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鸏加勒比海亚种

白尾鸏加勒比海亚种

中文名 白尾鸏加勒比海亚种
脊索动物门
鹈形目
分布区域 加勒比地区
鸏属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白尾鸏加勒比海亚种

【中文别名】加勒比海白尾鸏、白尾鸏西印度亚种

【拉丁学名】Phaethon lepturus catesbyi

【命名者及时间】Brandt, 1840

【科属分类】脊索动物门,鸟纲,鹈形目,鸏科,鸏属,白尾鸏

形态特征

白尾鸏加勒比海亚种是白尾鸏的亚种之一。体长70~82厘米,翼展90~95厘米,体重220~410克。具全蹼足,莳后趾转向前面,而与内趾相联着,四趾之间均具有极发达的蹼互相连结。眼先通常裸出;尖尾,中央尾羽延长。跗蹠短,被以网状鳞。头骨为索腭型(desmognathous)及全鼻型(holorhinal);尾脂腺被以绒羽;副羽不发达,甚至付缺。

中型海鸟,体型呈流线型,大幅而尖长的翅膀,有一个粗壮并向下弯曲的鸟喙、边缘呈锯齿状,用来咬住滑鱼,上面有狭缝般的鼻孔。向后伸展的腿和脚短而弱,无法支持身体的重量,限制了它们在地面上的活动。体羽以白色羽毛为主,通常略有轻微的粉红色色调。翅膀有黑色宽条状斑纹,有黑色眼纹。幼鸟具长而密的灰白色羽毛,没有黑色条斑。

白尾鸏加勒比海亚种图册白尾鸏加勒比海亚种图册(2) 白尾鸏加勒比海亚种图册白尾鸏加勒比海亚种图册(2)

生活习性

白尾鸏加勒比海亚种图册白尾鸏加勒比海亚种图册(2) 白尾鸏加勒比海亚种图册白尾鸏加勒比海亚种图册(2)

繁殖方式

为海洋性鸟类,一般生活于岛屿峭壁上。可以长时间的在空中飞行。这些鸟类的飞行模式类似燕鸥或鸽子,双翼节拍快速的扇动,宽而尖长的翅膀提供了空气动力学的极高效率,同时便于散热和飙升远海,鹲即使漂浮在海面上,也不会受到海水的影响,它们具有完全防水的羽毛,并会在再次飞上天空时,翅膀的强大的节拍和全脚蹼的推力会使其顺利起飞。这种鸟可以快速移动,快速转弯,同时采用半弯曲的翅膀来控制其身体,并用其锯齿状的鸟喙捕捉猎物。食物以鱼、虾及软体动物等为主,也吃甲壳类动物。

分布范围

常结群在海岛上或沿海高峻崖石间营巢繁殖,巢由雄鸟营在岩石缝隙间,躲避阳光,也有的直接建在地面上。孵化和产卵期40~43天,每窝产1枚卵,幼鸟孵出时,全身裸出或仅被以绒羽,两眼闭合,未能自由活动,而由亲鸟喂食。幼鸟羽毛丰满能够飞翔和离巢要70至85天。

种群现状

分布于加勒比地区。

保护等级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词条图册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