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或小乔木,高2-4(-8)米;幼枝粗壮,淡紫褐色,无毛,老枝褐色或灰褐色。叶厚革质,集生枝端,近于轮生,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2厘米,稀达26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至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反卷,上面深绿色,叶脉凹陷,下面淡黄白色或苍白色,中脉凸出,侧脉于叶缘不连结,两面无毛;叶柄粗壮,长1.5-2.2厘米,无毛。花芽长圆锥状卵形,鳞片阔卵形或长倒卵形,两面无毛或外面近顶部被微柔毛,边缘被柔毛。数伞形花序生枝顶叶腋,每花序有花3-5朵;花梗长1-2厘米,无毛;花萼小,裂片5,波状浅裂,无毛;花冠淡紫色、粉红色或淡红白色,狭漏斗形,长4.5-5.5厘米,5深裂,裂片开展,匙形或长倒卵形,顶端浑圆或微凸起,花冠管长2-2.5厘米,基部直径3-4毫米,向上扩大;雄蕊10,不等长,长4.1-4.7厘米,略比花冠短,花丝扁平,中部以下被银白色糠皮状柔毛;子房长圆筒形,长约1厘米,微具纵沟,深褐色,无毛;花柱稍长过雄蕊,但常比花冠短,无毛。蒴果圆柱状,长3.5-6厘米,直径4-6毫米,先端渐尖,花柱宿存。花期4-5月,果期7-12月。[1]
生于海拔700-1500米的灌丛或疏林中。[1]
产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1]
【药 名】:丝线吊芙蓉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杜鹃花科植物丝线吊芙蓉的叶。
【功 效】:利水渗湿。
【主 治】:治水湿停聚、小便不利之水肿诸症。
【性味归经】:淡,寒,入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 12一18克,煎汤。
【别 名】:毛棉杜鹃花(《海南植物志》)、白花木(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中药化学成分】:内含杜鹃醇(rhododendnol)。[2]
本种与长蕊杜鹃R.Stammeum Franch.相似,但本种的雄蕊与花冠等长或微比花 冠短,易于区别。[3]。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枝无毛或具腺头刚毛。花芽鳞片通常宿存;花生枝顶叶腋,有花 1至数朵;花白色、蔷薇色或粉红色,常具芳香;花萼常退化不明显,稀发育成线状;花 冠狭漏斗形,5裂;雄蕊10,不等长,伸出于花冠外或等于花冠或比花冠短,被柔毛;子 房无毛或具短柔毛,稀具腺头刚毛,花柱长等于或超过雄蕊。蒴果长网状或圆柱形,先端 渐尖或截平,无毛或被微柔毛,稀具腺头刚毛,成熟时裂瓣上部同花柱连结,种子两端具 短尾状附属物。 本组的模式种:长蕊杜鹃R.Stamineum Franch. 本组共14种,3变种,分布区与亚属相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