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3)苦荞麦名字来源于彝族古文典籍《物始纪略·荞的由来》中记载:“五谷未出现,荞子先出现。荞子当粮食,五谷从此生。”
苦荞起源于我国西南部,人们出于粮用目的习惯地把它归于禾谷类、麦类,归小宗粮豆作物,实际上苦荞是食药兼用的食物源。全世界惟独在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红土高原和北方黄土高原高海拔山岳地区广为种植,是种植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粮种和饲料,也是当今及未来人们重要的健康食物源。[6]
我国栽培苦荞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分布广泛,苦荞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川、藏是荞麦的起源中心。荞麦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布非常广泛,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从平原到山区,亚热带到温带寒冷地区都有荞麦的踪迹,特别是山区、高寒冷凉地区,不能种植水稻、小麦等高产作物的地区更是荞麦的高产区。
苦荞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70厘米,分枝,绿色或微逞紫色,有细纵棱,一侧具乳头状突起,叶宽三角形,长2-7厘米,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下部叶具长叶柄,上部叶较小具短柄;托叶鞘偏斜,膜质,黄褐色,长约5毫米。[7][8]
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花排列稀疏;苞片卵形,长2-3毫米,每苞内具2-4花,花梗中部具关节;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短,柱头头状
瘦果长卵形,长5-6毫米,具3棱及3条纵沟,上部棱角锐利,下部圆钝有时具波状齿,黑褐色,无光泽,比宿存花被长。花期6-9月,果期8-10月。[7][9]。
苦荞(3)苦荞性喜阴湿冷凉,多种植于高山地域,垂直分布为海拔1200~3500m。
花期6~9月,果期8~10月。
苦荞(3)分布于亚洲、欧洲及美洲;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山区有栽培,有时为野生。生长于海拔500-3900米的田边、路旁、山坡、河谷。 [10]苦荞麦适应能力强,尤其能耐受严寒的天气和贫瘠的土壤,特别适应在干旱的丘陵地区和凉爽的气侯中生长 。[7]
中国分布地
北京 |
门头沟、房山、密云、延庆 |
---|---|
天津 |
蓟县 |
河北 |
平山、内丘、阜平、涞源、张北、蔚县、涿鹿、赤城、崇礼、兴隆、平泉 |
山西 |
浑源、晋城、陵川、和顺、忻州、五台、宁武、五寨、偏关、吕梁、兴县 |
内蒙古 |
牙克石、额尔古纳、根河、察右中旗、丰镇、兴安、阿尔山、锡林郭勒 |
吉林 |
长白、长岭 |
黑龙江 |
伊春、呼玛、漠河 |
江苏 |
镇江 |
浙江 |
临安 |
安徽 |
|
福建 |
松溪 |
江西 |
九江、九江、修水 |
河南 |
信阳、商城 |
湖北 |
武汉、兴山、建始、巴东、宣恩、来凤、神农架 |
湖南 |
衡山、邵东、新宁、桑植、江永 |
广东 |
始兴、信宜、云浮 |
广西 |
龙胜 |
重庆 |
江津、城口、奉节、巫山、巫溪 |
四川 |
都江堰、米易、盐边、峨眉山、洪雅、石棉、天全、宝兴、南江、理县、松潘、金川、马尔康、若尔盖、甘孜、康定、甘孜、德格、巴塘、稻城、得荣、木里、昭觉、冕宁、越西、雷波 |
贵州 |
修文、清镇、绥阳、仁怀、江口、石阡、思南、德江、兴义、晴隆、望谟、毕节、织金、赫章、施秉、黎平、都匀、罗甸 |
云南 |
嵩明、禄劝、丽江、永胜、思茅、西盟、禄丰、屏边、绿春、河口、麻栗坡、马关、西双版纳、勐海、勐腊、大理、宾川、鹤庆、香格里拉、德钦 |
西藏 |
拉萨、墨竹工卡、昌都、昌都、贡觉、类乌齐、丁青、察雅、洛隆、乃东、扎囊、加查、浪卡子、江孜、亚东、吉隆、普兰、林芝、工布江达、米林、墨脱、波密、朗县 |
陕西 |
周至、眉县、凤县、太白、华阴、安塞、南郑、佛坪、靖边、石泉、岚皋 |
甘肃 |
兰州、永登、榆中、会宁、天水、平凉、华亭、文县、康县、合作、卓尼、夏河 |
青海 |
西宁、大通、湟中、湟源、乐都、互助、黄南、同仁、泽库、同德、贵德、兴海、玛沁、班玛、玉树、玉树、称多、治多、囊谦 |
宁夏 |
固原、泾源 |
新疆 |
伊吾、阿勒泰 [11] |
北京 |
门头沟、房山、密云、延庆 |
---|---|
天津 |
蓟县 |
河北 |
平山、内丘、阜平、涞源、张北、蔚县、涿鹿、赤城、崇礼、兴隆、平泉 |
山西 |
浑源、晋城、陵川、和顺、忻州、五台、宁武、五寨、偏关、吕梁、兴县 |
内蒙古 |
牙克石、额尔古纳、根河、察右中旗、丰镇、兴安、阿尔山、锡林郭勒 |
吉林 |
长白、长岭 |
黑龙江 |
伊春、呼玛、漠河 |
江苏 |
镇江 |
浙江 |
临安 |
安徽 |
|
福建 |
松溪 |
江西 |
九江、九江、修水 |
河南 |
信阳、商城 |
湖北 |
武汉、兴山、建始、巴东、宣恩、来凤、神农架 |
湖南 |
衡山、邵东、新宁、桑植、江永 |
广东 |
始兴、信宜、云浮 |
广西 |
龙胜 |
重庆 |
江津、城口、奉节、巫山、巫溪 |
四川 |
都江堰、米易、盐边、峨眉山、洪雅、石棉、天全、宝兴、南江、理县、松潘、金川、马尔康、若尔盖、甘孜、康定、甘孜、德格、巴塘、稻城、得荣、木里、昭觉、冕宁、越西、雷波 |
贵州 |
修文、清镇、绥阳、仁怀、江口、石阡、思南、德江、兴义、晴隆、望谟、毕节、织金、赫章、施秉、黎平、都匀、罗甸 |
云南 |
嵩明、禄劝、丽江、永胜、思茅、西盟、禄丰、屏边、绿春、河口、麻栗坡、马关、西双版纳、勐海、勐腊、大理、宾川、鹤庆、香格里拉、德钦 |
西藏 |
拉萨、墨竹工卡、昌都、昌都、贡觉、类乌齐、丁青、察雅、洛隆、乃东、扎囊、加查、浪卡子、江孜、亚东、吉隆、普兰、林芝、工布江达、米林、墨脱、波密、朗县 |
陕西 |
周至、眉县、凤县、太白、华阴、安塞、南郑、佛坪、靖边、石泉、岚皋 |
甘肃 |
兰州、永登、榆中、会宁、天水、平凉、华亭、文县、康县、合作、卓尼、夏河 |
青海 |
西宁、大通、湟中、湟源、乐都、互助、黄南、同仁、泽库、同德、贵德、兴海、玛沁、班玛、玉树、玉树、称多、治多、囊谦 |
宁夏 |
固原、泾源 |
新疆 |
伊吾、阿勒泰 [11] |
主要繁殖方法为种子繁殖、机械播种、条播、拌种等。
选地
选择质地疏松、排灌良好、有机质含量为0.8%以上的壤土或砂壤土,前茬作物首选豆科作物、马铃薯,其次玉米、小麦、杂粮,避免重茬。黏土或碱性偏重的土壤不宜种植。
整地
深翻20厘米以上,耙平耱细,以减轻苦荞麦幼苗顶土能力较差的不利影响。
播种
播前种子处理
晒种:播种前7-10天,选择晴天晒种1-2天。
拌种:将晾晒好的种子100千克,用20%噻虫胺悬浮剂480克兑水2000毫升或60%吡虫啉悬浮剂400克兑水2000-3500毫升进行拌种,防治荞麦田地下害虫、蚜虫、盲蝽、象甲、蓟马等。可以同时用6%戊唑醇悬浮剂30-45毫升(有效成分1.8-2.7克)或苯醚甲环唑按照种子量的0.3-0.5%混合拌种,预防叶斑类病害。
播种时间:适时早播,播种时要保证土壤墒情,一次抓全苗,一般在雨后播种。中国通辽地区一般6月15日左右播种,比普通荞麦早播10-15天。 苦荞(3)
播种方法:机械播种,采用条播。行距40-45厘米。播种量2.0千克/亩,保苗7-8万株。耕深4-6厘米,覆土2-3厘米。
种肥
施磷酸二铵(N18%、P2O546%)5千克/亩左右,硫酸钾(K2O50%)11.5千克/亩。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当幼苗长至6-7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间苗,封垄前再中耕除草一次。也可以使用化学防除杂草,即播种后,随即喷施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砂土地用药量60-80毫升/亩,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用药量80-100毫升/亩,用水量60千克/亩。使用扇形喷头喷施,喷后5天内不浇水,整个生长季尽量不破坏药土层。
灌溉:有灌溉条件的,开花灌浆期如遇干旱及时灌水。
追肥:封垄前追施尿素(N46%)8-10千克/亩,在开花结实期,叶面喷施肥料,可用尿素1千克、磷酸二氢钾3千克,兑水45-50千克,于午后叶面喷施;或在10千克水中加5千克过磷酸钙;或在15千克水中加草木灰5千克,浸泡24小时,浸出上清液加水5倍分别叶面喷施。
及时收获
全株籽粒75-80%呈现该种固有颜色时及时收获,收获后晾晒20天左右,充分成熟后脱粒。或采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收获时,收获期以茎秆变黄、不缠绕机械为宜,早晨或雨后收获为佳,防止落粒。
在苦荞麦生产过程中,一些病虫影响荞麦的正常生长。现阶段苦荞麦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立枯病、霜霉病、斑枯病、病毒病、白霉病、轮纹病、叶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蛴螬、蚜虫、黏虫、草地螟、荞麦钩翅蛾、地老虎、沟金针虫、西伯利亚龟象甲等。
西伯利亚龟象:当虫口密度达到百株20头时,用10%虫螨腈悬浮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或用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
双斑萤叶甲:当双斑萤叶甲虫口密度达到300头时,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
蚜虫、盲蝽:当蚜虫虫口密度达到百株500头、盲蝽达到百株20-30头时,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或3%啶虫脒1500-2000倍液均匀喷雾。
黏虫、草地螟虫和钩刺蛾等幼虫:防治3龄以前的幼虫,可采用2.5%的溴氟菊脂4000倍液喷雾防治。
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用5%阿维·辛硫磷或15%乐斯本颗粒剂随播种施于田间,用量1.5-2千克/亩。
叶斑病:可用戊唑醇、5%腈菌唑、苯醚甲环唑、40%的复方多菌灵胶悬剂或7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杀菌剂500-800倍液喷施植株,可以明显减少生长期病原菌的危害。
真菌和细菌性病害:可采用70%福美双200克拌种100千克,或用25%多菌灵200-400克拌种100千克。
苦荞(3)荞麦的栽培种有两个,一个是苦荞(tartary buckwheat),另一个是普通荞(common buckwheat),两个栽培种的生物学特征及栽培适宜区域均有所不同。我国华北山西高寒山区以苦荞为主,甜荞种植仅次于苦荞,山西是荞麦的主产地。东北、西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以种甜荞为主。而苦荞的主要产区分布在山西、云南、四川、西藏、贵州、青海等省、自治区。这些地区的苦荞资源占到荞麦资源总数的45%以上,有300多个栽培品种,常年种植面积为40万~60万亩,在亚洲、欧洲及美洲的一些国家的山区也有栽培。甜荞种植最早是由中国西南向外辐射传播遍布全球,苦荞则仍以中国为主。[6]
苦荞(3)苦荞不仅仅有很好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苦荞也是很好的饲料作物,荞麦籽粒、碎粒、皮壳、秸秆和青贮都可以饲喂畜禽,而广泛用作牲畜饲料的是碎粒、米糠和皮壳。苦荞碎粒是珍贵饲料,用其饲喂家禽可提高产蛋率,也能加快雏鸡的生长速度;饲喂奶牛可提高牛奶的产量和品质;饲喂猪能提高肉的品质。苦荞比其他饲料作物生育期短,其青体、干草和青贮均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苦荞还具有去污作用和护肤作用,是去污剂和化妆品的良好原料。国内外已研究制成多种洗涤剂和美容、护肤、护发霜。苦荞皮壳是人们通常使用的枕芯填料,长期使用有清热、明目、安眠的作用。苦荞皮壳的灰分中,碳酸钾的含量约占45%,是提取碳酸钾的好原料。 苦荞作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已有较长的历史,我国苦荞在国际市场享有盛名。[12]
随着对苦荞营养、药用成分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对苦荞食品越来越青睐,苦荞食品在出口创汇中供不应求。
降血糖
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调查表明,主食荞麦地区的人群,其血糖水平和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不食用荞麦地区的人群。其中,主食荞麦的居民高血糖水平 ( 即高于正常值的血糖水平) 的检出率为1.6%;而非主食荞麦的人群,高血糖的检出率为7.33%,后者高于前者近 4 倍。主食荞麦和不食用荞麦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也 相差约 1 倍, 前者为1.88%,后者为 3.84%,这一结论提示,荞麦作为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生的杂粮作物,应该更多地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降血脂
动物实验表明, 苦荞类黄酮可以使高血脂小鼠的甘油三酯水平和高血脂大鼠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降低; 但是它不降低二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因此苦荞类黄酮具有降血脂作用。另外生的苦荞需要经过适当的烘培加工后才可做茶饮用,但是苦荞的烘培工艺要求较高,很容易炒过炒糊,或者炒的火候不到,破坏苦荞的有效成份,影响口感以及芦丁的渗出率。这是因为苦荞生物类黄酮中所富含的槲皮素等,能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 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对心肌的作用
苦荞麦中富含的生物类黄酮主要成分是芦丁,又名 VP,其主要功效是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益气提神,有降血糖和尿糖的作用。荷兰米切尔·赫托格牡博士对 805 名老年男性膳食中生物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每天摄入生物类黄酮的量不小于 30 mg 的组,比每天摄入生物类黄酮量不大于 19 mg 的组,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了 50% 。镁对心肌活动有良好调节作用,可使心脏节律及心奋传导减缓,增加心肌供血量,有利心脏舒张和休息。苦荞麦中的镁含量是小麦粉的 11 倍以上。
对血管的作用
苦荞生物类黄酮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其中的槲皮素和桑色素等能够改善机体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芦丁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维持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及脆性,促进细胞增生和防止血细胞的凝集,还有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等作用。荞麦粉中所含丰富的维生素有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重要辅助食 ( 药) 物。荞麦粉中含有的一些微量元素 ( 如镁、铁、铜、钾等) 对于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
研究证实,苦荞生物类黄酮所富含的槲皮素、桑色素、莰非醇有抑菌和抗病毒作用。临床应用该黄酮,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溃疡有祛腐生肌、消炎镇痛的奇特疗效。
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自由基 ( free radical) 是引起癌症、衰老、心脑血管退变性疾病的罪恶之源。因为苦荞类黄酮物质易被氧化, 才使其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苦荞生物类黄酮组成的分子结构符合有效酚羟基理论,具有极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它们具有 5 个羟基,可以充足地作为供氢体,使自由基还原,从而起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达到防衰、抗癌, 抗心脑血管病的目的。护肝作用苦荞生物类黄酮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因半乳糖胺和 CCl4等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均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表明,苦荞生物类黄酮对 CCl4所致肝脏丙二醛 ( MDA 肝脂质过氧化终产物) 含量的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减轻肝损伤对谷光甘肽( GSH) 的消耗; 能够保护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防止肝细胞中的转氨酶等可溶性酶因从细胞中漏出而活性升高。苦荞生物类黄酮的护肝机制最终在于它的抗氧化和抗自由基的作用。
1.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肿瘤、癌症;
2.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中风有效;
苦荞3.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4.辅助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主粮的最佳选择;
5.促进眼部血液微循环,增进视力,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有效;
6.开胃健脾、通便润肠、治疗慢性泄泻、疗胃炎,对胃酸过多有抑制作用,适合有胃溃疡史的患者食用;“莰菲醇”,有抑制幽门螺杆菌(一种能引起胃溃疡的细菌)的作用;
7.消炎、止咳、祛痰、平喘;桑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桑色素50ug/ml有抗疱疹病毒的作用,
8.治疗烧伤、创伤;
9.治疗牙龈出血、口腔溃疡;
10.治疗胆结石;
11.治疗贫血;
12.可安神、活气血、清热肿风痛,《齐民要术》记载:“头风畏冷者,以面汤和粉为饼,更令罨出汗,虽数十年亦愈。”
13.具有减肥美容、排毒养颜的功效;
“上医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
苦荞兼具“养生、保健、食疗”三重功效。老少皆宜。胃寒患者用苦荞米和大米1:2(即苦荞1份大米2份),对促进胃部的血液循环有好处。苦荞虽为寒性,但它能强心健脑,保护血管,促进血液微循环,对人体属于辩证治疗。苦荞的内部结构图就像太极图案一样,如今科学家还无法解释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
健康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揭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学基础(遗传和心理)占15%、环境因素占17%、医疗占8%和生活方式占60%。
良好的生活方式取决于一个人的健康素养。健康素养就是“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每100个人中不到7个人具备健康素养。”有统计表明,中国人一生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80%都花在临死前一个月的治疗上;
在我国,每100万元医疗费中,有99%用于治疗,只有1%用于预防;而在发达国家,其比例为7比3。
研究表明,荞麦特别是苦荞麦,其营养价值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并且含有其他粮食作物所缺乏的特种微量元素及药用成分,对现代“文明病”及几乎所有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均有预防和治疗功能。
苦荞米的吃法很简单,只是将它掺在米里一起煮,可做成饭亦可做成粥。它粘性弱,直链淀粉含量偏高,最适合与东北大米、日本米一起煮食。将米淘洗干净后,撒上少许苦荞米(具体比例按个人口味而定),搅拌均匀,放超过米面2厘米的水,通电前浸泡10~20分钟,米饭焖好,加热键跳闸后再焖5~10分钟即可。打开电饭煲,会闻到一股清淡的香味扑鼻而来,饭会呈浅黄偏绿的颜色。
苦荞还可以炒制后做成茶饮,每日饮用对三高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一 调节血糖血脂。
苦荞富含亚油酸、芦丁、槲皮素、植物固醇、硒、铬、锰。能减轻对急性胰腺炎的病理性损害,保护胰腺组织,加强胰岛素外周作用,抗脂质过氧化,抑制高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促进胆固醇降解为胆酸排泄,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扩张血管,加强维生素C的作用并促进维生素在体内的蓄积。
二 抗疲劳作用。
张超等(2005)通过检测小鼠的负重游泳、爬杆时间等生化指标,发现苦荞球蛋白质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爬杆时间和肝糖原的含量,有效的降低血乳酸和血清尿素的含量,使活动能力增强和耐力时间延长。
三 抗缺血作用。
李玉田等(2006)通过犬肾动脉夹闭实验,造成急性肾缺血模型肾脏肿胀,血肌酐明显升高,苦荞黄酮对肾衰犬的肌酐增加有显著的对抗作用,指示其有一定的抗缺血的作用。
闫泉香等(2005)通过对部分结扎颈动脉建立脑缺氧小鼠模型,发现苦荞黄酮可明显抑制脑缺血所致脑内MDA含量的升高,说明苦荞黄酮对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苦荞陶胜宇等(2006)发现苦荞黄酮可显著对抗糖尿病大鼠脑组织GSH水平下降,恢复Na+,K﹢,ATP酶活力,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增加坐骨神经内血流量,说明苦荞黄酮对糖尿病动物的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神经内流血量来实现的。
四 雌激素样作用。
曹红平等(2006)对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切除术造成雌激素水平低下动物模型,予以苦荞黄酮治疗,发现能显著增加去卵巢大鼠阴道涂片中上皮细胞数量,以有核上皮细胞为主,对子宫和肾上腺重量有增加趋势,对子宫、阴道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说明苦荞类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样作用。
五 保肝作用。
舒成仁等(2005)用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导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予苦荞籽60%乙醇提取物治疗,对化学性药物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小鼠有非常显著的降酶作用,且剂量越大,降酶作用越强。说明苦荞籽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六 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作用。
王宏伟等(2002)用四氮哩盐(MTT)法分析苦荞蛋白酶抑制剂(BWPI)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生长影响,结果显示BWPI能显著抑制HL﹣60白血病细胞增殖。
七 抗氧化作用。
王转花等(1999)发现苦荞叶片中含有高活力的SOD等抗氧化酶。
张政等(2001)发现苦荞提取物灌胃小鼠能明显提高其血液、肝脏、心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丙二醛)的含量。这表明苦荞提取物能有效地清除体内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八 抗炎作用。
胡一冰等观察苦荞去壳种子醇提物、苦荞叶醇提物、苦荞带壳种子提物、苦荞粉醇提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发现这些提取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
九 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郑民实(1991)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测定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试验表明,苦荞水煎剂对HbsAg有明显灭活作用。
十 抗肿瘤。
江南大学郭小娜等(2007)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苦荞水溶性蛋白,得到了组分TBWSP31。经测定,该蛋白质组分对人乳腺癌细胞株Bcap37的生长有显著的增殖抑制活性。
十一 抗结石。
日本饭田女子短期大学的Tomotake等(2007),采用碱发提取、等电点分离技术从苦荞面粉中提取苦荞蛋白产品( TBP),饲喂27天后,可使大鼠胆固醇结石指数分别减少43%和62%。
营养功效
一 黄酮类化合物。
在叶、花、麸皮中含量最高,比面粉中高8倍多。主要为芦丁、槲皮素、桑色素、坎菲醇、金丝桃苷、牡荆素、儿茶素、白藜芦醇。苦荞黄酮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
1. 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
2. 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作用;
3. 增强免疫力;
4. 抗氧化作用;
5. 抑菌杀菌、防止脑细胞老化,用作抗癌药剂;
6. 保护胃黏膜、修复脑损伤、抗抑郁;
7. 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有利于糖尿病型白内障的治疗;
8. 对脑缺血及肾脏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二 酚类化合物.
原花青素(苦荞麸皮含量最高可达5.03%)、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
苦荞多酚的生理功能:
1. 具有抗炎症、抗变态反应、抗病毒和抗癌症特性。
2. 具有吞噬自由基的能力,是抗氧化物的重要来源。
3. 可减少脂类氧化和形成抗心脏病的保护。
4. 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
三 D-手性肌醇 。
对防治糖尿病有积极意义,对多囊性卵巢症有治疗作用。
四 弱碱性淀粉。
苦荞淀粉可延缓餐后血糖的生成水平,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保护胃黏膜。
五 活性蛋白。
苦荞蛋白有1/3是清理蛋白,可清理体内的毒素和异物、可提高SOD的含量、抑制脂肪蓄积、改善便秘、抑制大肠癌和胆结石的发生、抑制有害物质的吸收等独特功效。
其营养素
苦荞麦是谷类作物中唯一集七大营养素于一身的作物,其七大营养素包括:
生物类黄酮
主要成份是芦丁,又名维生素P。其主要功效是: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拔毒生肌、有降血糖、尿糖、血脂、益气提神、加强胰岛素外周作用。而芦丁在其它谷物中几乎没有。
苦荞的独特活性成份——苦荞黄酮是一种具有多样生物活性较复杂的复合性物质,主要成份有槲皮素、芦丁、坎菲醇、桑色素,其中芦丁占80%,这种天然组合的比例更有协同效应,更易被人体吸收。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抗栓塞、改善微循环,能有效降低微血管脆性和渗透性,有预防大脑微血管出血和维护眼循环的作用,四大生理活性:
1.活血化瘀、降低胆固醇, 苦荞黄酮对冠心病、心脑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有效率达88%。
2.杀菌、抑菌,0.08%的苦荞溶液可在8小时内杀灭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达85%,可杀灭体内有害细菌,可预防调节肠胃炎症。
3.抗氧化、防癌,苦荞黄酮可防止油脂自动氧化。另外可抑治癌细胞的激活,防止肿瘤的增生,达到防癌的作用。
4.抗胰岛素抵抗因子, 苦荞黄酮可有效对抗“胰岛素抵抗因子”,提高细胞、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细胞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达到对糖尿病的双向调节作用,即能使高的血糖降低,低的血糖升高,正常的血糖不变。真正达到绿色、安全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天然的植物胰岛素。
微量元素
苦荞麦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无机元素钙、磷、铁、铜、锌和微量元素硒等,镁的含量是小麦面粉的11倍以上,铁元素是其它主粮的2~5倍,锌为1.5倍以上,锰为1.4陪以上,钾为小麦的2倍,大米的2.3倍,黄玉米面的1.5倍。镁、钾的高含量大大增强了苦荞粉的营养保健功能。
镁元素参与人体细胞能量转换,调节心肌活动并促进人体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酶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的作用。
钾元素是维持体内水分平衡、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的重要阳离子。
硒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减缓角质老化,防衰老;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排除体内毒素、防止血凝块,清除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硒是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 国外食品硒的来源多为将无机硒添加在饲料中转化,在食物链上为二级吸收,荞麦硒为天然有机硒,以绿色植物为载体,所以十分珍贵。
苦荞中还含有较多的2,4-二羟基顺式肉桂酸,含有抑制皮肤生成黑色素的物质,有预防老年斑和雀斑发生的作用。还含有阻碍白细胞增殖的蛋白质阻碍物质。
淀粉
苦荞麦淀粉为支链淀粉,含大量凝胶黏液,加热后呈弱碱性,对胃酸过多有抑制作用。对病灶可起到缓解和屏障保护作用。在人类营养中助消化淀粉的作用类似膳食纤维。
斯洛文尼亚克列夫特(I.Kreft)教授等的淀粉水热处理试验结果证明,荞麦可用作糖尿病人的良好补充饮食,因为经水热处理的荞麦淀粉和小麦面包相比,可以获得有利于葡萄糖的缓慢性释放和相对高比例的耐消化淀粉。
维生素
苦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P、维生素P,)含有其他谷类粮食所不具有的维生素P(芦丁)及维生素C。
苦荞中维生素C含量为0.8~1.08毫克/克。维生素E,含量为1.347毫克/克。
维生素E中r生育酚含量较高,对防止氧化和治疗不育症有效,并有促进细胞再生、防止衰老作用。
维生素B2的含量是玉米粉和大米的2~10倍。
芦丁是生物类黄酮物质之一,是一种多元酚衍生物,属芸香糖苷,它和烟酸(维生素PP)都有降低人体血脂、胆固醇和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血管脆弱性的作用。是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病的重要辅助药物;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具有特别疗效,能降低微血管脆性和渗透性,恢复其弹性。对防止脑溢血、维持眼循环,保护和增进视力有效。[13]
纤维素
也称膳食纤维。荞麦中的纤维素含量达到1.6%,是普通米面的八倍之多,具有整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的良好功效,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进食以后产生饱腹感,对肥胖病人进食有利,可作为减肥食品;能改善耐糖量,可调节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可作为糖尿病人的食品。
脂肪
苦荞麦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极高,而亚油酸是人体最重要的脂肪酸,体内不能合成!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被公认的唯一的必需脂肪酸,被称为维生素F(VF)。对幼儿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对成年人可防止冠心病。 胆固醇必须与脂肪酸结合后,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运转和代谢。如果缺乏亚油酸,胆固醇就会与一些饱和脂肪酸结合,发生代谢障碍,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逐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亚油酸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以及老年性肥胖症的保健效果。
蛋白质
含有19种天然氨基酸,总含量高达11.82%。特别含有一般植物如小麦、稻米所缺少的赖氨酸,富含精氨酸和组氨酸。并且苦荞蛋白有近三分之一为清理蛋白,可清理体内毒素和异物,而且,苦荞蛋白由于富含精氨酸,可以防止体脂增加。
另外,苦荞还含有其它粮食作物不具备的叶绿素。
叶绿素的作用,对我们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
(1)造血作用:叶绿素中富含微量元素铁,是天然的造血原料,没有叶绿素,就不能源源不断地制造血液,人体就会发生贫血。
(2)提供维生素:叶绿素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与无机盐,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还可以保持体液的弱碱性,有利于健康。
(3)维持酶的活性:叶绿素在酶的制造、维持其活性上有重要作用。叶绿素与酶的结合,就是生命的延续过程。
(4)解毒作用:叶绿素是最好的天然解毒剂,能预防感染,防止炎症的扩散,还有止痛功能。只要多喝点含叶绿素的蔬菜汁,就能使口腔、鼻腔、身体散发出的口臭、汗味、尿味、粪便味等异味消失。
(5)抗病强身:叶绿素在改善体质,祛病强身方面也有很多作用。如能增强机体的耐受力;还有抗衰老、抗癌、防止基因突变等功能,是人体健康的卫士。
营养成品
苦荞(6)苦荞茶
经过脱壳、晾晒、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代用粮食茶,不是传统的茶叶茶。苦荞茶内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镁、硒等氨基酸。据《本草纲目》记载“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长期饮用,可改善身体状况,降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并且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苦荞是“三降丹”
国际著名营养学专家齐国力教授认为,苦荞是“三降”,它能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苦荞麦里含有18%的纤维素,吃苦荞的人不得胃肠道癌症。
苦荞是药用植物
我国苦荞专家林汝法教授认为,苦荞是与何首乌、大黄等同属蓼科的药用植物。苦荞富含生物类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能预防和减轻现代文明病和便秘等各种生活不良习惯病。
药食同源
《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备急千金要方》等专著,对苦荞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均明确阐述,认为苦荞是“药食同源”的优良作物。
《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味苦、平、寒,“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能练五脏滓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
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面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疗胃疾、除湿解毒、治肾炎、蚀体内恶肉的功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胃病患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荞麦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益气宽肠之功效,然而荞麦性凉,一次不宜多吃,胃寒者不宜,以防止消化不良;荞麦不宜久食, 对脾胃虚寒者忌食,更不可与白矾同食。苦荞茶有显著的健胃消食功效,所以应在饭后饮用。如果饮用者处于饥饿状态,腹中已经没有食物的时候再大量喝苦荞茶的话,肯定会加重饥饿感,特别是低血糖人士,此时会出现血糖下降的不适症状,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苦荞可以辅助调节胃酸过多症状,但苦荞偏寒性,所以胃寒或者有胃病的人群过多食用,会造成反酸腹泻的现象。少部分人群食用荞麦食品后会引起皮肤搔痒、头晕、哮喘等过敏症状,所以黑苦荞过敏史者谨慎食用;苦荞茎、叶、花、果天然原料中自身所含芦丁,可能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作用,低血压、低血糖及严重体型瘦弱病人请谨慎食用。《本草纲目》载,“降气意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自带,脾积泄泻”。现代研究认为:荞麦可防止毛细血管脆性出血,可预防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视网膜出血、腻出血,与觉乌汤这类中医组方茶饮用有较好的降三高的功效。种子为健胃助消化药,能止虚汗,外用可消炎;可用于慢性痢疾、高血压。眼底出血以及疮毒、疖毒,丹毒、无名肿毒等,还可用于治疗出黄汗。
⊙老年人
生物类黄酮能保护血管,促进微循环,抗血栓,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每100克苦荞中含有43微克硒---抗癌之王,硒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重要的抗衰老元素。
⊙年轻人
自由基导致DNA、脂质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性损伤,从而引起细胞的破坏老化和功能障碍,是人类衰老的最主要原因。苦荞富含生物类黄酮、硒、维生素C、维生素E四类抗氧化元素,能有效的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
国家谷物研究所研究表明,荞麦特别是苦荞麦,其营养价值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并且含有其他粮食作物所缺乏的特种微量元素及药用成分(生物类黄酮、硒、铬、锰),对现代“文明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及几乎所有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均有预防和治疗功能。
⊙儿童
苦荞的营养成分配比被国际营养学会称为“天然黄金搭档”,有“五谷之王”的美称。长期食用可增强免疫力,提高智力,促进生长发育。
⊙妊娠期的女士
补充微量元素,特别是2,4-二羟基顺式肉桂酸,排毒美白、预防雀斑以及老年斑。
⊙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疾病的人士
富含生物类黄酮、亚油酸、铬元素。苦荞黄酮不但可以有效的活血化瘀、抗栓塞、降血脂、降血压、降低胆固醇、降低血糖,使血液的成份得到净化,而且还可以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的脆性,降低其通透性,能够修复受损的血管壁。苦荞被现代人称为“三降丹”。
⊙患有糖尿病的人士
生物类黄酮、硒能清除体内自由基、修复受损的胰岛β细胞, 加强细胞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 提高细胞、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对糖尿病的双向调节作用,即能使高的血糖降低,低的血糖升高,正常的血糖不变。真正达到绿色、安全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天然的植物胰岛素。
⊙习惯性便秘者
含有大量膳食纤维,清火、润肠通便 。民间又称苦荞为“净肠草”。
⊙有牙龈出血,口腔溃疡者
生物类黄酮能加强维生素C的吸收以及维生素C在人体组织中的稳定性,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坏,芦丁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有胃炎和胃溃疡病史的人士
加热后的直链淀粉呈弱碱性,对胃酸过多有抑制作用,对病灶可起到缓解和屏障保护作用。
⊙肥胖者
膳食纤维产生饱腹感,减少肠道热能的摄入;精氨酸可降低脂肪组织的比例。
⊙经常坐或者驾驶汽车的人士,经常精神紧张的脑力劳动者
改善心脑微循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清除体内垃圾/缓解身体疲劳/恢复能量。
⊙饮酒过量人士
生物类黄酮解除醇中毒、保肝护肝,养胃 ,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机能。
相关产值
我国是荞麦种植和出口大国。2010 年的不完全统计,荞麦种植面积为 73 万公顷,苦荞种植面积为 33 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云南(8 万公顷)、四川(5.2 万公顷)、贵州(4.6 万公顷)、陕西(1、6 万公顷)、山西(0.33 万公顷)、重庆(0.3 万公顷)各省市,产量约为 50 万吨。苦荞的种植效益,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在增加,但不同种植区的种植效益有差别。[6]
在西南高原春秋荞麦区,因参加商品流通的苦荞不及总量的 20%,大量苦荞处于自产自销的原粮“自我消化”过程,扣除流通商贩中间获利,种植苦荞的农民得益不多,种植劲头不大。北方春荞麦区种植的苦荞多作为食品原料加工,与企业签有种植合同,产品直接交付公司,减少中间环节,其种植效益比同类作物要高出许多,农民愿意种植。
估计中国国内参与流通的苦荞大约有 8 万~10 万吨,或言 10 万吨左右。苦荞的出口,中国海关无单独立项。有关调查显示,历年出口日、韩等国约 1 万吨,其中日本太阳会社每年从中国四川进口 5000 吨苦荞原粮,余者从山西、云南进口制成品,如面粉、冷面、苦荞茶等,也有原粮。[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