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戴菊

台湾戴菊

命名者及年代 Ogilvie-Grant,1906
别名 台湾火冠戴菊
拉丁学名 Regulusgoodfellowi
脊索动物门
雀形目
戴菊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台湾戴菊台湾戴菊(24)台湾戴菊体长9厘米,体型娇小似柳莺。顶冠近黑,雄鸟具艳丽橙红色(雌鸟黄色)顶冠纹,后端黄色;黑色的眼斑为延至眼眉及眼先的白环所环绕;髭纹黑而喉白;颈圈及胸灰色,背橄榄色,腹部、腰及臀黄色;两翼及尾黑,翼斑白色,初级飞羽羽缘黄色。体小而圆, 喙短。虹膜褐色;鸟喙黑色;脚深灰。[1]

生长环境

为台湾山主脉海拔2000~3000米的针叶林及山地林间的甚常见鸟种。常与山雀及其他种类混群。冬季下至较低海拔。[1]

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中国台湾省。[2]

生活习性

叫声尖细高音sree sree sree。告警时发出重音tseet。鸣声为高调的重复型短句,至华彩乐段收尾。习性很象柳莺,总是不静止的穿行于松树枝间,寻找食物。除在育雏时暗和雏鸟一起外,很难见到有 集群活动,多成对在一起,或者互不远离。性活泼,在飞行和寻食时,总了出吱吱中声,声音很微弱,似老鼠的吱吱声。以昆虫为食。数量远比柳莺少,不易见到。[1]

繁殖方式

在山区的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繁殖。巢址一般选在铁杉或冷杉树冠的中层较隐蔽的枝叶中。繁殖期为5~8月,繁殖时间为14-17天。巢呈碗状,外壁如毡,巢材有干芒草穗、松罗、苔藓、柳絮细草、松针及大量鸟羽或兽毛构 成。每窝产卵7~12枚。卵要排两层。[1]

亚种分化

注:关系不确定。通常被视为火冠戴菊(Regulus ignicapilla)的近亲。由于模式相似的头和羽毛着色及动物所处的相同地理因素,这大概是都源于亚洲东部,并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可认为这个物种是曾经是火冠戴菊的后裔,但是单一物种,没有亚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