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滘村位于海珠区新城市中轴线南端南部滨水区,北邻海珠湖、南至珠江后航道、东达华南快速路,属珠江后航道北岸地区。沥滘村是海珠区改造范围面积最大的城中村,面积达151.42万平方米。
沥滘村改造范围用地面积172.97公顷,预算改造费用约122.71亿元。根据规划,沥滘地区不仅拥有3、8、11、12、20号线以及广佛线共6条轨道线,还规划了广州第二个有轨电车系统;此外,还将利用南海心沙开通水上巴士线路,未来还可能开通通往珠三角其他城市甚至通往香港的水上巴士线路。
曾有房地产业内人士预测,沥滘地区规划有游艇码头,且还可能有通往香港的水上巴士,加上周边海珠湖、万亩果园等绿地,具备成为富人区条件。
早在2012年1月下旬,市“三旧”改造工作办公室也公布了专门制定的《城中村改造复建成本标准指引》。按照原村民住宅复建基准面积为每户280平方米,也就是原有村民宅基地面积基础上计算三层半的住房面积。在规划中,沥滘村将在十年内被清拆完毕。
卫氏大宗祠将原址保留,御史卫公祠、石崖卫公祠、志宇卫公祠和心和卫公祠2011年12月被海珠区文广新局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宗祠将得到原址保护。其余无法原址保留的将采取原样异地安置的模式,即对原有遗迹的材料进行编号,移动到其他地方后重建。[1]
沥滘村原有31座明清年代的宗祠,现存的12座宗祠和精美民宅散落在乡舍。村中数百间明清房屋,如今框架保存下来的不足三十间,原来的三十一间祠堂,仅剩十二间,并且已见颓垣败瓦。卫氏大宗祠,这座始建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的古祠,内有皇家象征的“燕子斗拱”,以及清乾隆皇帝御赐的岭南地区最大屏风,是广州地区最为恢弘的祠堂建筑。[1]
沥滘村1950年被广州市委、市政府定为老解放区(全市仅有两个,另一个村在荔湾区)。沥滘东街七巷六号就是广东著名的抗日英雄卫国尧的故居。
抗日战争期间,沥滘村成为农村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据点之一。该村在中共的领导下,不怕牺牲,“智擒八虎”,又积极参加并密切配合珠江纵队、禺南大队在番禺植地庄战斗,打死打伤日寇、汪伪联军百余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