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属拉丁名:Rhododendron
国内分布:产广西东北部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兴安唐洞乡。
命名来源:(亚种)(植物研究)[]
中国植物志:57(2):034
植物名称:团叶杜鹃
拉丁学名:Rhododendron orbiculare Decne.
科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
亚种:心基杜鹃、长圆团叶杜鹃
长圆团叶杜鹃图册(5)常绿灌木,稀小乔木,高1-4.5米,稀达15米;树皮褐色;幼枝绿色,无毛,直径约5毫米,老枝黄褐色。顶生冬芽卵形至阔卵形,被稀疏的微柔毛,长8-15毫米。叶厚革质,常3-5枚在枝顶近于轮生,阔卵形至圆形,长5.5-11.5厘米,宽5.5-10.5厘米,先端钝圆有小突尖头,基部心状耳形, 耳片常互相叠盖,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至灰白色,在放大镜下可见有小毛残点,中脉在上面稍凹下,下面凸出,侧脉10-14对,在上面微凹下,网脉在两面稍凸起;叶柄圆柱形,长3-7厘米,淡绿色,有时带紫红色,近于光滑或有少数腺体。
顶生伞房 花序疏松,有花7-8朵;总轴长1.5-2.5厘米,多少具腺体;花梗长2.5-3.5厘米,黄绿色,有稀疏短柄腺体及白色微柔毛;花萼小,长1.5毫米,绿色带红色,基部略膨胀,边缘波状,有腺体;花冠钟形,长3.2-3.5厘米,宽4.5-6厘米,红蔷薇色,无毛,裂片7,宽卵形,长1.3-1.5厘米,宽约1.8厘米,顶端有浅缺刻;雄蕊14,不等长,长1-2厘米,花丝白色,无毛,花药椭圆形,黄色至褐色,长2.5毫米;子房柱状圆锥形,长8毫米,直径2.5毫米,淡红色,密被白色短柄腺体,花柱淡红色,长1.8厘米,无毛,柱头小,头状,宽约2.2毫米。蒴果圆柱形,弯曲,长2.2-3厘米,直径5-6毫米,绿色,有腺体残迹。花期5-6月,果期8-10月。
![]() |
![]() |
![]() |
![]() |
产 四川西部和南部。
生于 海拔1400-3500(-4 000)米的岩石上或针叶林下。模式标本采于四川西部宝兴附近。
心基杜鹃
心基杜鹃与团叶杜鹃的区别在于叶片基部浅心形,花冠粉红色,花丝基部略有白色的微柔毛。
产广西东部及东北部。生于海拔1550-2140米的山坡疏林中或山顶草地上。模式标本采自广西瑶山。
长圆团叶杜鹃与团叶杜鹃的区别在于叶为长圆形,基部浅至深心形,下面有微柔毛,后脱净;花冠管状钟形,裂片,花柱密被短柄腺体;雄蕊。
产广西东北部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兴安唐洞乡。
有很多的资料都显示团叶杜鹃是没有什么药用价值也有资料显示团叶杜鹃的 根、叶:能够祛风除湿,止痛。
团叶杜鹃花桃红色,花团下面托有3-6枚较大的轮生绿叶,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宜植于庭园中假山顶部、石山岩缝间或疏林下,亦可用作切花瓶插。
繁殖培育:用播种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