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游击区

名称 浙南游击区
目录导航

词目简介

【】1935年以前,浙江南部瑞安、平阳、泰顺一带,就有游击武装的活动。1935年1月,由红十军团组成的抗日先遣队约2000人,在怀玉山地区被国民党军包围,突围出的400余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于2月组成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治委员转移到闽浙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

著名战斗

浙西南是个重要的战略地区,驻有许多保安团队。挺进师要在这里立足,首先必须给这些地方反动势力以有力的打击。为此,挺进师领导决定,部队先在外围活动,将驻守据点的保安团队吸引出来,给予各个击破,扫除障碍,而后进入腹心地区开辟根据地。

根据上述行动方针,挺进师在三四月间,往返转战于浙闽边界。在溪头、王村口战斗后,挺进师又在武夷山、洞宫山区兜了几个圈子,后来又辗转游击于龙泉河以南之庆元、景宁、松溪、政和、寿宁、泰顺一带。先后进行了小梅、沙湾、上标、潭边街、百丈口等10余次战斗,歼灭了一批保安团队和地主武装,拔除了一些反动据点。挺进师旗开得胜,使浙西南地方反动势力十分惶恐,时感“凤鹤频惊”。地主豪绅们纷纷要求当局采取紧急措施,集中力量,以遏制红军。当时,国民党军政当局以为红军必将在龙泉溪以南的浙闽边境立足,遂将龙泉河以北的浙江保安团队南调,同时令驻福建的部队北进,企图南北夹击,置红军于死地。4月下旬,当敌得悉红军正在庆元县斋郎地区活动时,即令浙江保安第1团团长李秀率所部1200余人,福建保安第2团团长马洪深率所部1000余人,在大刀会等地主武装近千人的配合下,从东北、东和东南3个方向对挺进师进行分进合击。当时挺进师兵力只有五六百人,与敌比较是1比5。然而挺进师是经过长期战争锻炼的革命队伍,军政素质远远超过敌人,加之地利人和,弥补了敌我数量对比之悬殊,只要组织指挥得当,打破敌人的夹击,是完全可能的。斋郎地处浙西南庆元、龙泉、景宁3县边界的百山祖山区,海拔千米以上,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进行游击运动战的理想战场。这个地区的人民群众诚实质朴。起初,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村民对红军存有疑惧。挺进师进村时,大多数群众躲进深山,只有一些老弱病残者留在家里。部队进村后,立即开展群众工作。政工干部在墙上刷标语,宣传红军宗旨;战士们为村民打扫卫生,挑水、劈柴,亲如一家;医务人员还为患病群众治病,关怀备至。这一切使村民深为感动,躲进山林的人们纷纷返回家园,从此,鱼水相依。有了群众的支持,就更增加指战员战胜敌人的信心。于是,刘英、粟裕决心借重斋郎的民心与地势组织一次战斗,“枪打出头鸟”,以震慑反动派。

敌保安团针对红军兵力有限,弹药不多,更无后方补给的实际情况,决定采取“先扰后歼”战术,即以豪绅武装打头阵,先予红军以扰乱和消耗,然后出动主力,一举歼灭之。敌人这个自鸣得意的企图正好给了红军以各个歼灭敌人的良机。挺进师在刘、粟的精心组织指挥下,迅速作好战斗准备,占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

4月28日上午,战斗开始了。手持刀枪的地主豪绅武装,漫山遍野地呼啸而来,挺进师指战员运用近月来对付大刀会的经验,采取武力教训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策略,不到半天功夫便将这些乌合之众全都瓦解了。接着,浙江保安第1团李秀部骄狂轻进,一下闯到挺进师预设阵地前沿。红军指挥员一声令下,机枪、步枪、手榴弹组成的密集火网,突然泄向敌群。敌猝不及防,惊慌失措,顿时尸横遍野。被打断了手的敌团长李秀急率残部落荒逃窜。红军乘胜追击7公里,方返回打扫战场。此时,刚从东南方向赶来的福建保安第2团团长马洪深,恐重蹈李秀覆辙,慌忙率部回窜。此役共毙伤敌300人,俘敌230人。[1]

斋郎战斗的胜利,为挺进师执行开辟浙西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敌保安团队斋郎析兵,心有余悸,在尔后一段时间内转攻为守,龙泉溪以北的敌人力量比较空虚,一些反动地主豪绅纷纷逃离浙西南。这佯挺进师就获得了开辟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的有利时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