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片通常较长,较宽,长达12厘米,宽5厘米,先端渐 尖, 下面毛被较厚,红棕色, 毡毛状, 由具长臂的带状放射状毛组成,花亦较大,花冠钟 形,长达4.5厘米,子房密被丛卷毛。 花期6月,果期8月。[1]
产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3300—4150米的针叶林缘或杜鹃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德钦。[1]
Rhododendron traillianum Forrest et W.W.Smith var.Dictyotum(Tagg)Chamb. Ex Cullen ct Chamb.Not.Bot.Gard.Edinb.36:120. 1978:Chamb. In Not. Bot. Gard. Edinb. 39:354. 1982:西藏植物志3:625. 1986;云南植物忐4:413. 1986.——R.Dictyotum Balf.F.Cx Tagg in Not.Bot.Gard.Edinb.15;309.1927 et in Stevenson,Spec.Rhodod. 376. 1930.[1]
灌木或小乔木,幼枝无毛或被密毛,有时还有具柄腺体。成叶上面无毛,通常平滑,稀成泡状皱纹,下面有一层或两层毛被,由分枝毛,放射状毛或簇状毛组成,通常厚,绵 毛状或毡毛状,锈红色、黄褐色至黄色,稀白色,但有时毛被稀疏甚至无毛。花亭通常密 集,有花5—20朵,总轴缩短,花萼杯状,小或大,花冠质薄,5(--7)裂,钟形或漏斗 状钟形,白色。粉红色至蔷薇色或黄色,常具明显的斑点;雄蕊10(--14);子房无毛或 被毛或具腺体和柔毛或仪具腺体;花柱无毛,稀具腺体。 本亚组的模式种:大理杜鹃R.Taliense Franch. 本亚组共54种,5亚种,11变种,我同全有。集中分布于西南部、四川、云南、西 藏,向北分布达于陕西、甘肃、青海, 个别补经贵州而分布于安徽,1种向南分布于缅 甸,另1种分布于不丹、锡金和尼泊尔。[1]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亚洲东南部,少数种类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 我国有251种,多集中分布于西南部,少数种类向东分布至台湾;在我国西南部山区,海 拔2 000—3 500米的中山地带,常有纯杜鹃林分布,在贵州西部、黔西、大方及毕节三 县,更是杜鹃林连成一片,绵延百余里,成为我国特有而著名的“百里杜鹃林”.每当春末 夏初,各种杜鹃花争相开放,千姿百态,色彩缤粉,汇成花海,持续达一月之久,景色十 分壮观。组的模式种:Rhodendron ponticum Linn.本组的杜鹃花、叶常绿,花形较大,色彩艳丽,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各国已广泛引种栽培,尤以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最为普遍。我国的庐山植物园、四川灌县的华西树木保护中心、昆明植物园及杭州植物园栽培较多,有一定规模。此外,其木材细密可以用于制造器具及精细雕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