被吓走了。显然,这是智慧战胜肌肉的典型战例。
卷尾猴的孕期约为157-167天,每胎一仔。两胎之间相隔至少19个月。断奶期约为12个月,2-3岁达到性成熟,8岁完全成年。野外的卷尾猴寿命约为15-25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