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全傳(图文本)》由岳麓书社出版。
前白蛇传
第一回 仙踪
第二回 游湖
第三回 说亲
第四回 赠银
第五回 踏勘
第六回 讯配
第七回 逼丐
第八回 驿保
第九回 复艳
第十回 客阻
第十一回 辞夥
第十二回 开店
第十三回 散瘟
第十四回 赠符
第十五回 斗法
第十六回 端阳
第十七回 端阳
第十八回 盗草
第十九回 救夫
第二十回 婢争
第二十一回 香迷
第二十二回 聘仙
第二十三回 降妖
第二十四回 虑后
第二十五回 赛盗
第二十六回 惊堂
第二十七回 迷途
第二十八回 痴恋
第二十九回 惊吓
第三十回 京叙
第三十一回 巧换
第三十二回 化檀
第三十三回 开光
第三十四回 水漫
第三十五回 断桥
第三十六回 姑留
第三十七回 二赏
第三十八回 降蜈
第三十九回 指腹
第四十回 产贵
第四十一回 成衣
第四十二回 飞钵
第四十三回 镇塔
第四十四回 剪发
第四十五回 哭塔
第四十六回 收青
第四十七回 见父
第四十八回 祭塔
后白蛇传
第一回 脱胎
第二回 思凡
第三回 假冒
第四回 驱妖
第五回 封王
第六回 产子
第七回 归国
第八回 报信
第九回 征妖
第十回 下狱
第十一回 订婚
第十二回 请母
第十三回 照鉴
第十四回 降魔
第十五回 赐爵
第十六回 升天
插图:
第一回 仙踪
四川有一座峨眉山,虽不与五岳并列,却也是天下名山之一,古来在这里修仙学道的人,不胜枚举。我今一概不说,单说山上有一小小洞府,洞府中有一白蛇,修炼了几百年,采取天地灵气,收受日月精华,已能幻化人形。那天晚上,月光十分皎洁,万里无云。白蛇探身向外,眼前透起一道光华。中有一粒鲜红的舍利子,是人物精灵结成的内丹。转头向上一望,见半山腰里,坐着一个老和尚。认识他是得道的癞虾蟆精,到此山中已有多年,他的行为,平日颇不正道,因此很看不起他。可巧今夜月光之下,他从嘴里吐出一粒内丹,这还是初次看见,腹中暗暗称羡,不觉起了贪心。妙在这颗舍利子,从下而上,正及面前,相距不到丈许,便即耸身而起,运气一吸,把这舍利子吞人腹中,急忙退人洞里,也不管下面和尚的生死。幸得这和尚功行甚深,虽失去内丹,打掉了五百年道果,还可重行修炼。后来他脱去凡胎,是否要来报复,今且不表。
仍说白蛇吞下内丹后,功行顿添了五百年。他便化成了一个绝色女子,自己取名素贞,时常出外闲游。这日正在山中采取琪花瑶草,走到白云深处,见一古貌清奇的道姑,知是神仙中人,忙上前叩问法号。那道姑见他虽是异类,却未曾伤生害命,是个参修正道的精灵,便说:“我乃西池金慈圣母门徒蕊芝仙子便是。”素贞急忙跪下,恳求收录。蕊芝仙子怜念他一片至诚,就收为弟子,赐名叫做六支。当时把他带到西池,派他在桃园中打扫落叶。只因为从前齐天大圣偷取蟠桃之后,凡在桃园充当职事的人,须得要法力兼全,所以他的师父传授他九九玄功,和那捉怪降妖移山倒海等各种法术。他虽心中喜欢,却有一事还未满意:在此修炼了又是二百多年,尚未见过金母一面,不能够名登仙录,位列仙班,也是一桩憾事。这天因师父往广寒宫去了,他仍取了拂尘,来到园中打扫,吾且慢说。
我国文学史上,自元代以后,白话通俗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异军突起。由于其方便贴切地演义历史风云,描摩人情世态,歌颂传奇英雄的内容,很快得到了各阶层中有阅读能力人士的认同,从而有了迅速的发展。
根据读者群的需求,白话通俗小说的插图也很快成为与文字配合紧密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者往往以“全图”、“绣像”的名义昭示该版本的特色来吸引读者。所谓“全图”,是指以画面描绘各回故事情节;所谓“绣像”,则是指单独绘出书中人物的图像。它们均以线条勾嘞,且描绘精细。这些插图具有独特的画风,跟西洋版画和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品格与精神完全不同。在后来的排印本中,由于制版等方面的原因,大量插图往往被出版者舍弃不用,这是很可惜的。
我社为继承发扬中国白话通俗小说图文并茂的出版传统,继出版“四大名著图文本”之后,现在又推出“古典通俗小说图文系列”,将若干种具有广泛读者群的古代白话通俗小说的原版“全图”、“绣像”,选取其精美之作,运用新的电脑排版手段和套色印刷技术,移植到新版印本中,冀望以此增强读者的阅读兴味和审美愉悦。
《寓言讽世说部前后白蛇全传》,简称《白蛇全传》,其中《前传》四十八回,后传十六回,是民国年间一位托名“梦花馆主”的文人,根据大量的口头传说和书面作品重新编撰的章回小说。作者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白娘子传说的基础上,添枝加蔓,横生枝节,从而增添了内容的厚度和情节的趣味,使作品的可读性大为加强。后出的戏曲和现在的影视作品,也多以此本作为蓝本。
我们现在出版的图文本《白蛇全传》,文字采用民国上海广益书局印本《寓言讽世说部前后白蛇全传》作为底本,据以标点、整理。插图主要采自《寓言讽世说部前后白蛇全传》(民国上海广益书局印本)、《绘图白蛇奇传》(清光绪十九年石印本)、《雷峰塔奇传》(清嘉庆十一年刊本)等版本。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