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

梵净山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梵净山图片梵净山图片在与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东北边陲,在横亘楚蜀大地、绵延数百公里的武陵山脉,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而又雄奇伟岸的山峰,这就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梵净山。几百年来,梵净山的名字一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国地域久久流传。虽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变迁,但梵净山的魅力依然历久不衰。

梵净山位于铜仁地区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结合部,海拔2572米,不仅是贵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是屹立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其古老的山体距今已有10~14亿年的历史,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再加上山体庞大深邃,峰峦巍峨雄奇,主峰高耸入云,故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诏令而建的古碑上称之为“众名岳之宗”。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山,或雄奇险峻,或秀美多姿,那引人入胜的是新金顶,在海拔2200余米的崇山峻岭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约100米,如巨笋出土,似玉龙啸天,红云环绕,直指苍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将山顶一劈为二。两个山顶上分别建有释迦殿、弥勒殿,两殿之间有天桥相连,朝拜的香火烧到了云天之上。还有那独立撑云的蘑菇石、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状若册籍的万卷书(山岩)等,形神兼备,令人叹绝!至于梵净山顶部一带常常出现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牵梦绕,一睹为快。水,或涓涓细流,或丁冬垂滴,或白练悬空,或奔腾咆哮,皆异常澄洁。峰回水转,汇成了九十九条溪流,顺山势的东西走向,向东汇成了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汇成印江河,直奔乌江进长江。遍山皆树,满眼是绿,繁花争艳,鸟兽和鸣,一幅天然画卷。还有那云、雾、风,波谲云诡,也给梵净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置身此山中,俨然画中行,恍若仙山游。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奇异风光,而佛教徒则扬名了梵净山的灵山秀水。在明朝万历以前,梵净山作为“古佛道场”,早已声名远播。在梵净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块奉万历皇帝的诏令而专门竖立的石碑。碑文中写道:“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明朝万历皇帝之所以要下诏重建梵净山金顶正殿(寺庙),是鉴于曾经兴盛一时的梵净山“古佛道场”,因长年战乱而日趋衰落破败,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颓,而赐以钦命僧妙玄重建金顶正殿,足为万圣临銮。”碑文中把盛极之时的梵净山“古佛道场”比作“极乐天宫”,记载梵净山佛教自开辟以来,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云流水涌,连王公大人都十分向往。梵净山的声名早已传入了南京、北京,倾动了13个行省的地方长官。

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据史料记载,梵净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来不知何时变成了“梵净山”。这大概只有去问当年的佛教高僧们了。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还使梵净山成为一个原始古朴的生态王国。由于梵净山的山体庞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梵净山不仅生长着满山遍岭的各种植物和栖息着各类动物,而且拥有黔金丝猴、大鲵(娃娃鱼)、白颈长尾雉、云豹等珍稀动物和全球仅存的“贵州紫薇”以及中国鸽子花树(珙桐)等珍稀植物。梵净山原始古朴的生物群体,成为了人类的一大财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国务院于1978年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单位(中国只有5个成员单位)。梵净山是幸运的,因为在地球的同纬度上,只有它还保留有如此原始古朴的生物群体。梵净山的幸运,既得益于先人爱惜,也得力于当代人的保护。

印江,只不过是梵净山脚下的一个区区小县,异常闭塞,可是自明清以来,书法名家辈出,以题写“颐和园”匾牌而名噪海内外的严寅亮就是杰出代表,印江成为了著名的“书法之乡”。在梵净山麓的两个碑林中,你可欣赏到当代书坛泰斗赵朴初、启功、沈鹏等人的墨宝。这里还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山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贵州高原上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即1934年由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创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黔东特区,就屹立在梵净山麓的邻边几县。

梵净山是佛教名山,是生态王国,是风景胜地,是一方净土。谁不向往这么一个返璞归真、怡养身心的人间仙境呢!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较为完整。梵净山山清水秀,号称有“九十九溪”,这些溪流汇成黑湾河、马槽河等11条主要河流,呈放射状奔腾而下,沿途多急流险滩,跌水瀑布。梵净山是佛教胜地,“梵净”二字,即含佛家超凡脱俗之意。自明万历年间开始,建梵刹庙宇,成为与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遥遥相对应的佛教名山。

梵净山中最珍贵的动物是黔金丝猴,因其背部有青灰色的毛,又称之为“灰金丝猴”。梵净山为世界上独一分布区,据调查仅有500余只,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黔金丝猴的分布环境比较特殊,主要活动于保护区东北部松江县境内,海拔1400—1800米之间;那里地形崎岖、林木茂盛。它以多种植物的叶、芽、树皮和果为食,它们过着典型的群体树栖生活。各群均由不同年龄组成,最强壮的雄猴任群体的首领,但各群体间互不往来,活动的地域范围各不重叠,囿于固定的领地。对于受伤和死亡者则有抢尸习俗。

梵净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据传明代万历年间李皇后到山上修行,修建庙宇,普塑佛像,建立四大脚庵,开凿五方道路,山上山下寺庙殿堂星罗棋布。敕赐镇山印,号称“古茶店”,古茶殿亦称“承恩殿”,位于梵净老山与金顶间的斜坡上,规模宏大。分为上、下两个殿宇,上殿称上茶殿,下殿称下茶殿。半山有石墙,石墙正中有拱门,门框上嵌一块石刻匾额,匾额上书“圣旨”二字,下书“敕赐承恩殿”5个大字。院墙和殿基均为块块板岩叠造而成。下茶殿的残垣断壁边,耸立着一块巨大石碑,碑高1.72米,宽0.98米,上刻“梵净山茶典碑文”,计1400余字,碑文是清代文人张鸿翔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撰写,文中描写梵净山的开山由来与几番兴衰历史,生动地描绘了梵净山壮丽的景色及朝觐的空前盛况。

梵净山老金顶之下有明代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北京户部朗中李芝彦撰写的《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文,碑高达2.9米,宽1.5米,共1394个字。碑文详尽描述梵净山的名胜风光,内容十分丰富,是梵净山重要的文物。

九皇洞

九皇洞九皇洞位于梵净老山之下,洞口石墙依石壁而建的九皇洞由石门入门,见一方整齐的在天井,尔后伸入洞内。扉崖的石墙上,刻有“洞天福地”四个大字,笔锋隽秀。据说这里是明朝万历皇帝的李皇娘修行的地方。

金顶的金刀峡上共建有三座飞桥相连,其中顶上的一座称为“天仙桥”,为明代所建,长4米,宽1米,是从50千米以外运来的块块巨石砌成的拱桥。在金刀峡左右两侧的金顶绝顶,曾建有庙宇,分别为“释迦殿”和“弥勒殿”。佛殿后的巨石,有的称之为“晒金台”,有的称之为“说法台”;金顶左侧有“拜佛台”;金顶半山便是“舍身岩”;金顶半山还有观音洞,洞内有石雕佛像。

金刀峡金刀峡金刀峡

两侧壁立的石壁上,曾开凿有石梯,并有数十处凹穴和铁索链条,便利于登峰者依附攀登。在老金顶下现存有两块禁山碑。碑高1米,宽0.5米,清代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十二月由巡抚部院、按察使兼管驿传事麟庆、贵州布政司按察使李文耕为严禁砍伐山林、开窑烧炭以培护风水而立。碑文曰:“铜仁府属之梵净山,层峦耸翠,林木荫荟,为大小两江发源,思铜数郡保障,其四(周)附近山场林木,自应永远培护,不容擅自伤毁……该处山场及附近四周一切山林木石,务须随时检查,妥为蓄护……毋许砍树烧炭,以培地方而护风水……”这可能是中国较早的环境保护法之一。

在梵净山麓,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羌等各族人民。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体悟到梵净山区丰富深邃的人杰地灵。雄才辈出;现有艺术大师:丹卿。

遗址特点

梵净山梵净山(3)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明隆庆年间至明万历中叶(1567年—1588年),明政府镇压梵净山以东的“腊尔山苗族大起义”后,在该地区开始修建“南方长城”,并对被破坏的梵净山佛教进行第一次重建:除重修西岩古寺、天马古寺外,另据(道光)《印江县志》载,又新建孝慈寺、天庆寺、天池寺;此外还修复了梵净山老金顶的金顶古茶殿,以及新金顶的释迦殿、弥勒殿等,同时拓宽天池寺-薄刀岭-剪刀峡-金顶古茶殿-新金顶释迦殿、弥勒殿的西朝山大道。明万历元年(1573年),金顶《院道碑》详细记载印江知县雷学皋重建情况。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贵州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祸及梵净。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梵净高僧妙玄和尚奏请明神宗重建梵净。此次重建五寺六殿:承恩寺、天池寺、三清殿、释迦殿、通明殿等,《敕赐碑》立于通明殿旁,成为梵净山“镇山之碑”。此次重建,使梵净山形成了“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六大脚庵,环山四大古寺”的格局。各寺厘定寺产,招纳僧户,修藏经塔。梵净山因惠沾皇恩,遂名震宇内,香火盛极一时。

明万历、清康熙年间,两次敕封梵净山,要求官府保护梵净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脚庵”,清末又设“都司衙门”加以保护。

清康熙年间,梵净山重新敕封并重建,皇庵天池寺被敕名为“护国寺”,成为梵净山最大寺庙。梵净山佛教重新鼎盛,与西南佛教名山峨眉山、鸡足山成三足鼎立之势。

康乾之世,梵净山除扩建明代“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另将“六大脚庵”增建至“四十八大脚庵”。

嘉庆元年(1795年),松桃苗民首领石柳邓与湘西吴八月进行“乾嘉起义”,石柳邓死后,义军余部在梵净山地区坚持达12年之久。道光年间,梵净山第四次重建:改接引殿为天恩寺(1822年),改通明殿为报恩寺(1832年)。又扩建孝慈寺(1832年),重塑金顶弥勒、观音铜佛像等。

咸丰五年(1855年),贵州爆发“咸同大起义”,铜仁“红号军”首领赵子隆在梵净山三角庄建立根据地。光绪元年(1875年),太平天国军余部刘胜扮清军,持枪入山,赶杀僧尼,四处劫掠。光绪五年(1880年),梵净山环山五属团练合编为“松桃协左营练军”,新任贵州巡抚岑毓英亲往率军督剿刘胜,次年(1881年)肃清刘胜。镇压“红号军”及刘胜后,梵净山遭到严重破坏,满目疮痍。为加强防范,巡抚岑毓英奏请于皇庵护国寺建“都司衙门”,称“护国营署”,对梵净山实行长达30年的军管。“两县一都司”的设立与调整,有效防止祸乱再起,保证了梵净山正常的朝拜活动。

光绪六年(1881年)起,在严密军管下,岑毓英令隆参和尚主持重建梵净。皇庵承恩寺重修一新,寺内供奉云贵总督岑毓英“长生福禄牌位”一方。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前后,梵净山第五次重建结束。

梵净山风光梵净山风光(49)

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印江、松桃3县交界处,总面积为41900公顷,其中核心区25800 公顷,缓冲区2800公顷,试验区13300公顷(其中旅游小区12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 brelichi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0%。

梵净山地形简介梵净山地形简介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凤凰山主峰最高海拔2572 米(红云金顶海拔2494米),具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本区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孑遗种多,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明显,为中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等14种,并为黔金丝猴的独一分布区。

梵净山有着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原始森林,有四个气候带,五个垂直土类和林带,有常绿暖性针叶林及楠竹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到针叶、阔叶混交林;而在山顶,由于海拔高度、云雾、湿度、风力等原因、形成了粗壮、低矮的矮林。列入保护对象的动植物达40多种,被称为生物资源的“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

2018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4]

2018年10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对全国9个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拟确定为国家5A级的旅游景区进行公示,其中,梵净山在列。[2]

文物遗存

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称梵净山为“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唐代《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宋代《太平寰宇记》称“思邛山”,佛教于此时传入梵净山。明初,梵净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数名并称:“九龙山”、“饭甑山”、“梵净山”、“大佛山”。清代,梵净山称“月镜山”、“卓山”。

关于申遗

梵净山梵净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贵州梵净山”作为2018年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两个项目有望于2018年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年6月24日在巴林麦纳麦召开会议,审议申请进入该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30个遗产地,包括因纽特人狩猎场、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墓地、中国梵净山和古泉州(刺桐)史迹等名胜。[5]

2018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4]

2018年7月,贵州要求切实加强对风景名胜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工程项目,要求风景名胜区日合理游客容量控制在23480人次以内,核心景区内禁止任何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6]

佛教渊源

佛教传入

世界最大弥勒金佛供奉梵净山世界最大弥勒金佛供奉梵净山

梵净山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宋代,佛教已正式传入梵净山。北宋初年,在该山西麓的思邛县兴建了贵州省较早的一座寺院——西岩寺(今印江县城郊)。(道光)《印江县志》云:“西岩寺……宋时建。”《思南府志》云:“西岩寺,在(印江)县西五里,宋时建。”《贵州名胜古迹概说》云:“西岩有寺,宋迹也。”西岩寺建于北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965年),历代多次重修,后毁于“文革”,是贵州境内一座有1000年历史的著名古寺,实为梵净山佛教的祖庭。

佛教兴起

明初,明朝政府在梵净山地区开采朱砂与金矿,派有官员督办。由于梵净山风光神奇,佛教于是兴盛起来,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故正式得名“梵净山”,民间则称“大佛山”。明初在梵净山重修西岩寺外,还修建了天马寺等寺庙。明永乐十一年(1413),思南土司、思州土司为争夺朱砂发生战争,明政府改土归流,在梵净山环山地区设立思南、铜仁、松桃、石阡四府。同年,贵州行省正式成立。

到两百年后的明万历年间,梵净山因有“古佛道场”而被称为“古迹名山”。贵州巡抚郭子章(今江西省人)撰《黔记》(1608)载梵净山云:“贵州山以梵净山为第一,可比天台。”明末浙江诗人谢国梗抗清失败后,隐居梵净山,便自号“天台逸人”。

佛教文化

梵净山的佛教文化丰赡。

护国寺护国寺

寺庙

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3000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

释迦殿、弥勒殿在金顶上,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中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一名说法台。

承恩寺承恩寺

这组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下临1000多米的深谷,举目四眺,百里风云尽收眼底,甚为壮观。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间,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5字,两侧配殿8间,仅存部分残墙,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方,始建于明代,二十世纪50年代倾塌。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可惜尚存文字资料少。

碑石摩崖

“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海拔2270米,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额镌“敕赐”二字,故俗称敕赐碑。禁砍山林碑,共两块,分别刻记清道光十二年(1832)十二月护理贵州巡抚麟庆、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1985年9月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梵净山敕赐碑梵净山敕赐碑

梵净山敕赐碑

《敕赐碑》全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为明朝万历帝赐封建立,位于梵净山老金顶下,碑高2.9米,碑心高1.85米,宽1.51米,碑额竖刻“敕赐”两个大字,左右饰以腾龙拱护纹,上罩彩云。碑文悉为楷书,计1349字,其中序文838字,附文516字。其碑序文,骈丽优美,为梵净山的千古绝唱。

天桥天桥天桥架于金刀峡之上的石拱桥,凌空千尺,极为壮观,桥面宽1.86米,长5.41米,拱跨5米,始建年代应当与释迦、弥勒殿同。二天桥在金顶腰,高3.9米,宽3米,雍正九年(1731)曾加修理。这两座桥迄今保存完好。

洞穴

观音洞在金顶半山凹处,外方砌石墙,有岩浆泉水涌出,属上金顶的半山朝拜之处。九皇洞在金顶北约1公里,为一天然石洞,面积100多平方米,传说九皇娘修炼之处,洞门为块石砌成,洞内有皇娘梳妆井和磨簪石等。

奇峰经石

金顶高约90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缝名金刀峡,将金顶一分为二,上有天桥相连。金顶周围有万卷经书、蘑菇石、老鹰岩、“金盆洗手”栩栩如生。老金顶千姿百态,角峰相遂,百丈深渊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堪称一绝。

云海波涛云海波涛

佛光幻影佛光幻影

云海波涛

从金顶远望,白云无际,浓密处如堆积的新絮;稀疏时像薄洗的轻纱。面对此景,清人有诗云:“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作神仙。”

佛光幻影

每逢雨后初晴的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在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中出现五彩光环,中嵌人影,人动影动。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浓雾中还会出现比人高大数十倍的投影,即幻影。

佛光幻影佛光幻影

八是山花红叶。梵净山红花绿叶四季不败,珙桐、杜鹃、玉兰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一年四季轮番开放,游人如置身于花的海洋,心醉神迷。数百年来,湘、鄂、川、黔、赣、滇、闽及东西各国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络绎不绝,“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若城市然”,足见当时佛教之盛况。

梵净山从金顶摩崖石刻到庙宇的断垣残壁,从民间故事传说到民风民俗,都透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虽然,由于现代社会人类活动,森林及动物大量减少,这一方尚存的原始生态并拥有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的地球“绿宝石”名气大增。已成为全国佛教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弥勒菩萨

明清以来,弥勒与梵净山的传说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古人在新金顶巅峰之上建释迦、弥勒两殿,作为梵净山佛教的最高象征。

弥勒菩萨弥勒菩萨

明代《敕赐碑》中,对弥勒与梵净山作专门记载,并称梵净山是“无边法界,极乐天宫”。明万历、清康熙年间,两次敕封梵净山,要求官府保护梵净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脚庵”,清末又设“都司衙门”加以保护。

梵净山弥勒道场有神奇的自然景观相印证。在新、老金顶附近,常常可以看见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认为“佛光”和“幻影”就是“弥勒显像”,莫不虔诚跪拜。此外,从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台”远看,梵净山就呈现出三座弥勒像并列的景象:老金顶是弥勒坐像,新金顶是金猴朝拜弥勒像,三大主峰相连则是长达万米的弥勒卧像。贵州已故著名作家张克先生在梵净山采风时,从百余里外的印江县弥陀寺遥望梵净山,同样也发现金顶是一尊巨大的弥勒像。

有鉴于此,贵州佛教协会会长慧海老和尚重新认定梵净山为弥勒道场。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小飞等人亲临梵净山。

2004年9月23日“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印江护国寺召开,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蔚临,代表中国佛协发表讲话,讲到“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2005年5月15日,古历四月初八,在印江举办了首届“中国梵净山护国寺佛诞节”,又名浴佛大法会,纪念释迦牟尼2549岁的生日。他们对梵净山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

地理环境

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5)梵净山区域很大,在贵州铜仁市江口县、印江县、松桃县(西南部)3县交界处,靠近江口县城、印江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

它有一系列景点,其中的最高峰即金顶,金顶区域就是梵净山生态植物园那一块。

梵净山位于铜仁地区中部,地处北纬27°49′50″— 28°1′30″,东经 108°45′55″— 108°48′ 30″,在贵州铜仁市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西南部)3县交界处,靠近印江县城、江口县东南部、松桃县西南部。系云雾山系东延之武陵山主峰,其山体形成于10 —14 亿年之间。

地形地貌

梵净山位置梵净山位置梵净山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山脚到山顶落差达2000米),它不仅是乌江与沅江的分水岭,而且还是横亘于贵州、重庆、湖南、湖北四省(区)的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

高清图册—大范围地势的毕竟高清图册—大范围地势的毕竟(4)梵净山是中国黄河以南最早从海洋中抬升为陆地的古老地区。梵净山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中生代的造山运动,把该地区卷走了鄂川湘黔侏罗山式褶皱带。由于构造控制,尔后一直处于强烈的隆起区,拔地而起成为武陵山之巅。出露的中元古宇梵净山群,是陆向裂谷盆地-红海型新生洋盆地火山沉积岩系;山麓和山顶部分主峰保存的同是上元古宇板溪群-下江群波动陆缘碎屑沉积。

气候特点

梵净山地区受东南亚太平洋季风控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影响十分显著,冬季受寒潮影响一般较小。梵净山年平均气温13.1℃至14.7℃,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5.3℃,最冷月(二月)平均温度2℃,气温随地势增高而降低。年无霜期270-278天,年日照时数900-1170小时,年降水1100-2600毫米之间,降水季节都集中在5-10月份,相对湿度平均达80%。按热量带划分,有明显的垂直带谱,从山脚至山顶分别是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无严寒酷暑。

自然资源

梵净山自然资源梵净山自然资源(14)梵净山保存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7][8]。其存有生物种类2601种,其中植物180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21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植物总数的43%;动物801种,脊椎动物有38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动物总数的68%。[7][9]

植物资源

梵净山梵净山梵净山有4.2平方千米原始森林,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为中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是世界上罕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

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麓地带到海拔1300—1400米地带,主要是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为梵净山森林的精华所在,其中有不少仍处于原始森林的状态,植株密集,林内阴暗,生活着众多的珍稀生物;从鱼坳以上,海拔1400—19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900—21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在梵净山,多合围粗的大树,其中好多树木直径达到了1米以上。世界上共有15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在梵净山就有13种。

动物资源

梵净山有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黔金丝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誉为“梵净山精灵”,“地球的独生子”现存约700只,仅分布在贵州境内武陵山脉之梵净山。)、熊猴、猕猴、云豹、林麝、毛冠鹿、苏门羚、穿山甲、鸳鸯、红腹角锥、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和大鲵(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等14种。梵净山是黔金丝猴的独一分布区。

物种资源

梵净山有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黔金丝猴、熊猴、猕猴、云豹、林麝、毛冠鹿、苏门羚、穿山甲、鸳鸯、红腹角锥、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和大鲵等14种。其中最珍贵、最具科学价值的是黔金丝猴,梵净山是黔金丝猴的独一分布区。

 黔金丝猴

黔金丝猴黔金丝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誉为“梵净山精灵”,“地球的独生子”现存约700只,仅分布在贵州境内武陵山脉之梵净山。

大鲵

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大鲵大鲵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科学家研究:大鲵小时候用的是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大鲵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梵净山有4.2万公顷原始森林,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为中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是世界上罕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

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麓地带到海拔1300-1400米地带,主要是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为梵净山森林的精华所在,其中有不少仍处于原始森林的状态,植株密集,林内阴暗,生活着众多的珍稀生物;从鱼坳以上,海拔1400-19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900-21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在梵净山,举目所见都是合围粗的大树,其中好多树木直径达到了1米以上。其生态和环境,是如今中国的森林中,保持最为完好的。世界上共有15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在梵净山就有13种。

主要景点

综述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云瀑、禅雾、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观,为梵净山添上了神秘的色彩。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

梵净山有植物2000余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有华山之气势,泰山之宏伟,兔耳岭之奇石。

棉絮岭

西上梵净山的汽车终点站、西线徒步起点,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顶、老金顶、凤凰山一览无余。

在此可以看到梵净山一大奇观—万米睡佛、又为佛中佛,佛头三个、座佛两尊,寓意“五福临门”,且长达万米,为世界之最,极像大肚弥勒,千百年来当地百姓把梵净山称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赐敕碑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圣旨而建,当时的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作了记载。碑文写到梵净山是“古佛道场”,是“天下众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北京,倾动13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纷纷涌来朝拜的“极乐天宫”,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云金顶

红云金顶红云金顶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达百米。上半部分一分为二,由天桥链接,两边各建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由此印证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晨间红云瑞气常饶四周,人称红云金顶。

黔山第一石黔山第一石攀铁索而上,四面悬崖峭壁、一路古庙摩崖,主要有明万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桥功德碑》等。中途经过灵官殿、龙头石,到达观音洞。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供奉观音菩萨。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3个响头,再带一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康成长。观音洞外面凭空伸出一块石头—报恩石,上刻有“无德不报”4个大字。从观音洞往上为“金刀峡”“一线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

黔山第一石

西线上梵净山,到达山顶草甸层后,立于山头的一尊奇石,像赞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一!据说清朝大书法家严寅亮(书写颐和园匾额)书写“黔山第一”也来自它的灵感!

万米睡佛万米睡佛,仰卧在梵净山顶,长达10000米,为世界之最。梵净山万米睡佛梵净山万米睡佛千百年来,各地百姓把梵净山当作大佛朝拜,山即一座佛,佛即一座山。

蘑菇石

蘑菇石蘑菇石其名字就如形象一样,上大下小,酷似蘑菇。高约十米,亭亭玉立,看似一触即倾,其实岿然不动(它已经在风霜雨雪中飘摇10亿年以上)。蘑菇石是造物主举世无双的一座魔幻现实主义经典雕塑,是许多画家、摄影家都以它为题材,创作出了数不胜数的艺术杰作。它如今作为梵净山的形象大使,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还走进了富丽堂皇的人民大会堂。

观音瀑布

观音瀑布观音瀑布位于梵净山黑湾河景区内,因形状酷似一幅手持玉净瓶的普降甘露的观音像而得名。

观音瀑布观音瀑布

老鹰岩

梵净山顶一块酷似鹰嘴的岩石。

老鹰岩老鹰岩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2017年5月10日,梵净山饮用矿泉水开发生产项目开工仪式在江口县德旺乡举行有助于我市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7月,为避免过度商业开发, 贵州省政府正式批复了《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8-2030年)》,对刚刚申遗成功不久的梵净山景区提出了多项扩容上限。

2018年黄金周期间,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铜仁市旅发委要求当地政府、运营企业做好景区内各集散点、重点路段的秩序维护、安全引导等工作。在配套设施上进行完善,增设休息场所,增加休息座椅。值得一提的是,景区还增设了智慧景区系统,进入山门可以使用手机扫码,实行“云排队”,以往大排长龙的现象将得到有效缓解。

品牌建设

2015年11月15日,梵净山索道荣获全国客运索道5S等级称号。

2018年7月2日,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梵净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8年9月25日,梵净山世界遗产证书颁发仪式在北京举行,并颁发世界遗产证书。

2018年10月17日,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旅游区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活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重建五次

一次重建

明隆庆年间至明万历中叶(1567-1588),明政府镇压梵净山以东的“腊尔山苗族大起义”后,在该地区开始修建“南方长城”,并对被破坏的梵净山佛教进行第一次重建:除重修西岩古寺、天马古寺外,另据(道光)《印江县志》载,又新建孝慈寺(今印江县合水镇)、回龙寺(今印江县木黄镇)、天庆寺(今印江县木黄镇)、天池寺(今印江县永义乡大园子村);此外还修复了梵净山老金顶的金顶古茶殿,以及新金顶的释迦殿、弥勒殿等,同时拓宽天池寺-薄刀岭-剪刀峡-金顶古茶殿-新金顶释迦殿、弥勒殿的西朝山大道。万历元年(1573)金顶《院道碑》详细记载印江知县雷学皋重建情况。《剪刀峡摩崖》也记载了印江信士杨洪德募修西朝山大道之事。在2011年左右,护国寺发掘出明代天池寺石雕佛像十余尊,也是万历年间第一次重建时的重要佛教文物。

此次重建,使梵净山形成了以金顶古茶殿、释迦殿、弥勒殿为中心,沿朝山大道辐射至西岩古寺、天马古寺的西、北两路的寺庙群。

二次重建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贵州播州土司(今贵州遵义)杨应龙叛乱,祸及梵净。“既自播乱之后,传闻四方,往来朝觐人稀,非复日盛”(《敕赐碑》)。万历四十六年(1618),梵净高僧妙玄和尚奏请明神宗重建梵净。“以故天哀名山之颓,而赐以钦命僧妙玄重建金顶正殿”(《敕赐碑》)。神宗皇帝降旨重建梵净山,赐佛经两部,并令妙玄和尚为钦命僧,主持梵净重建事宜。各级官员亲往督查,北京户部郎中李芝彦撰《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简称《敕赐碑》)。此次重建五寺六殿:承恩寺、天庆寺、朝天寺、天林寺、天池寺、九皇殿、三清殿、圆通殿、弥勒殿、释迦殿、通明殿。其中,老金顶古茶殿被敕封为皇庵“敕赐圣旨承恩寺”,又称“金顶正殿”,寺内供奉皇帝牌位,赐有“镇山之印”。天庆寺、朝天寺、天林寺、天池寺扼四方朝山大道,称“四大丛林”,也同时被敕封,是为梵净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其他六殿分布于正殿承恩寺左右,世称“六大脚庵”。此次敕封的寺庙大都带有“天”或“恩”字样,表示“明朝天子”的“浩荡皇恩”。妙玄和尚被敕为钦命僧,尊为重开山场之祖。他住持金顶正殿承恩寺,统辖全山朝拜事宜,续传梵净灯火。《敕赐碑》立于通明殿旁,成为梵净山“镇山之碑”。

此次重建,使梵净山形成了“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六大脚庵,环山四大古寺”的格局。各寺厘定寺产,招纳僧户,修藏经塔。梵净山因惠沾皇恩,遂名震宇内,香火盛极一时。“尽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异而日新”,“所谓古梵净鼎而新焉”(《敕赐碑》)。此间,诗人张简臣作《登尖岩望梵净山》,以“邈尔嵩华泰岱千万重”句赞梵净山雄奇;喻政《登梵净山》,则以“古殿灯燃长白昼,危楼钟动欲黄昏”志其朝拜之盛。

三次重建

清初,梵净山成为抗清志士逃禅隐居之地。浙江诗人谢国梗抗清失败后便隐居于此,他自号“天台逸人”。(道光)《印江县志》载他:“爱梵净山,居焉……印人多就学焉,年九十余卒”。

清康熙年间,梵净山重新敕封并重建,并将“天”、“恩”字号寺庙改为“国”、“恩”字号,以示“天朝上国”的“仁慈恩典”。皇庵天池寺被敕名为“护国寺”,成为梵净山最大寺庙。梵净山佛教重新鼎盛,与西南佛教名山峨眉山、鸡足山成三足鼎立之势。世人争相朝觐,远至川蜀、湖广、江浙。每朝山,金顶正殿承恩寺人流如潮,山民在此卖食、占卜、出售药材,宛若市井,故承恩寺附近被称为“老街”。(康熙)陈鼎《黔游记》云:“梵净山(金顶),高数千仞,有古刹六,春日进香者,日以千计。”(雍正)《新路观音殿碑记》云:“梵净山,自我朝敕封以来,尤称黔州之佳境也”。徐言《梵净山记》云:“揆溯有明迄今数百年,朝谒者呼声震天,靡有止息……每朝山,旦暮香风飘渺,散满下界里许……三郡朝谒者岁如蚁聚,即邻省西蜀、湖南亦络绎不绝。”《金顶摩崖》载康熙年间李光春携妻陈氏同朝山十五年事,以及湘人“楚南迢递肯相谒,也是前身有此缘”纪游诗等。乾隆年间,印江知县、名剧《歧路花》作者李海观(今河南省人)“乙丑秋(1769),邑大旱,海观步祷滴水岩,雨立沛,百姓设筵迎劳……欢如也”。

康乾之世,梵净山除扩建明代“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另将“六大脚庵”增建至“四十八大脚庵”,主要有:白云寺、太平寺、钟灵寺、坝梅寺、回香寺、朝阳寺、香山寺、镇江寺、洞德寺、兴隆寺、印落寺、罗将寺、明月寺、大佛寺、弥陀寺、飞缘寺、九龙寺、举贤寺、法华庵、观音殿、天王殿、接引殿等。其中,太平寺、坝梅寺、回香寺、钟灵寺闻名遐迩迩。太平寺,清初思南府副总兵杨光谦、印江乡贤杨国彦募建。太平寺与皇庵天庆寺同扼北朝山道,寺宇占地900余平方米。著名高僧深持和尚、天隐道崇(临济33世)先后主持,传明末高僧破山大师之临济宗之法脉。坝梅寺,扼南路朝山大道,康熙十五年(1676)扩建,该寺也传临济宗法脉,因有坝溪、梅溪两河谷地带大量寺田,收谷颇多,世有“坝梅寺谷子”之称。此外,西路的钟灵寺、东路的回香寺,香火也极旺盛。

四次重建

嘉庆元年(1795),松桃苗民首领石柳邓与湘西吴八月进行“乾嘉起义”,松桃义军开辟从石梁至梵净山道路,据险周旋。石柳邓死后,义军余部在梵净山地区坚持达12年之久。道光间,梵净山第四次重建:改接引殿为天恩寺(1822),改通明殿为报恩寺(1832),要求僧众上报天恩、国恩,下报父母之恩。又扩建孝慈寺(1832),重塑金顶弥勒、观音铜佛像等。此次重建后,梵净山佛教恢复兴盛。道光十七年(1837)《松桃厅志》云:“每岁夏间,朝礼者远近几万余人,川楚之民咸在焉。”道光二十一年(1841)《思南府续志》云:“六月中,远近男妇烧香顶礼者不下万人。”在此期间,曾于鸦片战争中在广州率军抗击英军的湖广提督、果勇侯杨芳(今贵州松桃县人),也多次登山览胜。

五次重建

咸丰五年(1855),贵州爆发“咸同大起义”。铜仁“红号军”首领赵子隆打出“真主出生,弥勒降生”口号,在梵净山三角庄建立根据地,达一万之众,与思南荆竹园“白号军”联成一气,屡次攻破附近州县。咸丰帝饬令川、黔、湘三路清军“痛加歼洗”。同治九年(1870),三角庄根据地陷落,红号军全军覆没。

光绪元年(1875),太平天国军余部刘胜乘朝山之机,率20余人假扮清军,持洋枪人入山,自号“黑地大王”,赶杀僧尼,四处劫掠。光绪五年(1880),梵净山环山五属团练合编为“松桃协左营练军”,新任贵州巡抚岑毓英亲往率军督剿,在梵净山隆参和尚,以及印江生员廖凌霄、武举吕嘉会向导下,次年(1881)肃清刘胜。

镇压红号军及刘胜后,梵净山遭到严重破坏,满目疮痍。“寺院及诸菩萨俱为灰烬,尔时僧众风散云流”(《重修朝阳寺碑》)。“环山居民遭此劫杀,杀绝者不下七百户,杀葬者何此四千余命”(《镇国寺碑记》)。为加强防范,巡抚岑毓英奏请于皇庵护国寺建“都司衙门”,称“护国营署”,统领“松桃协练军”分驻环山八汛,对梵净山实行长达30年的军管。粤人吴月楼为镇军,“镇守此山,号令森严,军民畏服”(田宗润《诗会集韵·序》)。清政府又移铜仁县于大江口,控制铜仁上关码头(后改为江口县)。移思南府安化县于大堡,扼守西朝山大道(后改为德江县)。“两县一都司”的设立与调整,有效防止祸乱再起,保证了梵净山正常的朝拜活动。

自光绪六年(1881)起,在严密军管下,岑毓英令隆参和尚主持重建梵净。“于是重新募化,依旧修建。创修镇国、水源、明珠等寺,复修回香坪、明镜山各庵,新开老金顶,整新金顶,九皇洞各殿。斯时庙宇辉煌,神像皎洁,较以前尤甚,信善男妇,朝拜士民,比上年更多。”皇庵承恩寺重修一新,院墙侧门石刻对联云:“烽烟六载平凶曜,香火万家奉福星。”寺内供奉云贵总督岑毓英“长生福禄牌位”一方。光绪十一年(1885),全山又开斋放戒,众僧公举隆参为方丈。隆参是为梵净山最著名的高僧之一。他主持梵净山30余年,直到民国初年。

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前后,梵净山第五次重建结束,此时,全山梵宇相望,佛像威严。全山诸寺以皇庵护国寺最为壮观,其旁建都司衙门,增建校场、武庙、先祠、岑公祠等。护国寺号令全山,信众功德俱纳于护国寺,世有“护国寺金子”之称。护国寺旁土地平旷,群峰环绕,世人乐居,衍为村落。新建各寺以水源寺尤为闻名,该寺收容战后无家可归之女子入寺为尼,故世有“水源寺女子”之称。此次重建,已逾康乾之盛。(光绪)《铜仁府志》载梵净山朝拜盛况云:“佞佛者朝谒名山,号称进香,往往结党成群,携老扶幼……或百人,或数十人为一队,导之以旗,每人背黄袱,呜呜唱佛歌,前呼后应,举队若狂。”印江诗人田宗润《朝山客》云:“为名为利为长生,许愿香客结队行。一步一声山谷应,南无声杂本鱼声。”四川酉阳州刘华里刻对联于金顶石壁云:“到此间来来往往灭了许多奸雄;由是路口口声声念不尽的南无。”

此间,都司吴月楼及幕客朱仲衡邀集文人学士,登临游览,举办大型诗会。《承恩寺碑》云:“新显豪士,群贤毕集,壁间重写梦游,清风明月,各志高怀,则又与岳阳楼竞衡。”印江诗人田宗润作《诗会集韵》,于梵净风物名胜,一一题咏。其《序》云:“爰于六月既望,邀集学士文人,登临消夏,既而烟茶互吸,诗酒兴连,启凤腾蛟,宝主尽东南之美,信可乐也。”印江著名书法家严寅亮(题北京“颐和园”匾者)亲题“黔山第一”巨匾悬于护国寺山门。都司衙门大殿又有“黔山领袖”、“明政宽和”巨匾,名山墨宝,相映生辉。衙门将士每日演武,勤为操练。四川著名武林高僧铁肩和尚慕名前往,切磋武术,流连忘返(后往贵阳黔灵山弘福寺,礼十世方丈智明为师,又住持贵阳东山寺,辛亥间教习贵阳革命党新军)。民国初年,贵阳著名高僧了尘和尚、贵阳名人何麟书游览梵净山。他们拜会隆参和尚,并作有诗文,流传到了现代。

文化活动

人文历史

  • 佛教文化

  • 世界最大弥勒金佛供奉梵净山。梵净山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宋代,佛教已正式传入梵净山。北宋初年,在该山西麓的思邛县兴建了贵州省较早的一座寺院——西岩寺(今印江县城郊)。(道光)《印江县志》云:“西岩寺……宋时建。”《思南府志》云:“西岩寺,在(印江)县西五里,宋时建。”《贵州名胜古迹概说》云:“西岩有寺,宋迹也。”西岩寺建于北宋太祖赵匡胤乾德三年(965年),历代多次重修,后毁于“文革”,是贵州境内一座有1000年历史的著名古寺,实为梵净山佛教的祖庭。

    佛教兴起

    明初,明朝政府在梵净山地区开采朱砂与金矿,派有官员督办。由于梵净山风光神奇,佛教于是兴盛起来,成为僧众向往的“梵天净土”,故正式得名“梵净山”,民间则称“大佛山”。明初在梵净山重修西岩寺外,还修建了天马寺等寺庙。明永乐十一年(1413),思南土司、思州土司为争夺朱砂发生战争,明政府改土归流,在梵净山环山地区设立思南、铜仁、松桃、石阡四府。同年,贵州行省正式成立。

    到两百年后的明万历年间,梵净山因有“古佛道场”而被称为“古迹名山”。贵州巡抚郭子章(今江西省人)撰《黔记》(1608)载梵净山云:“贵州山以梵净山为第一,可比天台。”明末浙江诗人谢国梗抗清失败后,隐居梵净山,便自号“天台逸人”。

  • 碑铭石刻

  • 碑石摩崖

    “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位于金顶东北500米处的老金顶脚,海拔2270米,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

    梵净山碑石摩崖

    1618年),碑为古排楼式,碑帽已脱落,而镶碑石坊及鼓形护脚、敦厚的台基仍旧完好。额镌“敕赐”二字,故俗称敕赐碑。禁砍山林碑,共两块,分别刻记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二月护理贵州巡抚麟庆、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1985年9月列为贵州省省级保护文物。

    梵净山敕赐碑

    《敕赐碑》全称《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碑》,为明朝万历帝赐封建立,位于梵净山老金顶下,碑高2.9米,碑心高1.85米,宽1.51米,碑额竖刻“敕赐”两个大字,左右饰以腾龙拱护纹,上罩彩云。碑文悉为楷书,计1349字,其中序文838字,附文516字。其碑序文,骈丽优美,为梵净山的千古绝唱。

  • 寺庙

  • 护国寺

    历代所修寺庙甚多,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四大皇庵之一的护国寺占地就

    护国寺

    3000平方米,寺产遍及周围30多里。

    释迦殿、弥勒殿在金顶上,始建于明朝,左为释迦殿,右为弥勒殿,中为金刀峡,天桥横跨峡上以沟通两殿。庙后各有一巨石,一名晒经台,一名说法台。

    承恩寺

    这组建筑地处梵净山绝顶,下临1000多米的深谷,举目四眺,百里风云尽收眼底,甚为壮观  。承恩寺(俗名上茶殿),在金顶左侧,正殿三间,门额阴镌“敕赐承恩寺”5字,两侧配殿8间,仅存部分残墙,全部建筑面积占地1250平方米。镇国寺(俗名下茶殿)在承恩寺下

    承恩寺

    方,始建于明代,二十世纪50年代倾塌。金顶古庙较多,遗址尚有回香坪、老金顶、圆通殿等多处,可惜尚存文字资料少。

  • 奇峰经石

  • 金顶高约90米,海拔2493米,中部裂缝名金刀峡,将金顶一分为二,上有天桥相连。金顶周围有万卷经书、蘑菇石、老鹰岩、“金盆洗手”栩栩如生。老金顶千姿百态,角峰相遂,百丈深渊的牛尾河谷太子石一峰挺立,堪称一绝。

  • 佛光幻影

  • 每逢雨后初晴的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在与太阳相对的云雾中出现五彩光环,中嵌人影,人动影动。在火光照耀的夜晚,浓雾中还会出现比人高大数十倍的投影,即幻影。

    八是山花红叶。梵净山红花绿叶四季不败,珙桐、杜鹃、玉兰等在茫茫林海中亭亭玉立,一年四季轮番开

    佛光幻影

    放,游人如置身于花的海洋,心醉神迷。数百年来,湘、鄂、川、黔、赣、滇、闽及东西各国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络绎不绝,“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若城市然”,足见当时佛教之盛况。

    梵净山从金顶摩崖石刻到庙宇的断垣残壁,从民间故事传说到民风民俗,都透出浓郁的佛教文化气息。虽然,由于现代社会人类活动,森林及动物大量减少,这一方尚存的原始生态并拥有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的地球“绿宝石”名气大增。已成为全国佛教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 弥勒菩萨

  • 明清以来,弥勒与梵净山的传说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古人在新金顶巅峰之上建释迦、弥勒两殿,作为梵净山佛教的最高象征。

    明代《敕赐碑》中,对弥勒与梵净山作专门记载,并称梵净山是“无边法界,极乐天宫” 。明万历、清康熙年

    梵净山弥勒佛

    间,两次敕封梵净山,要求官府保护梵净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脚庵”,清末又设“都司衙门”加以保护。

    梵净山弥勒道场有神奇的自然景观相印证。在新、老金顶附近,常常可以看见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认为“佛光”和“幻影”就是“弥勒显像”,莫不虔诚跪拜。此外,从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台”远看,梵净山就呈现出三座弥勒像并列的景象:老金顶是弥勒坐像,新金顶是金猴朝拜弥勒像,三大主峰相连则是长达万米的弥勒卧像。贵州已故著名作家张克先生在梵净山采风时,从百余里外的印江县弥陀寺遥望梵净山,同样也发现金顶是一尊巨大的弥勒像。

社会活动

2004年9月23日,“中国梵净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印江护国寺召开,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蔚临,代表中国佛协发表讲话,讲到“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齐名的中国佛教名山”。

2005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八,在印江举办了首届“中国梵净山护国寺佛诞节”,又名浴佛大法会,纪念释迦牟尼2549岁的生日。他们对梵净山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给予充分肯定。

特色小吃

梵净山特产有:

紫袍玉带石、茶寨贡米、苦丁茶、岩蜂糖、锅巴粉;根雕、奇石、盆景、豆腐干、牛干巴、社饭、米豆腐、榨萝卜、中华鲟、山麻鱼、角角鱼、山野菜、珍珠花生、萝卜猪等。

所获荣誉

1986年,梵净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被誉为“地球和人类之宝”。

2018年6月,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波斯湾西南部的巴林王国召开,梵净山被提名世界自然遗产地。

2018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18年10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对全国9个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拟确定为国家5A级的旅游景区进行公示,其中,梵净山在列。

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8:00-18:00(全天)

停止入场时间:15:00(3月1日-10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8:00-15:00(全天)

停止入场时间:15:00(1月1日-次年2月28日 周一至周日)。

tips:景区东山门(江口)最迟入园时间为15:00;

西山门(印江)最迟入园时间为13:00;

节假日期间,入园时间会有调整。[10]

住宿信息

梵净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山顶建筑较少,山上基本上没有住宿点;为避免对环境造成更大污染,索道开通一天上下足够时间。建议住在山下的酒店或者农家乐,价格也较实惠,在黄金周、节假日期间建议提前预订住宿。

门票价格

普通票:门票+车往返120人民币;

索道:往返140人民币/单程70人民币(1月1日-12月31日 周一至周日)

tips:票价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景区当日实际披露为准。[10]

特产

梵净山特产有:

紫袍玉带石、茶寨贡米、苦丁茶、岩蜂糖、锅巴粉;根雕、奇石、盆景、豆腐干、牛干巴、社饭、米豆腐、榨萝卜、中华鲟、山麻鱼、角角鱼、山野菜、珍珠花生、萝卜猪等

最佳时间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不干燥,四季无风沙,年平均气温15.3℃。其中,最热的7月下旬,平均气温为24℃,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是4.6℃。降水季节都集中在5-10月份,游客若在此时出游,梵净山上气候多变,应带上雨伞和较厚的衣裳。

交通路线

铜仁-梵净山

铜仁至梵净山旅游专线投入8辆高级客运车运营,每天早上8点分别从铜仁市旅游客运站和梵净山环线上的桃花源景点排发班,形成对开模式,每两小时一班;途经土家村寨云舍、太平河漂流处、亚木沟、寨沙侗寨、黑湾河、梵净山佛教文化苑、梵净山生态植物园等7个旅游景点景区,乘客可以乘坐专线旅游客车在上述途经任一旅游景点(区)上下。

铜仁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正在研究铜仁至梵净山旅游客运专线的“一票通”措施,以后乘客往返上述7个旅游景点(区),持票可以通乘该条线路任意客运车辆。

重庆-梵净山

坐渝怀铁路到铜仁站下车,再从铜仁坐客车去梵净山(时间大概一个半小时,车费大概25元)从江口方向走(如果选择印江方面走要远2个小时坐车)。梵净山古代东南西北四条朝山道,现今主要建设开放的西线、南线,南线从江口县黑湾河谷上山,8888级台阶又号称万步云梯,登山爱好者可大力挑战;西线从印江县棉絮岭起步,沿山脊而走相对平缓。

广州-梵净山

从广州去梵净山要先坐火车到贵州铜仁或坐飞机,豪华大巴,在铜仁坐汽车江口县,登梵净山。梵净山山门处有宾馆。

长沙-梵净山

先从长沙南站乘高铁到贵州铜仁南站或在长沙西站乘长沙—铜仁的豪华大巴或者乘坐飞机直飞铜仁机场,现长沙每天有两班长沙机场往返铜仁机场的直航班机,到达后转乘汽车到江口或直接乘车去梵净山。然后从北大门经护国寺可以到梵净山中央景区。

贵阳-梵净山

梵净山休闲4日游(送凤凰古城):

线路:贵阳-凤凰古城-铜仁-九龙洞-铜仁-梵净山-剑河温泉-贵阳,或(贵阳北-铜仁南-九龙洞-云舍-梵净山)

交通工具:旅游大巴,高铁

住宿:宿凤凰古城民居一晚、宿铜仁两晚或宿铜仁、江口各一晚

景点:体验凤凰古城、九龙洞、太子石、蘑菇石、万卷书、九皇洞、红云金顶、沐剑河温泉

对于不同情况的游客,可从以下线路中选择其一:

1.江口方向上山,印江方向下山,特点是可以较为全面到领略梵净山的风貌。山上4~5小时,下山1小时,现已开通缆车,单程票价90元/人。

2.印江方向上山,江口方向下山,适合轻松+挑战的游人。特点是上山较为轻松,且可饱览美景,但下山要走近8000级台阶,也非易事,一般情况,一两天内腿不会打弯。山上2~2.5小时,下山可能2~3小时。

3.印江口方向上山,原路下山,轻松级,未开通缆车。山上2~2.5小时,下山1~1.5小时。

不管那条线路,都可选择当日上下(如果一早开始爬山),或者在山上住宿一晚,第二天看完日出再下山。

推荐食宿

1.江口方向线路:

一般有两种选择:住县城内,酒店宾馆较多,还有众多的农家乐可以体验,江梵快速公路已经开通,30分钟不到就可直达山脚;住黑水湾处的山脚和山顶,不建议住,费用不亲民。

A.住山脚的一般为了早上爬山。山门早上6:00开,车子7:00才有,一般7:00开始进山为宜。

B.住山顶是为了早上看日出,一般晚上9:00之前进山都来得及,要看山门口有没有车进,三人以上才行,除非包车。山顶只有一家旅馆最多可住40人,2-6人间,公卫无淋浴,条件有点差,房价100-200/人,适宜摄影爱好者住。

2.印江方向线路:

自由,可住印江县城,或者山脚的护国寺附近都行,也可住山顶,因为此线路较轻松,时间短,且县城星级酒店和大众旅馆多。

线路攻略

武陵山脉之巅、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保护区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地区,主峰红云金顶海拔2336米,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梵净山山门距铜仁市80千米,距省会贵阳460千米。万绿之源梵净山四季皆美景,春天观山花烂漫,夏天戏飞瀑流泉,秋天赏漫山红叶,冬天游冰雪王国。

来梵净山的交通方式及攻略:

省外:

火车华东方向的上海、杭州、宁波每天都有始发火车经过铜仁市;华南方向的广州、长沙、桂林每天有始发火车经过铜仁市;西南的成都、重庆方向每天发往铜仁方向的始发火车非常多;到了铜仁火车站出站口就有前往梵净山的巴士。北京、武汉、郑州方向,昆明、贵阳方向坐火车必须先到株六铁路线的玉屏站下车,再转乘巴到铜仁汽车站,转乘巴士至江口汽车站,再转乘去梵净山的巴士。湖南怀化市坐火车到铜仁火车站1小时。

汽车省外湖南的长沙、张家界、常德、吉首、凤凰每天都有客运班车发往铜仁,旺季在铜仁汽车北站每天有多班客运车辆发往梵净山。淡季需先坐车到江口县汽车站,再转车去梵净山。

省会贵阳、凯里、都匀、遵义每天均有多班客运车辆发往印江,印江上梵净山有直达的班车,到站后可乘坐观光车上棉絮岭之后步行上金顶,在棉絮岭还可观看万米睡佛。

飞机铜仁凤凰机场

自驾攻略

从印江县城到梵净山,是历史最悠久的朝山道路,可追溯至唐宋以前;也是梵净山西部黄金旅游线,十里有古迹、一步一景点。从这里上梵净山,旅游公路直达山顶棉絮岭,沿途道路平缓、视野开阔、风光旖旎。

印江河古称思邛水,于是我们从古思邛县(印江县)出发,沿古思邛水,上古思邛山(梵净山)。

沿途将经过亚洲第一垮之称的“天下奇观”、土司王朝治所的朗溪古镇、传承古四大发明的合水古法造纸村、世界紫薇王保护园、盛产贡茶的团龙民俗文化村、西南第一庙宇的护国禅寺、世界第一天然佛像的万米睡佛,以及进入梵净山核心区,看梵净山生态王国的万千林像、观梵净山古老的地质奇观、拜今生与未来的释迦弥勒佛主。

漫游旅途景点

线路走法1:印江县城—天下奇观—郎溪古镇—合水古法造纸村—紫薇王保护园—团龙民俗村—护国寺—棉絮岭—十里生态画廊—接引佛-滴水崖—蘑菇石群—金顶等。

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线路走法2:江口县城—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太平河漂流—亚木沟—世界最大金佛—黑湾河—坐缆车上金顶

1.印江县城(睡美人拥抱的土家山城)

印江县城四面群山拥抱,三面临河。山环水饶,构筑了这座美丽的小县城。

县城边有高大山峰被称为大圣墩,它三面悬崖、高耸入云如宝塔冲天。细看它却像最柔情的女子“睡美人”,她仰天安详,长长的眼睫毛与高高的鼻梁,飘着一头秀发,沉醉在山上,与印江县城相依相伴。

文昌阁-位于县城西面,一座四方八棱七层,高达12丈的古塔。明朝嘉靖年间,印江知县有感于文化的重要,始建该塔,以“文化”而“昌兴”该地。文昌阁的兴建后,印江文化同时也兴旺发达起来,出了不少名人,古往今来,有书法大家,科学家等,也使印江成了闻名的“书法之乡”。文昌阁是印江文化的图腾!

2.天下奇观(亚洲第一垮)

出得印江县城,顺印江河而上行2千米,进入山谷,忽然眼前横亘着一座大坝,大坝上写“天下奇观”4个大字,这就是有“亚洲第一垮”之称的大自然杰作。

3.朗溪镇(夜郎王与土司政权)

“夜郎自大”是汉朝的故事,当时以现贵州为版土的夜郎国非常强大,所以敢“夜郎自大”。夜郎古国经常跟中原打仗。其中有一个夜郎王的名字叫“兴”,对百姓特别的爱护,百姓也非常的拥戴夜郎王。

4.合水镇造纸村(传承蔡伦古法造纸文化)

走出朗溪镇,离印江县城20千米就到了合水镇,三岔路口处往左是木黄方向,往右是梵净山方向,继续往木黄方向前行2里,有一依山傍水的村庄叫着蔡家坳。这就是有名的“蔡伦古法造纸文化村”。

紫薇王保护园紫薇王保护园5.紫薇王保护园(千年神树、灵山奇石)

西线上梵净山必经之地的永义乡,在这个位于梵净山脚的紫薇王保护园,生长着一棵千年紫薇树。

进入保护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块2米多高的大石头,上刻“紫薇王”三个字,紫薇王三字边上,有白色花纹形成中国图腾“龙”,这是一条充满活力向天飞翔的神龙。这块石头我们又叫做神龙石,专家考证,它已经在此生长了1380多年,很巧合的与我们印江县的成立历史相同。无愧于千年神树之称号。

其高大挺拔,悠久古老,世界独有,据专家介绍,世界上只有在日本福岗有棵比它小一点的。所以举世皆“稀”。

6.西山门(梵净山的概述)

到达印江县永义乡的张家坝,来到梵净山的西山门,山门上“梵净山”3字由原中国佛协主席赵朴初先生所书。两旁青山如黛,边上小河清澈见底,我们已经进入梵净山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同时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与生物保护圈网”,它长21千米,宽27千米,总面积567平方千米,位于印江、松桃、江口3县交界地。

梵净山10奇:奇山、奇石、奇树、奇花、奇兽、奇风、奇云、奇水、奇庙、奇光。

旅游提醒

1.要考虑好交通工具,是做大巴还是火车,还是自驾旅游,准备好证件;

2.到梵净山要提前考虑天气,避开雷雨期。

3.要选择一双舒适的鞋子,准备好御冷的衣服;

4.想在山上留宿过夜的话,还需要准备一个帐篷;当然一般山顶都有建立旅馆,客栈,便于游客夜宿和休息!

5.如果不幸突然遇到暴风雨的话,最好是在下雨前不要停留在山顶,远离悬崖边。

6.秋季爬山或者在树林里游玩可能会遇到一些蛇出没,所以要提前带够药品,消炎药,感冒药都需要备齐!

7.梵净山属亚热带气候,尤其是入秋之后,早晚的温差变化很大,而且经常有雷阵雨出现,所以要提前关注天气预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