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名称
种中文名:大埔杜鹃 种拉丁名:Rhododendron taipaoense T. C. Wu et Tam
科属分类
组中文名: 映山红组 组拉丁名:Sect.Tsutsusi.sweet 亚属中文名:
映山红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Tsutsusi (G.Don) Pojarkova 属中文名:
杜鹃属 属拉丁名:Rhododendron 亚科中文名:
杜鹃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 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
灌木, 高1—1.5米;小枝密集,灰褐色, 密被淡灰色缃状刚毛, 混生腺头短柔毛。 叶革质。椭圆形、长圆形,稀长圆状椭圆形,长2.5—6.5厘水, 宽1—3厘米, 先端短 尖,钝或锐尖,基部楔形,稀宽楔形,边缘明显反卷,全缘或呈浅波状,上面绿色,干后 黄褐色,幼时密被黄褐色毡毛状糙伏毛,后近无毛,下面淡绿色, 密陂灰白色糙伏毛, 中 脉在上面下凹,下面凸出,密被短刚毛和糙伏毛, 侧脉5—7对,在下面明显,未达叶缘 网结;叶柄长5—10毫米,密被淡灰色绢状刚毛和腺头柔毛, 伞形花序顶生,密集,有花 达7—10朵以上;花梗长6毫米,密被锈色糙伏毛;花萼裂片小。常呈细圆齿状,被锈色 糙伏毛;花冠红色,狭漏斗形,长1.8厘米,花冠管圆筒状, 长1厘米,径仅2毫米,裂 片5,长圆状线形, 无端尖, 长8毫米, 宽约3毫米, 开展:雄蕊5, 不等长,长2.6— 2.8厘米,花丝丝状,无毛,花药长2毫米; 子房卵球形,长2毫米,密被糙伏毛,花柱 长2.5厘米,比雄蕊短,无毛。蒴果卵珠形,长3—4毫米,被深红褐色糙伏毛。 花期6 月,果期8—9月。
产地分布
产广东东部和东北部.生于海拔700--800米的山地疏林或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广 东大埔(古村石窑坑)。
本种提示
本种与 茶绒杜鹃R.Rufulum Tam相似,但本种的花序有花达7--10朵以上;花萼 裂片细圆齿状;花冠裂片长圆状线形,先端尖锐;花柱长2.5厘米, 比雄蕊短,易于区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