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冠鹎的头顶和冠羽褐色或红褐色,眼先、眼周、颊、耳羽等头侧灰色或褐灰色。上体橄榄绿褐色,尾上覆羽棕色,翼上覆羽橄榄绿褐色,飞羽暗褐色,外翈除先端外大部分呈暗茶黄色,最内侧飞羽暗茶褐色。尾羽棕褐色具不明显的横纹,外侧尾羽端部略浅。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橄榄黄色,胸和两胁沾灰褐色,有的具乳白色或黄色轴纹。尾下覆羽皮黄色,翼缘和翼下覆羽黄白色或浅皮黄色。[1]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深蓝灰色、上嘴暗褐或黑色,下嘴铅灰色或淡黄色,跗蹠暗肉色或肉灰色。[1]
大小量度:♂45-60克,♀40-58克;体长♂195-255毫米,♀198-255毫米;嘴峰♂18-20.5毫米,♀18-20毫米;翅♂97-114毫米,♀95-109毫米;尾♂97-116毫米,♀97.5-113毫米;跗蹠♂18.5-22.5毫米,♀18-22毫米。[1]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阔叶林、次生林、常绿阔叶林、季雨林和雨林中,尤以溪流、沟谷沿岸较为开阔的次生阔叶林较常见。[1]
主要以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象甲、瓢甲、蝉、蜂、蝗虫等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昆虫、昆虫幼虫和蜘蛛等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常成小群活动在乔木树冠层,也到林下灌木层活动和觅食。很少到地上活动,有时也见活动在林缘或林外一些散生的树木上。
叫声:群鸟持续地发出断续高叫,偶有细弱鸣声。[1]
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中国(云南西南部、南部、东南部和贵州及广西等地。)。
繁殖期5-6月,通常营巢于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木或藤条上。每窝产卵2-4枚。卵呈深彩红色具血红色斑点。[1]
中文名称 | 学 名 | |
1 | 白喉冠鹎中南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 annamensis |
2 | 白喉冠鹎缅南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 griseiceps |
3 | 白喉冠鹎西南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henrici |
4 | 白喉冠鹎泰国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 isani |
5 | 白喉冠鹎南部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khmerensis |
6 | 白喉冠鹎指名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pallidus |
7 | 白喉冠鹎德林达依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robinsoni |
[1]
中文名称 | 学 名 | |
1 | 白喉冠鹎中南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 annamensis |
2 | 白喉冠鹎缅南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 griseiceps |
3 | 白喉冠鹎西南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henrici |
4 | 白喉冠鹎泰国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 isani |
5 | 白喉冠鹎南部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khmerensis |
6 | 白喉冠鹎指名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pallidus |
7 | 白喉冠鹎德林达依亚种 | Alophoixus pallidusrobinsoni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