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鹛

山鹛

保护级别 无危(LC)IUCN标准
拉丁学名 Rhopophiluspekinensis
动物界
别称 山莺、华北山莺、北京山鹛、小背串、长尾巴狼
中文学名 山鹛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命名者与年代 Swinhoe,1868
山鹛属
目录导航

形体特征

山鹛山鹛(9)山鹛雌雄羽色相似。上体沙黄色,自额至背缀有棕色。上体各羽均具粗著的暗褐色纵纹,纵纹两侧沾栗棕色,羽缘沾沙灰色,头顶较背多栗色而少灰色,有时头顶全为栗色而具黑褐色纵纹。腰以下及全为沙褐色,纵纹亦模糊不清。尾长、微呈凸状,中央一对尾羽最长、灰褐色或沙灰色,具细的黑褐色羽干纹,外侧尾羽黑褐色、先端污灰白色或沙白色。尾羽表面具不甚明显的暗褐色横斑。两翅褐色,羽缘沙灰色。眉纹棕灰白色或白色,眼先暗褐色,颊和耳羽沙灰褐色,贯眼纹黑褐色,颧纹暗黑褐色。下体颏、喉、胸和腹白色,有时微沾灰白色或皮黄色;颈侧有淡棕色纵纹,胸侧和两胁杂有栗棕色纵纹;下胁和覆腿羽纯淡棕色,尾下覆羽灰褐色微沾棕色。[7]

虹膜暗褐色或黄褐色,嘴角褐色或灰褐色,下嘴肉黄色或粉黄色,脚灰褐色或棕褐色。[7]

大小量度:体重♂14-21克,♀20-21克;体长♂160-195毫米,♀169-190毫米;嘴峰♂10-14毫米,♀11-13毫米;翅♂60-66毫米,♀60-70毫米;尾♂92-105毫米,♀87-97毫米;跗蹠♂24-26毫米,♀19-24毫米。(注:♂雄性;♀雌性)[7]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有稀疏树木生长的山坡和平原疏林灌木与草丛中,尤其喜欢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低矮树木和灌木丛。也栖息于次生林和林缘地带以及开阔平原上人工栽植的松树幼林中。在中国西北地区,多栖息于干旱平原或多石的山丘灌丛与芦苇丛中。有时也出现在荒漠边缘的绿洲内。[7]

生活习性

留鸟,有的作季节性游荡。性活泼,常单独活动,经常在灌木和小树枝间敏捷的跳上跳下,或在灌木间短距离飞翔,从一棵灌木飞到另一棵灌木,于隐蔽处之间作快速飞行,善在地面奔跑。不惧生。繁殖期外结群活动,有时与鹛类混群。繁殖期常站在小树或灌木丛间鸣叫,鸣声响亮多变,常常一只鸟鸣叫,引进附近鸟的对鸣,此起彼伏,经久不息。山鹛的叫声颇具特色,为极其嘹亮圆润的的“啾——;啾——”似猫叫而更嘹亮刚强,似狼嚎而更圆润悦耳,为圆润的chee-anh对应叫声。鸣声据称为甜润持久的"dear, dear, dear"声,开始音高,很快下降,又开始叫第二遍。[7]

山鹛为典型的食虫鸟类,主要以象甲、金龟甲等昆虫为食,也吃幼虫、虫卵和其他昆虫,冬秋季节也吃草籽、果实等植物型食物。[7]

分布范围

山鹛分布于中国、韩国和朝鲜。仅在中国北方有分布,在中国西部的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华北的河北、山西、河南、内蒙古、北京等省市。指名亚种分布于辽宁南部西至宁夏贺兰山的黄河河谷地;甘肃由陕西南部的秦岭至甘肃南部;新疆亚种从青海及内蒙古西部至新疆西部的喀什地区。[7]

山鹛分布图山鹛分布图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灌森林木或幼树下部的树杈上,距地面0.14-1.45米,巢有茂密的灌木枝叶掩护,甚为隐蔽,不注意难以发现,巢呈深杯状。主要用枯草茎、榆树叶和一些柔软的植物纤维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外面有时还缠有蜘蛛网、羊毛等。巢的大小为外径6.3厘米×17.2厘米,内径5.5厘米×5.4厘米,高5.6厘米,深2.7厘米。巢筑好后通常间隔3-4天才产卵,每窝产卵4-5枚。卵乌白色或绿白色,被有黑褐色、赭褐和紫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卵为椭圆形,大小为20.2毫米×15.4-15.7毫米。[7]

亚种分化

山鹛(3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与年代
1 山鹛新疆亚种 Rhopophilus pekinensis albosuperciliaris Hume, 1873
2 山鹛甘肃亚种 Rhopophilus pekinensis leptorhynchus Meise, 1933
3 山鹛指名亚种 Rhopophilus pekinensis pekinensis Swinhoe, 1868

[6]

保护现状

山鹛(3亚种)
中文名称 学 名 命名者与年代
1 山鹛新疆亚种 Rhopophilus pekinensis albosuperciliaris Hume, 1873
2 山鹛甘肃亚种 Rhopophilus pekinensis leptorhynchus Meise, 1933
3 山鹛指名亚种 Rhopophilus pekinensis pekinensis Swinhoe, 1868

保护级别

种群现状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词条图册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