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仙潭酒厂(原名古蔺县曲酒厂)正式动工
2014年泸州酒类业10强企业排序名列第1984年,“仙潭”牌大曲荣获轻工业部“优质酒”称号,授予“铜杯奖”;
1985年,“仙潭”牌大曲、特曲荣获“四川省优质酒“称号;
1988年,“仙潭”牌大曲和特曲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1989年,“仙潭”牌大曲和特曲荣获“中国优质酒”称号,被授予“银质奖”;
1990年,“潭”牌潭酒荣获“四川省优质产品”称号;
1991年,“仙潭”特曲荣获国家银质奖,“潭”牌潭酒荣获“四川省优质酒”称号;
2015年度质量创新品牌1993年,“仙潭”大曲和“潭”牌潭酒双双荣获国际博览会“国际特别金奖”,并授予“世界名酒”称号;1998年,荣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2000年,仙潭酒厂通过ISO9002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5年,仙潭酒厂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竞争潜力白酒品牌”荣誉称号;
2006年,被授予“四川省饮料制造业工业企业最大市场占有份额前20强”荣誉称号;
2007年,“仙潭”牌商标被评为“四川名牌”称号;
2008年,“潭”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9年,“仙潭”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0年,四川仙潭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国家统计局和另食品工业协会权威认定为“全国酱香型白酒产销前三强”企业;
2012年,四川仙潭集团成功改制;
2013年,立足“酱酒大众化”,成为“酱酒大众化先行者”;[3]
2014年,入驻中国(泸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永久性白酒名酒馆。
2017年,潭酒荣获2017中国酒业最具成长价值品牌。[4]
——中国传统酱香
美酒河畔,酱香源头,
一潭水,一窖酒,就此传了数百年。
时间给了美酒河以传统,
又将余韵传达给了酱香。
天酿地造,一潭一传奇。
中国传统酱香,从此一脉相传。
——喝品质,红潭酱酒
传统古法,酿造酱香经典。
原始陶坛,储藏时间精华。
原浆勾兑,赋予极致口感。
酱香红潭,品质酱酒,
让品质见证你的品位。
——原浆盘勾,酿造灌装年份双标注
微黄透明,酱香突出。
陈香舒适,醇厚绵柔。
幽雅细腻,回味悠长。
空杯留香持久,酱香风格典型。
打造为互联网酒厂
敢标真年份,内行喝潭酒
真材实料做酱酒,货真价实不虚标[5]
1984年,荣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1988年,被商业部、轻工部列为“国家二级企业”,产品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1989年,荣获“中国优质酒”称号。1991年,再次荣获“中国优质酒”称号。
1993年,荣获国际博览会“国际特别金奖”,并授予“世界名酒”称号。
1998年,荣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竞争潜力白酒品牌”荣誉称号。
2008年,“潭”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09年,“仙潭”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3年,成为四川省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2014年,被授予的“中国传统名酒·大众酒品牌榜样”称号。
2014年,被四川省企业家联合会授予“2014年四川优秀诚信企业”。
2014年,被泸州市企业联合会授予“2014泸州酒类业10强企业排序名列第三位”[6]
2015年,被消费质量报社授予2014年度质量榜样·传媒大奖“质量特别贡献奖”。
2016年,被消费质量报社授予2015年度质量榜样·传媒大奖“质量创新品牌”称号。[7]
2016年,荣获“2016中国白酒智樽奖”。
2016年,荣获“2016中国酒业最具复兴价值品牌”称号;[8]
2017年,荣获“四川名牌”称号;[9]
2017年,年份潭酒2013荣获2017年中国酒业明星大单品奖;[10]
2017年,被消费质量报社授予2016年度质量榜样·传媒大奖“消费者喜爱品牌”称号。
潭酒(8)潭酒,历史悠久,传说曾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封为“贡酒”,是从赤水河畔、四川省古蔺县太平古镇走出的酱酒奇葩。1990年获“四川省优质酒”称号,1993年在香港国际博览会上获“国际特别金奖”,并被授予“世界名酒”称号。2013年,潭酒作为“酱酒大众化先行者”,在白酒行业向大众化消费转型方面起到了积极倡导与引领作用。
潭酒(3)潭酒,出于仙潭酒厂,历史悠久,名贯古今。据古蔺县志记载:古蔺古属夜郎国,夜郎人勤劳、勇敢,用本地盛产的糯高梁和小麦酿造出的“潭酒”、“仙潭酒”,因其工艺精湛、风味独特,酒质特佳,深受百姓喜爱,时至明朝初年,皇帝朱元章派史臣张伦臣出使夜郎,张伦臣得饮“潭酒”、“仙潭酒”后称赞不已,回朝时带回“潭酒”和“仙潭酒”,奉献给明朝皇帝朱元章,皇帝饮“潭酒”“仙潭酒”后大为赞赏,御封为“贡酒”,传旨每年进贡““潭酒”、“仙潭酒”各一百坛,从此,“潭酒”、“仙潭酒”名声远扬,轰动华夏,从而使“潭酒”、“仙潭酒”从明朝初年起至今已有的600余年历史,“潭酒”、“仙潭酒”名贯古今,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将传统酿酒工艺传承下去,也为了带动古蔺县经济,1981年,古蔺县工业局在原石亮河仙潭酒作坊的基础上扩建为曲酒厂(基建工程在1979年动工)。厂名初期命为古蔺县石亮河曲酒厂,1984年更名为国营四川古蔺县曲酒厂,1993年更名为中国四川仙潭酒厂,2005年组建四川仙潭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四川仙潭酒业集团完成改制,现为四川川喜集团旗下子公司。
创新推动酱酒年份与价格公开透明
创新推动渠道直配倒返,利益共享
创新推动内行圈层消费带动外行消费
品牌酒(瓶装)业务(内行品鉴店+互联网渠道+传统渠道)
原酒零售业务(原酒品牌化+网络化酒库)
产品
紫气东来、紫潭、红得发紫、红潭、金酱、银酱+年份潭酒
渠道
传统渠道创新(渠道扁平、物流直配、利益倒返)+自建创新渠道(内行品鉴店)
价格
标多少卖多少,透明价格一张表
推广
网络媒体+内行品鉴店圈层体验+真年份调酒节+适量传统媒体广告[5]
四川仙潭集团,全称四川仙潭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酱香型和浓香型白酒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企业,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资产近10亿元。
四川仙潭公司下属中国四川仙潭酒厂位于川、黔交界赤水河畔古蔺县太平镇,与茅台酒厂、郎酒酒厂毗邻,是赤水河酱酒核心产区老牌传统酱香酒厂;酒厂占地1000余亩,年生产酱酒2万多吨,常年库存三年以上酱香型原酒3万余吨;2010年,酒厂被中国食品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认定为“全国酱酒产量前三强”。
仙潭酒厂拥有一批技术雄厚的科研团队和酿酒专家,酒厂生产的浓香型和酱香型产品曾荣获国家轻工部优质酒,国际博览会“国际特别金奖”、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最具竞争力潜力白酒品牌”称号;企业曾获国家、省、市级多种殊誉;“仙潭”牌和“潭”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仙潭酒厂生产的酱香型核心产品“红潭酒”和“年份潭酒”品质得到梁邦昌、庄名扬等全国白酒专家的权威认定:红潭酒“微黄透明,酱香明显,陈香好,醇和细腻,酒体协调,回味长,空杯留香,酱香风格典型”;年份潭酒“微黄透明,酱香突出,陈香舒适,醇厚绵柔,优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酱香风格典型。”
仙潭酒业集团下属四川省古蔺县仙潭销售公司是一家专业的白酒营销公司,现有员工300余人,主要负责企业战略规划、品牌管理、产品运营、区域开发、渠道建设、终端维护等营销管理。
仙潭酒业集团将始终坚守“传统、品质、实惠”的企业经营理念,努力打造“百年品牌、百亿目标”的双百愿景;实施“潭酒品牌”核心打造、“散酒业务”重点保障、“贴牌酒”有序发展的“三轮互动”业务格局。并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商家投资回报、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的“两提高一实惠”为永久承诺,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30-50亿既定目标,用十年时间朝着百亿目标迈进。
潭酒,是四川仙潭酒业集团旗下酱香型白酒。
酱香型潭酒生产周期较长,每年重阳开始投料,同批原料要历时一年,经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再经3年以上酒库存放,最后精心勾兑,普通型酱香成品酒方能包装出厂,整个过程耗时至少5年。其生产工艺的特别之处在于生产过程中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把高粱原料称为沙。在每年大生产周期中,分两次投料,第一次投料称下沙,第二次投料称糙沙,投料后需经过八次发酵,每次发酵一个月左右,一个大周期约10个月左右。由于原料要经过反复发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较粗,要求整粒与碎粒之比,下沙为80%比20%,糙沙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别占投料总量的50%。为了保证酒质的纯净,酱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辅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细来调节。
酱香型白酒是采用高温大曲产酒生香的,由于高温大曲的糖化发酵力较低,原料粉碎又较粗,故大曲粉碎越细越好,有利糖化发酵。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把高粱原料称为沙。每甑投高粱350kg,下沙的投料量占总投料量的50%。
(1)泼水堆积
下沙时先将粉碎后高粱的泼上原料量51~52%的90℃以上的热水(称发粮水),泼水时边泼边拌,使原料吸水均匀。也可将水分成两次泼入,每泼一次,翻拌三次。注意防止水的流失,以免原料吸水不足。然后加入5~7%的母糟拌匀。母糟是上年最后一轮发酵出窖后不蒸酒的优质酒醅,经测定,其淀粉浓度11~14%,糖分0.7~2.6%,酸度3~3.5,酒度4.8~7%(V/V)左右。发水后堆积润料10h左右。
(2)蒸粮(蒸生沙)
先在甑篦上撒上一层稻壳,上甑采用见汽撒料,在lh内完成上甑任务,圆汽后蒸料2~3h,约有70%左右的原料蒸熟,即可出甑,不应过熟。出甑后再泼上85℃的热水(称量水),量水为原料量的12%。发粮水和量水的总用量约为投料量的56~60%左右。 出甑的生沙含水量约为44~45%,淀粉含量为38~39%,酸度为0.34~0.36。
(3)摊凉
泼水后的生沙,经摊凉、散冷,并适量补充因蒸发而散失的水分。当品温降低到32℃左右时,加入酒度为30%(V/V)的尾酒7.5kg(约为下沙投料量的2%左右),拌匀。所加尾酒是由上一年生产的丢糟酒和每甑蒸得的酒头经过稀释而成的。
(4)堆集
当生沙料的品温降到32℃左右时,加入大曲粉,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左右。加曲粉时应低撒扬匀。拌和后收堆,品温为30℃左右,堆要圆、匀,冬季较高,夏季堆矮,堆集时间为4~5天,待品温上升到45~50℃时,可用手插入堆内,当取出的酒醅具有香甜酒味时,即可入窖发酵。
(5)入窖发酵
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经拌匀,并在翻拌时加入次品酒2.6%左右。然后入窖,待发酵窖加满后,用木板轻轻压平醅面,并撒上一薄层稻壳,最后用泥封窖100px左右,发酵30~33天,发酵品温变化在35~48℃之间。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第二次投料称为糙沙。
(1)开窖配料
把发酵成熟的生沙酒醅分次取出,每次挖出半甑左右(约300kg左右),与粉碎、发粮水后的高梁粉拌和,高梁粉原料为175~187.5kg。其发水操作与生沙相同。
(2)蒸酒蒸粮
将生沙酒醅与糙沙粮粉拌匀,装甑,混蒸。首次蒸得的酒称生沙酒,出酒率较低,而且生涩味重,生沙酒经稀释后全部泼回糙沙的酒醅,重新参与发酵。这一操作称以酒养窖或以酒养醅。混蒸时间需达4~5h,保证糊化柔熟。
(3)下窖发酵
把蒸熟的料醅扬凉,加曲拌匀,堆集发酵,工艺操作与生沙酒相同,然后下窖发酵。应当说明,酱香型白酒每年只投两次料,即下沙和糙沙各一次,以后六个轮次不再投入新料,只将酒醅反复发酵和蒸酒。
(4)蒸糙沙酒
糙沙酒醅发酵时要注意品温、酸度、酒度的变化情况。发酵一个月后,即可开窖蒸酒(烤酒)。因为窖容较大,要多次蒸馏才能把窖内酒醅全部蒸完。为了减少酒分和香味物质的挥发损失,必须随起随蒸,当起到窖内最后一甑酒醅(也称香醅)时,应及时备好需回窖发酵并已堆集好的酒醅,待最后一甑香醅出窖后,立即将堆集酒醅入窖发酵。
蒸酒时应轻撒匀上,见汽上甑,缓汽蒸馏,量质摘酒,分等存放。酱香型白酒的流酒温度控制较高,常在40℃以上,这也是它“三高”特点之一,即高温制曲、高温堆集、高温流酒。糙沙香醅蒸出的酒称为“糙沙酒”。酒质甜味好,但冲、生涩、酸味重,它是每年大生产周期中的第二轮酒,也是需要入库贮存的第一次原酒。糙沙酒头应单独贮存留作勾兑,酒尾可泼回酒醅重新发酵产香,这叫“回沙”。
糙沙酒蒸馏结束,酒醅出甑后不再添加新料,经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拌匀堆集,再入窖发酵一个月,取出蒸酒,即得到第二轮酒,也就是第二次原酒,称“回沙酒”,此酒比糙沙酒香,醇和,略有涩味。以后的几个轮次均同“回沙”操作,分别接取三、四、五次原酒,统称“大回酒”,其酒质香浓,味醇厚,酒体较丰满,无邪杂味。第六轮次发酵蒸得的酒称“小回酒”,酒质醇和,糊香好,味长。第七次蒸得的酒为“枯糟酒”,又称追糟酒,酒质醇和,有糊香,但微苦、糟味较浓。第八次发酵蒸得的酒为丢糟酒,稍带枯糟的焦苦味,有糊香,一般作尾酒,经稀释后回窖发酵。
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一年一个周期,两次投料、八次发酵、七次流酒。从第三轮起后不再投入新料,但由于原料粉碎较粗,醅内淀粉含量较高,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淀粉被逐步消耗,直至八次发酵结束,丢糟中淀粉含量仍在10%左右。
酱香型白酒发酵,大曲用量很高,用曲总量与投料总量比例高达1:1左右,各轮次发酵时的加曲量应视气温变化,淀粉含量以及酒质情况而调整。气温低,适当多用,气温高,适当少用、基本上控制在投料量的l0%左右,其中第三、四、五轮次可适当多加些,而六、七、八轮次可适当减少用曲。
生产中每次蒸完酒后的酒醅经过扬凉、加曲后都要堆集发酵4~5天,其目的是使醅子更新富集微生物,并使大曲中的霉菌,嗜热芽孢杆菌、酵母菌等进一步繁殖,起二次制曲的作用。堆集品温到达45~50℃时,微生物已繁殖得较旺盛,再移入窖内进行发酵,使酿酒微生物占据绝对优势,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这是酱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独有的特点。
发酵时,糟醅采取原出原入,达到以醅养窖和以窖养醅的作用。每次醅子堆积发酵完后,准备入窖前都要用尾酒泼窖。保证发酵正常、产香良好。尾酒用量由开始时每窖15kg逐渐随发酵轮次增加而减少为每窖5kg。每轮酒醅都泼入尾酒,回沙发酵,加强产香,酒尾用量应根据上一轮产酒好坏,堆集时醅子的干湿程度而定,一般控制在每窖酒醅泼酒15kg以上,随着发酵轮次的增加,逐渐减少泼入的酒量,最后丢糟不泼尾酒。回酒发酵是酱香型大曲白酒生产工艺的又一特点。
由于回酒较大,入窖时醅子含酒精已达2%(V/V)左右,对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起到积极的作用,使产出的酒绵柔、醇厚。
酱香型白酒生产用窖是用方块石与粘土砌成,容积较大,约在14m3或25m3左右。每年投产前必须用木柴烧窖,目的是杀灭窖内杂菌,除去枯糟味和提高窖温。每个窖用木柴约50~l00kg之间。烧完后的酒窖,待温度稍降,扫除灰烬,撒小量丢糟于窖底,再打扫一次。然后喷洒次品酒约7.5kg,撒大曲粉15kg左右,使窖底含有的己酸菌得到营养,加以活化。经以上处理后,方可投料使用。
由于酒醅在窖内所处的位置不同,酒的质量也不相同。蒸馏出的原酒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即醇甜型、酱香型和窖底香型。其中酱香型风味的原酒是决定潭酒质量的主要成分,大多是由窖中和窖顶部位的酒醅产生的,窖香型原酒则由窖底靠近窖泥的酒醅所产生;而醇甜型的原酒是由窖中酒醅所产生的。蒸酒时这三部分酒醅应分别蒸馏,酒液分开贮存。
为了勾兑调味使用,酱香型酒也可生产一定量的“双轮底”酒,在每次取出发酵成熟的双轮底醅时,一半添加新醅、尾酒、曲粉,拌匀后,堆集,回醅再发酵,另一半双轮底醅可直接蒸酒,单独存放,供调香用。
(5)入库贮存
1984年~2007年9月,贮存与勾兑工作由厂质检科管理。2007年9月,成立勾储部。
蒸馏所得的各种类型的原酒,要分开贮存容器中,经过三年陈化使酒味醇和,绵柔。老酒厂多数以搪瓷缸存储。
(6)精心勾兑
贮存三年的原酒,先勾兑出小样,后放大调合,再贮存一年,经理化检测和品评合格后,才能包装出厂。
2013年4月26日上午,四川仙潭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泸州南苑宾馆举行了潭酒品鉴会。中国著名白酒专家梁邦昌、曾祖训等11人组成的专家组对潭酒进行了品鉴,形成如下鉴赏结论[11]:
红潭酒:微黄透明、酱香明显、陈香好、醇和细腻、酒体协调、回味长、空杯留香、酱香风格典型
年份潭酒:微黄透明、酱香突出、陈香舒适、醇厚绵柔、优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酱香风格典型
古蔺山乡,有一条风光如画、山清水秀的石亮河、离石亮河不远有个仙女潭。白雪皑皑时,潭内热气缥缈,暖如春水;烈日炎炎时,潭内水寒彻骨,清冽回甜;而且潭水大雨不浑,天干不涸。中国四川仙潭酒厂用仙女潭水酿制的仙潭酒,风味独特、酒质特佳,尊敬的朋友,当您举杯畅饮“窖香浓郁、醇甜净爽、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的仙潭酒时,可知道仙潭酒美丽动人的传说吗?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古蔺县有个桃源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有年春节,一户姓石的人家忘了拜祭龙王,龙王恼了,有意和百姓作难。从那年春天起桃源村连续三年出现罕见干旱,河沟干涸,草木枯死,庄稼颗粒无收,村民们逃荒讨饭,流落他乡。村子里一片凄凉,那姓石的人家全家十多口人相继死亡,独剩一子名石亮。石亮年方二十,聪明过人,心地善良,他不愿看到父老乡亲饿死渴死,每天早起到十多里外的赤水河背水,供给村子里的老弱病残饮用和灌溉庄稼。石亮善良、纯朴的心和勤劳、勇敢的行为感动了灶神。但灶神斗不过龙王,只好到天宫王母娘娘处禀告龙王罪过。王母娘娘令主管酿造蟠桃美酒的仙女玉姿化装下凡,体察真情,打救百姓。玉姿化装来到桃源村,被眼前的惨景和石亮的行为所感动,玉姿变成一个讨乞的村姑来到石亮家。石壳爽快地说:”小妹妹,我背的水本是给村里老幼喝的,我的饭多是野菜米糠,倘不嫌弃,你就喝个够,吃个饱吧。”玉姿见石亮心地果真善良,而且一表人才,爱慕之情油然而生,便主动与石亮以兄妹相称,暂时居住在石亮家中。
石亮与玉姿共同生活,共同劳动,感情胜过兄妹。玉姿时刻没忘记开辟水源,打救百姓。一天晚上,玉姿对石亮说:“亮哥,我们每天到赤水河去背水,不是长久之计,要尽快设法就地挖出水源来。”
第二天,石亮和玉姿来到云雾绕的狮子山中,开始挖寻水源,一天天过去了,挖断九十九把锄头,挑断了九十九根扁担,挖了九十九口井,仍然未见水的踪影。
玉姿见石亮为找水源,心切情迫,不辞劳苦确实令人感动,于是决定相助。她叫石亮回家提壶水来喝。待石亮下山后,玉姿从身上取出珍藏的天宫凿窖酿酒的神器,猛地向刚挖的一百口井坑里投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井坑里一股清泉喷涌而出。石亮提水转来见状欣喜若狂,举起锄头便挖,越挖泉水越大,越刨泉水越清,转眼之间,挖出的泉水变成了一个清澈的池潭。村民们闻讯后,奔走相告,都前来痛饮。消息传开后,外出的灾民纷纷返回,许多外乡人也迁来居住。从此,玉姿带领着村里妇幼栽桑种树,养蚕织布;石亮则带着精壮男子开沟凿渠,引水灌田。
玉姿见人们终日劳累十分辛苦,便有心想帮助村民们酿酒驱寒。她去天山取来优质高梁、小麦种子,引来池潭的水,又把天宫里酿造蟠桃美酒的工艺也传给村民,酿出了香醇甜净,清冽厚爽的酒,可与天宫中的蟠桃美酒相媲美,山青了水秀了。农家乐了。人间三年3年,天上三日。王母娘娘传旨,令玉姿迅速返回天宫。玉姿把石亮叫到屋里,现出仙女面貌,好不美丽动人,石亮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弄呆了,玉姿含泪讲述了来由。玉姿又说:“本想与你结成良缘,共享人间之乐,可是命不由已。说罢,玉姿和石亮眼泪长流,泣不成声。恰好此时,王母娘娘驾到,见两个人直哭得泪人儿一般,王母娘娘深受感动,便允了玉姿恳求,把石亮也带到天宫。于是一朵祥云从石亮屋中冉冉升起,飘然而去。从此,人们再也没见到玉姿和石亮了。后来,每年春暖花开时,常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和一个漂亮的小伙子来到池潭玩耍取乐,翩翩起舞。为了怀念玉姿和石亮,村民们便把仙女挖出的池潭取名仙女潭;把用这潭水酿制的美酒取名仙潭酒;把石亮开辟的河取名石亮河;又把石亮、玉姿酿酒的酒坊命名为“石亮酒坊”。
1993年,四川仙潭集团旗下“潭”牌潭酒和“仙潭”大曲双双荣获国际博览会“国际特别金奖”,并授予“世界名酒”称号。
酱酒大众化先行者
2013年4月26日,由泸州市酒类协会主办、四川仙潭集团承办的大型白酒行业活动“酱酒大众化发展论坛暨潭酒新品上市发布会”在泸州南苑宾馆成功召开。四川仙潭集团在论坛上,旗帜鲜明地提出“酱酒大众化”的发展战略,提倡“以传统、品质、实惠为基础,关注大众消费,让一般老百姓都能喝上品质上佳的酱香白酒”,这对于酱酒发展而言,在整个白酒行业都是创举。
整个论坛通过对话王国春、谢明、庄名扬、曾祖训、梁邦昌、胡永松等企业家、行业专家泰斗,及来自全国各地500余位经销商朋友,一起探讨酱酒如何大众化发展、酱酒因其酿造周期较长导致稀缺性与大众化是否矛盾、大众化酱酒的产品价格带、创新工艺下酱酒如何大众化发展等众多问题进行讨论,11位国内知名白酒专家现场为行业答疑解惑。
大众化植根于市场,源于仙潭。潭酒作为中国最大的酱香原酒供应基地,其常年10万余吨库存量、年产2万余吨的产能,“微黄透明、酱香突出、陈香舒适、醇厚绵柔、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酱香风格典型。”的产品品质,及誓做酱酒大众化先行者的雄心壮志等内核优势赋予其大众化践行的使命动力。
酱酒大众化是市场化,是品质化,是个性化,是以消费者为基准的市场导向制度,是产品品质、企业实力信心创新展示,形成行业自律体系,是真正的创新与进步,是引领,更是趋势。仙潭人相信:只有做大众喝得起的高品质酱酒,才是仙潭品牌发展的突破口,亦是仙潭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向中国一线品牌的坚实基石。
《新食品》、《四川日报》等权威媒体以“潭酒:酱酒大众化先行者”为题,争相报道,从而树立起四川仙潭酒业集团旗下品牌潭酒作为“酱酒大众化先行者”的行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