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剑篇

文学体裁 七言古诗
作品名称 古剑篇
创作年代 初唐
目录导航

作品原文

古剑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古剑: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

⑵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石为昆吾,剑名昆吾,皆以山得名。铁冶:即冶铁的工场。炎:指火光上升。

⑶红光:指火光。紫气:即剑气。赫然:光明闪耀的样子。

⑷凡:即共,一作“经”。

⑸龙泉:龙泉县有水,曾有人就此水淬剑,剑化龙飞去,因此此剑便名龙泉剑(《太平鬟宇记》)。

⑹咨嗟:即赞叹。

⑺错镂:指错彩、镂金。金环:指刀剑上装饰的带金的环。映:一作“生”。

⑻风尘:指烽烟,借指战争。

⑼幸:庆幸。周防:即周密防卫。周:一作“用”。

⑽黯黯:通“暗暗”,指幽暗而不鲜明。

⑾文章:指剑上的花纹。

⑿直:通“只”。游侠子:指古代那些轻生重义、勇于救人急难的英雄侠士。

⒀曾:一作“常”。

⒁中路:即中途。弃捐:指抛弃。

⒂“零落”句: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雷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张华使雷焕寻剑,雷焕于丰城县狱屋基下掘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上刻文字,一名龙泉,一名太阿。漂:一作“飘”。

⒃尘埋:为尘土埋没。[1]

白话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良工巧匠们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锻造冶炼,才铸出这把无双的宝剑名曰龙泉。剑工自己也得意非凡地惊叹,锃亮得如雪如霜寒芒四闪。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此剑出世,正逢天下没有战争,好庆幸被君子佩带防身。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英难豪杰亦曾格外钟情。为什么要一个劲儿地说它曾中途遭到抛弃,飘零沦落在荒凉的古狱旁边呢?虽然被泥土掩埋不能发挥作用,但其赫赫剑气形成的不凡光焰仍然夜夜照亮了夜空。

创作背景

此诗相传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写的。《唐诗纪事》记载:“元振(即郭震)尉通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2]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的对象是龙泉宝剑。据传龙泉宝剑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沦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凡;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再次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最后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作者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在封建社会,面对至高至尊的皇帝,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有激发感奋的作用。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所谓“逸气”,即指其作品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诗中虽然化用传说,不乏想象,颇有夸张,富于浪漫色彩。例如赞美宝剑冶炼,称道宝剑品格,形容宝剑埋没等,都有想象和夸张。但是,笔触所到,议论即见,形象鲜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往往从剑中见人,达到见人而略剑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因而能打动人。“文以气为主”,“风格即人”,此诗可作一例。

名家点评

张说《郭公行状》: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

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自作自叹,异甚,然真赏人实有此境(“良工咨嗟”句下)。钟云:不是此数语,便落粗恶一道。谭云:将宝剑说得忠孝节义了(“幸得周防”句下)。钟云:善为古剑讲价(“亦曾亲近”句下)。钟云:不恶,然再粗不得矣,慎之(末二句下八)。

唐汝询《唐诗解》:体裁无爽,终是浅调。直可动武瞾耳,真好文主恐未易动。

程元初《唐诗绪笺》:元振诗每多讽剌,有合《风》《骚》。此篇之自负如此,无愧于其言矣。

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以不祥器说得吉祥,是生新出奇法。[2]

作者简介

郭震(656~713),唐代将领、大臣、诗人。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附近)人。咸亨五年(674年)进士及第。大足元年(701年)任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中宗时,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先天元年(712年)任朔方军大总管。次年因故流放新州,不久复起用为饶州司马,病卒于赴任途中。《全唐诗》录存其诗十八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