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车

架子车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架子车是用很结实的木料做的,两边装有两个像自行车那样的轮子,(比自行车要粗一个号),架子车两根长而平直的车把,中间一根结实的攀绳。人拉车时站在车把中间,两手握住车把,肩上套上攀绳,弓腰曲腿向前使劲。如果车上装的东西较轻,也可以推着走。这种架子车,是农村人必不可少的重要运输工具,在农村没有机动车的年代,全靠它来运输,种田用它往地里运肥,往家拉麦子和玉米,建房子用它拉土拉砖头。

  架子车曾经是中原农村的主要生产和运输工具,九十年代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辆,因为一到农忙大家都要用,很难借到。收庄稼用它,拉农具用它,运粪肥用它,拉土积肥用它,卖农产品用它,走亲戚用它,小商小贩用它,甚至娶媳妇迎新娘也用它。

结构

  架子车主要包括两部分,车架和底盘。车架(我们老家叫车棚子)主要包括车厢、车档(也称小把儿,位于车轮的上方,是车厢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车把、拉绳,底盘主要包括车轮和车轴,车架和底盘可以分离,不用的时候可以将底盘收到房子里面,车架则靠在自家房子前檐的墙上面。车架一般是自制的,农村的木匠一把都会做(老家叫“打车棚子”),底盘要买。

使用方法

  架子车使用的时候,人立于车把之间,双手握把,拉重物的时候,还要套上拉绳,很吃力地往前拉,“弓腰、登地、人前倾”是主要的动作要领。小时候,不知道拉车的辛苦,只是感觉坐在车上,由父母拉着很舒服。渐渐地,人长大了,也参加农田劳动了,逐渐体会到其中的辛苦,特别是拉重物或者在田间和泥泞的路上感觉特别明显。

用途

  架子车农忙的时候是生产工具,农闲的时候也可以成为孩子们玩耍的玩具,主要有“压压板儿”、“开汽车”等。
  “压压板儿”就是跷跷板。一种方式是两个体重大体相当的孩子,分别趴在车厢的头,通过底盘的支撑作用,你一下我一下地用力,此起彼落,口里还要喊着:“压,压,压压板儿…”。有的时候是一个大人对抗几个小孩子,这时候孩子一般处于车把那边,大人处于车尾,用脚蹬子车厢的尾部,时不时会全力踩住车尾,把小孩子高高地悬在半空,逗得小孩子哈哈大笑或者惊的哇哇叫喊,其实有惊无险。当然,没有轻重的小孩子如果搞起恶作剧来,情况就另当别论了,有的时候会把一个孩子重重磕一下,撞了脑门,破了鼻子,发誓“再也不跟你玩儿了”。另一种是一个人慢慢站在车厢的中部,寻找到平衡以后,两腿适当发力,有些象杂技演员跷跷板演艺。当然,这样也是存在危险的,很有可能失去平衡,从车上摔下来,也可能把车把重重地摔在地上,折断,我们那里叫做“折杆”,造成架子车损坏。
  “开汽车”是众人游戏。把一辆架子车的底盘卸下来,将另外一辆架子车的车把架在此底盘上面,用绳子绑牢固,就形成了一辆四轮的车子。然后,由较大的孩子(通常是游戏的发起者),坐在车厢的前边“开车”(把握方向),小孩子们有的坐在车上,有些在旁边或者车后推,于是“汽车”就开起来了,边跑边推,边推边叫,“开车的”嘴里面还不停地:“嘀嘀…”喊。跑着跑着,旁边和后面推车的也许是累了,也许看车速度起来了,可能一下坐到或者趴到车上去。如果趴上去的人多了,造成前后重量不平衡,也可能一下把前面的底盘悬空,非常危险。“开汽车”自然也有翻车的时候,自己小时候就经历了一次,磕破了好几个小孩子的鼻子!
  鉴于架子车车架的结构,孩子还用车架当梯子爬高,比如掏鸟窝,摘溜冰,摘红枣,上房子等。
  架子车还可以当床,夏天把架子车的车把绑在院里的树干上,就可以美美地睡上一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