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中文名】:变光杜鹃
【种拉丁名】:Rhododendron calvescens Balf. F. et Forrest
【种别名】 :
【命名来源】:(云南植物研究)[not.bot.gard.edinb. 11: 29. 1919]
【中国植物志】:57(2):096
【亚组中文名】:漏斗杜鹃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Selensia Sleumer
【组中文名】:常绿杜鹃组
【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亚属中文名】:常绿杜鹃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属中文名】:杜鹃属
【属拉丁名】:Rhododendron
【亚科中文名】:杜鹃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鹃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门中文名 | 被子植物门 |
门英文名 | Angiospermae |
纲中文名 | 双子叶植物纲 |
纲英文名 | Dicotyledoneae |
目中文名 | 菫菜目 |
目英文名 | Violales |
科中文名 | 杜鹃花科 |
科拉丁名 | Ericaceae |
属中文名 | 杜鹃花属 |
属拉丁名 | Rhododendron |
种中文名 | 变光杜鹃 |
种拉丁名 | Rhododendron calvescens Balf. f. et Forrest |
种下等级 | 种下等级:b.Rhododendron calvescens Balf. f. et Forrest var. duseimatum (Balf. f. et Forrest) D. F. Chamb. |
生境 | 生境,石坡灌丛,针叶林,中 |
海拔下限 | 3300 |
海拔上限 | 4200 |
是否中国特有 | 是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内分布 | 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
门中文名 | 被子植物门 |
门英文名 | Angiospermae |
纲中文名 | 双子叶植物纲 |
纲英文名 | Dicotyledoneae |
目中文名 | 菫菜目 |
目英文名 | Violales |
科中文名 | 杜鹃花科 |
科拉丁名 | Ericaceae |
属中文名 | 杜鹃花属 |
属拉丁名 | Rhododendron |
种中文名 | 变光杜鹃 |
种拉丁名 | Rhododendron calvescens Balf. f. et Forrest |
种下等级 | 种下等级:b.Rhododendron calvescens Balf. f. et Forrest var. duseimatum (Balf. f. et Forrest) D. F. Chamb. |
生境 | 生境,石坡灌丛,针叶林,中 |
海拔下限 | 3300 |
海拔上限 | 4200 |
是否中国特有 | 是 |
是否引种栽培 | 非人工引种栽培 |
国内分布 | 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
变光杜鹃(云南植物研究)
Rhododendron calvescens Balf. f. et Forrest in Not. Bot. Gard. Edinb. 11: 29. 1919; Tagg in Stevenson, Spec. Rhodod. 712. 1930; Cullen et Chamb. in Not. Bot. Gard. Edinb. 36: 119. 1978; Chamb. in Not. Bot. Gard. Edinb. 39: 275. 1982; 云南植物志4: 397. 1986; 西藏植物志3: 596. 1986.[1]
常绿小灌木,高约1-2米;小枝粗壮,当年生枝有薄毛被,易脱落;老枝粗糙,有明显的叶痕和层状剥落。叶多密生于枝顶,薄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9厘米,宽3-4厘米,顶端有细尖头,基部圆形、截形或微心形,两侧常不对称,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有淡棕色薄毛被,中脉在上面下陷,在下面显著隆起,侧脉12-14对,在两面均平坦,微现;叶柄长1-1.5厘米,上面平坦有浅沟纹,下面圆柱状,被稀疏短绒毛。总状伞形花序,有3-8花;总轴短,圆锥形,长仅3-5毫米;花梗粗短,长约1-1.3厘米,被疏绒毛及腺体;花萼杯状;萼片5,披针形,长2-3毫米,不等大,基部有腺体,边缘有睫毛,内面无毛;花冠钟状,长3-3.5厘米,玫瑰色,下部有紫色斑纹,5裂,裂片圆形,长约1.5-1.8厘米,顶端有凹缺;雄蕊10,长1.2-2.5厘米,不等长, 花丝基部有绒毛;花药紫红色;子房卵球形,长约5毫米,被腺体及短绒毛;花柱粗状,无毛。蒴果圆柱状,长2厘米,直径5毫米,微弯曲。花期6-7月,果期10-11月[1]。
产于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生于海拔3 300米的冷杉、云杉林下及岩石坡上。模式标本采自西藏察隅至云南德钦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