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甲慈济宫主神保生大帝,系于明末由福建泉州府移民迎请,随郑成功部队来台,而由学甲头前寮将军溪畔登岸。上白礁祭典根据考证,始于清代,学甲地区乡民经常返回原乡福建泉州白礁慈济宫谒祖,由于保生大帝诞辰为农历三月十五,故必须提前数日渡海,方能赶上神诞,所以乃订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据时期后由于两岸民间往来受限,来往关卡不便。遂逐渐改于当年登陆之处举行隔海谒祖祭典。上白礁祭典原非年年固定举行,20世纪后半,才逐渐改为每年举办。
上白礁祭典原属学甲地区的乡镇级祭典,参与庙宇以学甲慈济宫的交陪庙、分灵庙、学甲十三庄的庄庙为主。1977年左右,台湾兴起寻根热潮,上白礁祭典乃受官方支持,标举其“饮水思源”的精神,而逐步扩大祭典层次,1980年开始,升格为县级祭典,祭典主任委员为台南县县长;1981年适逢''中华民国''建国七十周年,配合举办艺阵比赛与艺文展览,由当时台湾省政府主席林洋港主祭;1984年由出身学甲的台南帮大老、前台北市长吴三连担任主任委员;1989年起,又改由台湾行政部门内政部部长担任主任委员,然而历年来实际主祭者仍由台南县县长担任,目前因县市合并升格,改为台南市长。
戒严时期,国民政府对于人民集会游行十分戒慎,管制严格,兼以当时宣导扫除迷信政策,压抑民间宗教活动。因而学甲香绕境,常须结合庆祝建国纪念、总统就职等政治名义举办。解除戒严后,才逐渐改变这类现象。
白礁亭题字“如临祖庭”除每年固定举行上白礁谒祖祭典及绕境外,由于上白礁刈香所经过的香路,为“慈济宫-后社-光华-中洲-头前寮(将军溪畔)-中洲-彭城-后社-慈济宫”,主要行经学甲、中洲庄,其他庄头都未列入上白礁祭典绕境的香路。于是慈济宫为祈求其他未被上白礁刈香巡经的庄头平安,遂另行择期举行绕行学甲十三庄的三天刈香活动,称为学甲香,1987年以前于保生大帝神前掷筊决定举办时间,之后则改由慈济宫信徒代表大会决议。分别于1971年、1978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举行刈香,几可确立四年举行一科刈香的传统。学甲刈香仪式采“出香-绕境-入庙”的型态,所有参与之艺阵与神轿,每日出发前,都需至慈济宫“拜庙”,由红头法师做法净阵,此仪式有接香的意味。
每年上白礁祭典,香阵绕境区域以学甲及中洲两庄头为主;如举行刈香时,三日绕行区域则涵盖昔日“学甲十三庄”范围,即三寮湾、溪底寮、二重港、灰窑港、渡仔头、宅仔港、倒风寮、学甲寮、草坔、大湾、学甲、中洲、山寮等地,甚至广及今日学甲镇全境、佳里镇、盐水镇、北门乡邻近村落。
上白礁艺阁“哪吒闹东海”艺阁众多:上白礁祭典参与庙宇、神坛往往达七、八十座,随行艺阵繁多,其中又以孩童饰演乘坐的艺阁闻名于台湾。艺阁又称“抬阁”,清代时便已出现,当时以人力抬行或牛车展示,现在则以装饰于车辆之上,改采机械动力,饰演神话、传说、历史演义等。早期皆以孩童真人装扮,近年则多采电动花车。每年固定参与上白礁祭典艺阁有下社白礁宫“哪吒闹东海”、“董汉寻母”;宅口兴太宫“五虎平西”、“太子伏龙”;罗姓角“八仙棚”;三角仔清保宫“八仙过海”;后社圣和宫“郭子仪大战乌凤仙”焕昌文衡殿“唐明皇游月宫”等,至于电动艺阁则每年主题不一。早期尚有东竹围“八美图”、后社西龙宫“七鹤”等,唯现已消失。
辇宫人力扛抬蜈蚣阵:西南五大香科皆以蜈蚣阵为香阵前导,学甲上白礁祭典蜈蚣阵由后社集和宫负责装阁,为台湾西南五大香科中,唯一维持由人力扛抬者,所费人力甚巨,刈香期间可达200余人,常有罢工情事,并有数年商请军方协助。虽曾有改采轮式牵引之议,然几经掷筊,仍维持人力扛抬。学甲蜈蚣阵装阁孩童,共计36名,由各地信徒登记掷筊确定,缴纳一定费用,以供治装、装饰、人力工资等等,并派出一名男丁协力抬行。学甲蜈蚣阵采龙首、凤尾形式,平日首尾供奉于集和宫内,称为“蜈蚣公”。装阁主题为五大香科中最为多样者,多采自唐宋历史演义,共有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西唐演义、白虎战青龙、薛刚闹花灯、郭子仪大战安南国、狄青押军衣、五虎平西、五虎平南、狄青大战八宝公主、水浒传、岳飞传等十三出戏码,每年掷筊决定办演剧目。
辇宫:为解决轿班人力不足问题,自1989年起,上白礁祭典出现首座辇宫,仿古代宫殿或皇帝出巡时所用銮驾,以铁牛、小货车载运,形式多样,彩绘与木工雕琢十分细致,取代传统神轿,甚至安上凉伞、仪仗等等;也有部分庙宇,将原有神轿装上货车,略加改装、彩绘,属于较为简单的形式。目前上白礁香阵中有数十座辇宫,造价由新台币60万至120余万不等,为学甲上白礁祭典的重要特色。
拒绝电子花车:学甲慈济宫于80年代开始,即婉拒电子花车参与香阵,近年尺度稍微松弛,然亦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