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张

陈宜张

中文名 陈宜张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出生地 浙江慈溪
出生日期 1927年9月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1927年9月,出生浙江慈溪。

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发现单个电刺激可使幼兔大脑皮层树突电位长时间易化。70-80年代提出了下丘脑及边缘系统参与针刺镇痛的设想并阐明了下丘脑-中脑连接的意义,阐明了下丘脑室旁核在损伤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及脑内氨基酸和下丘脑神经肽与心理应激的关系。80年代迄今,首先在国际上提出了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非基因组机制或膜受体假说,提供了甾体激素以非基因组机制方式分别抑制、促进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分泌和重摄取氨基酸的一系列实验资料并阐明其部分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有关工作已被国际著名内分泌学教科书所引用。[3]

  • 科研成果

近20年来,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及国家自然科学等奖项。

  • 学术论著

主编有《神经系统电生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等6册专著。有2篇论文发表后被国际文献引用近百次,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之一。

82-87岁高龄,独立撰写70万字的科学著作《突触》,该书被誉为“是站在当代科学发展前沿,对突触研究领域进行综合评介的国内首部学术专著”。

Selective Publications:

Hua SY, Chen YZ. (1989) Membrance-receptor mediated electr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glucocorticoid on mammalian neurons. Endocrinology, 124 (2): 687-691.

Qiu J, Lou LG, Huang XY, Lou SJ, Pei G, Chen YZ. (1998) Nongenomic mechanism of glucocorticoid inhibitation of nicotine-induced calcium influx in PC12 cells: Involvement of protein C. Endocrinology, 139 (12): 5103-5108.

Chen YZ, Qiu J. (1999) Pleiotropic signaling pathway in rapid, nongenomic action of glucocorticoid. Molecular Cell Biology Research Communication, 2: 145-149.

Chen YZ, Qiu J. (2001) Possible genomic consequence of nongenomic action of glucocorticoids in neural cells. News Physiol Sci, 16: 292-296.

荣誉表彰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总后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

社会任职

任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会副理事长、全军医科会生理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生理学报》副主编、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主编。

相关评价

陈宜张陈宜张陈宜张学习努力、刻苦,治学严谨,待人以诚。他具有高尚的学术道德,为国内同道及学生所推崇,为前辈所嘉许。在学习方法上,他注重自学,勤于学问。

在工作上一向精益求精、严格要求的陈宜张,在生活上却节俭质朴得近乎苛刻。至今,他身上仍穿着领子洗得发白的03式军装衬衣、补了又补的旧制式皮鞋和那泛黄的旧挎包。他用纸张一律写满双面才肯丢掉,还常常积攒火车票和各种商标纸,用其背面作为便签来记录。一些纸张多余的空白边角,他会裁下来订在一起,挂在桌下,用来随手作记录。

尽管个人生活标准低到“精抠细算”,但对国家和亟须帮助的人,陈宜张却毫不吝啬、倾囊相助。2000年,陈宜张和老伴徐仁宝教授捐出大半生积蓄,设立“徐仁宝—陈宜张奖学金”,奖励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他说:“尽管金额不大,但确实是我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一定要把钱给到品学兼优的孩子手中[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