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与名曲欣赏

乐理与名曲欣赏

作者 胡郁青
书名 乐理与名曲欣赏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2122388
目录导航

内容提要: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乐理与名曲欣赏》终于得已完成,且即将与广大学生见面了。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与全国部分音乐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音乐素质问题的座谈会中指出:“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还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意动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李岚清副总理进一步指出:“我们的高等教育应当为大学生补上这一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进步的今天,音乐在现代生活上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大学生音乐素质还较为低下,这是他们知识结构上的较大缺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高校学生能识简谱和五线谱的还不到10%,显然,这种现状与大学应具有的全面的文化修养是不相称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上好大学公共音乐课,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是我们每个高校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满足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求,我们特编写了《乐理与名曲欣赏》这本教材。

《乐理与名曲欣赏》分为乐理、视唱和欣赏三部分。全书选材精心,编排得当,编委们在编写过程中采取认真负责的

图书目录:

乐理部分

第一章 音

第一节 音的产生

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

第三节 音的性质

第四节 记谱法

第二章 音的高低

第一节 乐音体系音列音级音名唱名

第二节 简谱怎样记录音的高低

第三节 五线谱怎样记录音的高低

第四节 音的分组

第五节 音律

第六节 变音变音记号

第七节 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第八节 等音

第三章 音的长短

第一节 音符

第二节 单纯音符

第三节 附点音符

第四节 休止符

第五节 附点...

文章节选:

第一章 音

第一节 音的产生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也就是说:一提到音乐,我们便不能不想到与之密切相关的声音来。那么,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面前的首要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观察几个常见的现象。如:用手拍桌子,手和桌面发生摩擦,使桌子产生振动,便发出“啪、啪”的声音来;演奏小提琴,弓、弦之间发生摩擦,使琴弦产生振动,便发出优美悦耳的声音来等等

编辑推荐

《乐理与名曲欣赏(第3版)》供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开设音乐课作教材,也可供音乐爱好者自学音乐使用。

文摘

第一章 音
第一节 音的产生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也就是说:一提到音乐,我们便不能不想到与之密切相关的声音来。那么,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面前的首要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观察几个常见的现象。如:用手拍桌子,手和桌面发生摩擦,使桌子产生振动,便发出“啪、啪”的声音来;演奏小提琴,弓、弦之间发生摩擦,使琴弦产生振动,便发出优美悦耳的声音来等等。通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音是由物体(发音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当然,这里的物体(发音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型态。即固体、液体和气体振动都能够产生声音。
物体由于外力作用引起振动而产生音波,音波通过一定的介质传播(以空气作为媒介的情况比较普遍),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器官,于是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被人们感受到。人们可以感受到的音高范围是16Hz~20,000HZ,低于t6HZ的音(超长波)和高于20,000HZ的音(超短波),人们仅凭直觉是无法感受到的。在16HZ~20,000Hz这些音当中,能够拿来作为音乐材料的只是其中的小部分,即16~7000HZ。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特意挑选出来的,超过这个范围的那些音,没有美学意义,所以不用来做音乐的材料。
第二节 乐音与噪音
根据物体振动是否有规则,可以把音分为乐音和噪音两大类。
物体作有规则的、周期性振动时所产生的音,叫乐音。如钢琴、二胡、提琴、吉他、笛子及定音鼓等乐器所发出的音,都是乐音。
物体作不规则的、非周期性振动时所产生的音,叫噪音。如锣、钹、梆子及军鼓等乐器发出的音,都是噪音。
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主要是乐音,也包含适量的噪音。随着音乐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现代音乐中,噪音的应用非常广泛,其表现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