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骙,原名龙骧,1896年5月22日生于浙江省江山县张村。他从小家庭贫困,兄弟5人,姐妹2人,全靠其父充私塾教师维生。他自江山县城文溪高等小学校毕业后,考入浙江省立第八中学。1918年,因父母和三哥相继病故,黄云骙被迫辍学,回江山县南乡富塘小学教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黄云骙到杭州欲报考军校,但当年陆海军校均不招生,只好暂住在杭州的江山会馆,另谋报国之途。后来他在报上看到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在上海招生的消息。该校学费较低,但知名度却高,创办人是纺织实业家、清代光绪末年状元张謇。他决定报考该校,为发展中国纺织工业效力。录取后,幸得到母校省立八中校长和老师等的支持,以及家乡亲属的补助,再加上因学业优异获得的奖学金,使他得以入学并维持到毕业。
黄云骙十分刻苦,寒暑假期仍留校在大生纱厂实习保全或在实习车间安装机器。学习之余,他还在当地报纸上就如何发展民族工业发表文章,并在校内义务主办了一个技工学校,经费由校内教师、职工捐助,学生主要是该地大生纱厂的在职技工。张謇深赞此举,赐予墨宝,黄云骙裱好后送给了家乡张村祠堂。
黄云骙从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毕业后,先后在上海宝成纱厂、永安第一纺织厂、大丰纱厂、振泰纱厂任保全员、织布科长、布场主任和纺织工程师等。他在生产管理工作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在设备、运转和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花了近10年时间,取得明显成效。抗日战争爆发后,振泰纱厂被迫停产,他在位于上海租界区内的中纺纱厂任工程部总部长,直至1941年12月8日该厂遭日军占领为止。
1943年下半年,他应聘到上海南通学院纺织科任纺织系主任,讲授棉纺学和工厂管理。同年底,他到无锡庆丰纱厂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其时,他开创了培养女技术人员的先例。
抗战胜利后不久,他再度回到上海,担任当时隶属中国纺织建设公司所属的第二、第三纺织厂的厂长。上海解放前夕,他积极投入护厂工作。解放后仍留任原职,直到1950年7月调任华东纺织管理局制造处处长。1952年7月,改任局技术处总工程师。1953年7月,他被调到纺织工业部生产技术司任顾问,1954年被评为一级工程师。从1958年起,他曾撰著《棉纺高支纱工艺》初稿,并致力于细纱机集体落纱装置和布机府绸踏盘装置的研究,集体落纱装置在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召开过一次学术讨论会,由于“文化大革命”受到冲击,研究、试验被迫中断。
黄云骙于1985年11月病逝,享年89岁。
实践出真知。黄云骙在棉纺织生产管理方面的经验是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他从南通纺专毕业,刚进入宝成纱厂时,先在细纱间后在粗纱间参加平揩车工作,后来调到试验室任保全员。进入永安第一纺织厂,他从清棉班长、粗纺保全,再调任修机科长,在该厂布场安装时又调任准备和织布科长。以后,又经过大丰、振泰、中纺纱厂、无锡庆丰厂一直到中纺公司上海第二、第三棉纺织厂,从布场主任、纺织工程师、工程部总部长、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到厂长,随着职务的递升,在生产管理上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效。
在永安第一纺织厂安装布机前,他被派往日商上海第二、第三纱厂(今上海国棉九厂)做夜班替工,乘夜班日方管理人员不在时到各车间了解其设备配置和工艺情况。永安厂布场安装时,他经常参加检校工作,从络筒、整经、卷纬到布机等的安装,他都亲自参加过。布场投入生产后,由于安装质量好,生产情况也比较好,因此曾受到沪地各纺织厂的好评。
黄云骙被延聘至上海大丰纱厂任布场主任。当时该厂机械状态很差,生产水平低,濒临倒闭。他在生产技术上采取措施,一面改进配浆成分,使经纱断头减少;一面将轧梭停车撑头接长,并将坏综换新,使布机运转正常。同时纱厂工作也有改进,纱的条干、强力渐有改善。布场产量迅速提高,200台织机13小时14磅粗布产量达到400匹左右,比原来提高2倍以上。其时适逢布价回升,资方获得较大利润。
黄云骙进入振泰纱厂,初任布场主任,继而被提升为工程师,负责纱、布两个工场的工务。他在设备、运转和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保全,逐步更换损坏件,使各机达到正常状态;二是整顿加油、清洁及一般操作法和工作秩序,并以日商纱厂的操作法为基础培训女工和新工;三是细纱、条粗车间加装喷雾器,控制温湿度;四是补充清梳设备,设置烘棉间,使含杂多、含水重的原棉得到预处理;并改进输棉箱尘笼挡风板和压板,消灭地弄漏白花;五是细纱机改装日东式大牵伸。前后花了近十年时间,使该厂生产蒸蒸日上。
黄云骙应聘到无锡庆丰纱厂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他凭借在上海振泰纱厂积累的生产管理经验,包括借鉴日商纱厂的管理方法,并为该厂从南通学院聘来一批应届毕业生,特别是他大力培养女技术人员,开创使用女技术人员指导青年女工操作的先例,并大胆提拔两名女试验工为助理技术员,充实该厂的技术管理力量,从而使该厂设备、工艺、轮班运转管理诸方面,都打下比较好的基础,产品质量提高,做到产销两旺。抗战胜利不久,他应邀回上海工作,离开无锡那天,庆丰纱厂的职工闻讯自动到车站送行,眷念之情,感人至深。
黄云骙任中纺公司上海第三棉纺织厂厂长,同年5月又兼任第二棉纺织厂厂长。当时,第三棉纺织厂只有第一工场开出一部分纺机,织机已改成帆布机。他去后一面加强设备保养,逐步开齐机台,并进而加开夜班;一面加快保全平修,梳棉机换上新针布,整顿运转工作,加强清洁、加油,布机则由帆布机逐步改回普通布机。经过八九个月的工作,第一工场的生产渐趋正常。同年9月,利用搁置他厂经雨淋锈蚀的纺锭2万枚,开始恢复三棉第二工场。黄云骙把原有平面锭胆改为进口的培林锭胆,集体传动改为单独传动,罗拉方榫接头改为螺丝接头,牵伸部分改为大牵伸,车间装喷雾器等。经过采取这些措施,用了一年多时间才把设备全部开齐,改进后的设备,生产情况良好。
黄云骙从永安第一纺织厂安装布机时到日商纱厂学习为起点。在振泰纱厂任纺织工程师期间,又两度被派往日本考察,参观该国的纺织厂、机械厂、纺织学校和研究所等,并引进了日东式大牵伸装置。后来,在1946年他任中纺公司第二、第三棉纺织厂厂长时,留用了一批日方技术人员,组织全厂技术人员向他们学习有关设备保全保养、运转管理和试验培训等方法,在实践中消化吸收,使该二厂生产管理处于公司各厂前列。
黄云骙在生产管理中总是强调要全面抓,包括设备保全保养、运转管理和试验培训等三个方面,并且还善于抓主要环节,认为皮辊质量对生产的影响非常重要,应与试验研究相结合,归试验部门负责。他吸取日商纱厂的经验,成立了试训调查课以及皮辊制作和保养工作室,配备了技师、技术人员和教练员,分别负责工艺设计、配棉试纺、机械配备和安装设计等。这些做法,有效地保证了棉纱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在这一套科学化管理方法的薰陶下,他培养了一批懂理论又实干,能独立作战的技术专家,还有较著名的皮辊专家。
中国生产棉纺高支纱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二棉纺织厂就是早期生产高支纱的工厂之一。黄云骙是当时中纺公司二厂、三厂的厂长。他在致力于恢复这两家纺织厂生产的同时,与二厂副厂长张一枝组织研制高支纱,在二厂自1914年创办以来最高纺60英支纱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试验,开拓生产出80英支精梳棉纱,以彩球牌商标面市。
黄云骙组织研制80英支精梳纱,一是抓原棉选配,二是抓工艺流程。那时国产棉的纤维长度较短,一般均在25.4毫米(1英寸)以内。从上海、天津、青岛有关生产60英支棉纱配棉看,普遍采用进口外棉,纤维长度一般为28.6毫米(9/8英寸)左右;而二厂所纺80英支精梳纱则经过精心选配,采用纤维长度为28.6毫米(9/8英寸)和44.45毫米(7/4英寸)的秘鲁棉各40%,纤维长度为34.9毫米(11/8英寸)的美棉20%配置而成。在工艺流程上,采用的是:头道清花→二道清花→梳棉→条卷→并卷→精梳→头道并条→二道并条→三道并条→头道粗纱→二道粗纱→细纱。细纱牵伸倍数为24倍,捻度为136.6捻/分米(34.7捻/英寸)。
建国后,上海第二棉纺织厂在原中纺公司二厂、三厂的基础上,对发展高支纱生产十分重视,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现在中国军工方面需用的150英支、180英支纱,均由该厂生产供应。出口方面,该厂的100英支、120英支飞鹿牌纱,已成为中国出口高支纱的定标产品,饮誉海外。
棉纺织厂工序多,机台多,操作工人多。黄云骙认为,要加强工厂生产管理,必须提高职工素质。对于青工培训,他提倡上技术课与实地指导相结合。早在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学习时,即义务举办技工学校,致力于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1933—1935年他在振泰纱厂任职时,曾兼任中国纺织学会沪西纺织夜校主任,义务为各纱厂培训职工。1943年受聘南通学院纺织科任纺织工程系主任和教授。1947年主办中纺公司技术干部粗纱进修班。在培养纺织技术人才方面作出很大的贡献。
黄云骙是中国纺织学会创始人之一,历任学会第一至第八届执行委员、理事。抗战胜利后,学会由渝迁沪,黄被选为第十三届常务理事。他与其他纺织前辈共同倡议捐款建造学会会所,组织开展学术活动,曾任学会学术部主任。粉碎“四人帮”后,他仍积极关心学会的恢复工作。
黄云骙对工作一丝不苟,事必躬亲,对工作严格要求,特别重视夜班生产,常因夜班巡视而留宿厂内。他为人正直,严于律己,生活俭朴,廉洁奉公,不徇私情,从不受人馈赠与宴请,处事赏罚分明,因而受到下属的敬重。
1896年5月22日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县
1922年毕业于南通纺织专门学校。
1922—1923年任上海宝成纱厂保全员。
1923—1925年任上海永安第一纺织厂织布科长。
1925—1926年任上海大丰纱厂布场主任。
1927—1939年任上海振泰纱厂纺织工程师。
1939—1941年任上海中纺纱厂工程部总部长。
1943年任上海南通学院纺织科纺织工程系主任兼棉纺织教授。
1943—1946年任无锡庆丰纺织染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46—1949年任上海第三棉纺织厂厂长。兼任上海第二棉纺织厂厂长。
1949—1950年任上海第二、第三棉纺织厂厂长。
1950—1952年任华东纺织管理局制造处处长。
1952—1953年任华东纺织管理局技术处总工程师。
1953—1966年任纺织工业部生产技术司(技术司、生产司)顾问、一级工程师。
1985年11月病逝于北京。
1黄云骙.布场设计.中国纺织学会年刊,1931.
2黄云骙.本会纺织夜校之旨趣.纺织年刊,1932,11.
3黄云骙.府绸织法之研究.纺织年刊,1933,16—19.
4黄云骙.摇纱工程之研究.纺织年刊,1934,199—204.
5黄云骙.对纺织机器制造会后感言.纺建,1948,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