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纹角鸮

纵纹角鸮

亚门 脊索动物亚门
动物界
纵纹角鸮
中文学名 纵纹角鸮
鸱鸮科
亚纲 今鸟亚纲
英文名称 PallidScopsOwl
分布区域 中东至巴基斯坦及中国西部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纵纹角鸮纵纹角鸮(4)纵纹角鸮的脸盘灰色,耳羽簇不显著,亦呈灰色,面盘四周皱领灰色而具暗褐色尖端;前额和头顶两侧灰色,尖端暗褐色;其余上体淡灰褐色或淡黄白色,具细的暗黄褐色虫蠹状斑和黑色纵纹;肩羽外翈皮黄白色,具黑色尖端,翅上覆羽同背,外侧覆羽外翈具更显著的皮黄色斑点。初级飞羽暗褐色,具灰色尖端,内翈具细的淡色斑;第一枚初级飞羽具淡茶黄色斑,其余飞羽外翈具3-4道白色横斑。尾赭灰色,具暗褐色虫蠹状斑和不清晰的淡色横斑。颏白色,其余下体淡黄白色,亦具暗灰褐色虫蠹状斑和黑色纵纹;胸部黑色纵纹较粗著;两胁和腹多呈白色,虫蠹状斑和纵纹亦较少。尾下覆羽亦多呈白色,虫蠹状斑和纵纹消失。跗蹠被羽到趾,皮黄色具暗褐色纵纹。

纵纹角鸮的虹膜黄色,嘴角黄色,尖端较暗,下嘴较淡,脚灰色,爪暗角色。

大小量度:体重♂110g;体长♂210-211mm,♀207-210mm;嘴峰17-18mm;翅♂150-165mm,♀155-168mm;尾78-82mm;跗蹠34mm。

栖息环境

纵纹角鸮栖息于低山和平原地区的农田和森林地带,尤以低山河谷森林、耕地附近的树丛、果园以及住宅附近的树林中较为多见,有时也出现于有植物覆盖的荒野和半荒漠地区,甚至在海拔2800m的亚高山地区也可以见到。

生活习性

纵纹角鸮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夜行性,活动多在黄昏和夜晚。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小型啮齿类和鸟类等。叫声单调,为双音节的声音,经常长时间地反复鸣叫。雄鸟发出铿锵而嘹亮的低调“whoop”声,常常长时间地反复呜叫,每五秒钟约重复八次;也作较长声的“whaoo”叫,每3-5秒一次,或为“boo-boo”声。

分布范围

分布分布纵纹角鸮在中国以内仅见于新疆西部。中国以外分布于中亚地区、印度西部、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

繁殖方式

纵纹角鸮的繁殖期为4-6月。营巢于树洞中,也常利用鸦科鸟类的旧巢和在墙壁洞中和旧建筑物上营巢。每窝产卵4-6枚,卵白色,大小为29-33mm×25-28mm,平均31.1mm×27.3mm。雌鸟孵卵。

亚种分化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纵纹角鸮指名亚种 Otus brucei brucei Hume, 1873
2 纵纹角鸮索科特拉岛亚种 Otus brucei obsoletus Cabanis, 1875
3 纵纹角鸮中亚亚种 Otus bruceisemenowi Sarudny & Härms, 1902
4 纵纹角鸮中东亚种 Otus brucei exiguus Mukherjee, 1958

(以上内容来自:[1]

种群现状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纵纹角鸮指名亚种 Otus brucei brucei Hume, 1873
2 纵纹角鸮索科特拉岛亚种 Otus brucei obsoletus Cabanis, 1875
3 纵纹角鸮中亚亚种 Otus bruceisemenowi Sarudny & Härms, 1902
4 纵纹角鸮中东亚种 Otus brucei exiguus Mukherjee, 1958

保护级别

纵纹角鸮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km²,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危物种。

纵纹角鸮在中国数量稀少,较为罕见。

词条图册

纵纹角鸮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纵纹角鸮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部、农业部1989年1月14日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Ⅱ级保护动物。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