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升

赵阳升

中文名 赵阳升
出生日期 1955年
毕业院校 山西矿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同济大学
目录导航

学术兼职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山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

研究方向

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

多 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是由固体力学、渗流力学、传热传质学、物理化学、反应理论等众多学科与多门工程科学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当前一 个极富理论内涵又有广泛的工程应用领域的极为活跃的学科之一。赵阳升教授及其学术团队二十年来,深入研究了多种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试验方法,实验设备 和新的物理规律;提出了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的物理机理与理论架构;结合资源,能源开发与岩土工程建设,深入研究提出了固液耦合、固气耦合、固流热耦合、 固流热传质耦合等各类问题的控制工程与数值解法和工程响应规律,提出了溶浸采矿、煤层气和地热开采、煤矿水害防治等工程领域的新工艺与新发明。于2010 年出版了73万字的《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及其工程响应》的学术专著。

盐类矿床水溶开采方法

该 项目发明了群井控制压裂技术;群井控制溶采方法;难溶盐矿的压力浸泡溶采方法四项新技术,构成了盐类矿床群井致裂控制水溶开采方法的系统发明。该项发明与 国内外现行单井油垫和双井连通的水溶开采方法相比,回采率高、成本低、效率高;特别对于难溶盐矿,由安全、环保的地面开采取代了原有的地下开采,实现了采 矿方法的革命性变革。本项发明应用于南风集团运城地下芒硝矿和四川同庆难溶钙芒硝矿,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奥灰水突水预测与带压开采方法

奥陶纪巨型灰岩岩溶水上采煤日益成为普遍的煤矿开采的重大技术难题,赵阳升团队先后提出了基于多含水层水力联系的区域性带压开采突水监控理论、监控软件和技术,提出了带压开采分段后退式开采布局方法,已在屯留煤矿和赵庄煤矿工业实施。

原位注热开采油页岩油气的方法

油 页岩原位开采油气的技术是国际届研究的热点,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艺研究所从2004年开始,持续进行试验与理论研究,发明了“对流加热油页岩开采油气的方 法”,该方法通过地面布置与施工群井,钻井进入油页岩层,选择注热井和生产井,将过热蒸气沿注热井注入 油页岩层加热,使油页岩层中的干酪根热分解后形成油气,通过低温蒸气或水携带油气从生产井排至地面。生产井采出的蒸气、水、原油、石油气及天然气混合物, 采用物理方法分离。这是目前很有工业前景的技术方案。

水力割缝技术与装备

我 国煤层普遍属于低渗透煤层,瓦斯极难抽取。赵阳升团队经历的20余年的探索,在大量媒体渗透性实验和煤层瓦斯流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力割缝改造低 渗透煤层,提高瓦斯抽放效率的成套技术。自主研发了包括水力钻孔与割缝、伺服定向控制、连续钢管等一批高科技成果在内的水力割缝强化低渗透煤层瓦斯抽放与 煤层气开采的成套技术与装备。该项目已获得12项发明专利。在潞安屯留煤矿和阳泉开元煤矿取得工业试验成功。

个人作品

《矿山岩石流体力学》

《有限元方法及其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高温岩体地热开发导论》

《多孔介质多场耦合作用及其工程响应》

荣誉情况

1993年,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993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全国优秀教师。

1997年,促进劳动科技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者。

2001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8年,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2019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