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额燕尾

白额燕尾

中文名 白额燕尾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保护级别 无危(LC)IUCN标准
拉丁学名 Enicurusleschenaulti
动物界
亚纲 今鸟亚纲
亚种 6亚种
亚目 鸣禽亚目
燕尾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白额燕尾白额燕尾(30)白额燕尾雌雄羽色相似。前额至头顶前部白色,头顶后部、枕、头侧、后颈、颈侧、背概为辉黑色(雌鸟头顶后部沾有浓褐色)。肩亦为辉黑色具窄的白色端斑。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长、呈深叉状,中央尾羽最短,往外侧尾羽依次变长,尾羽黑色具白色基部和端斑,最外侧两对尾羽几全白色。翅上覆羽黑色,翅上大覆羽具白色尖端;飞羽黑色,基部白色,与大覆羽白色端斑共同形成翅上显著的白色翅斑,内侧次级飞羽尖端亦为白色。下体颏、喉至胸黑色,其余下体白色。

幼鸟上体自额至腰咖啡褐色,颏、喉棕白色,胸和上腹淡咖啡褐色具棕白色羽干纹,其余和成鸟相似。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肉白色。

大小量度
性别 体重 体长 嘴峰 跗蹠
雄性 42-52克 250-307毫米 19-25毫米 100-116毫米 140-177毫米 29-35毫米
雌性 37-52克 221-285毫米 19-25毫米 98-114毫米 125-162毫米 27-33毫米

大小量度:体重♂克,♀克;体长♂毫米,♀毫米;嘴峰♂毫米,♀毫米;翅♂毫米,♀毫米;尾♂毫米,♀毫米;跗蹠♂毫米,♀毫米。

(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大小量度
性别 体重 体长 嘴峰 跗蹠
雄性 42-52克 250-307毫米 19-25毫米 100-116毫米 140-177毫米 29-35毫米
雌性 37-52克 221-285毫米 19-25毫米 98-114毫米 125-162毫米 27-33毫米

生活习性

白额燕尾主要栖息于山涧溪流与河谷沿岸,尤以水流湍急、河中多石头的林间溪流较喜欢,冬季也见于水流平缓的山脚平原河谷和村庄附近缺少树木隐蔽的溪流岸边。

分布范围

行为: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胆怯,平时多停息在水边或水中石头上,或在浅水中觅食,遇人或受到惊扰时则立刻起飞,沿水面低空飞行并发出“吱,吱,吱”的尖叫声,每次飞行距离不远。

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据郑作新等(1995)报道,所吃食物主要有鞘翅耳、鳞翅目、膜翅目昆虫和幼虫,以及蝗虫、蚱蜢、蚂蚁、蝇蛆、蜘蛛等。

繁殖方式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中国、印度东北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北至河南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和南部,西至四川、贵州和云南,南至广东、香港和海南岛。

白额燕尾分布图白额燕尾分布图

亚种分化

繁殖期4-6月。通常营巢于森林中水流湍急的山涧溪流沿岸岩石缝隙间,巢隐蔽甚好,不易被发现。巢呈盘状或杯状,主要由苔藓和须根编织而成,内垫细草茎和枯叶。巢外径20.5厘米,内径9.5厘米,高7.5厘米,深3.5厘米,营巢的土洞深8.0厘米,洞口直径26.0厘米,洞离地70厘米,洞上面有突出的天然岩石,四周密被蕨类植物和草将巢隐蔽起来。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3-4枚。卵为卵圆形,污白色、被有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24-27毫米×17-20毫米,重4-5克。孵卵由雌鸟承担雏鸟晚成性,雏鸟孵出后的当天,雌雄亲鸟即开始寻食喂雏。通常在早晨约7:30亲鸟即开始喂食,一直到傍晚约7:30才停止喂食,平均每天雌雄亲鸟共喂食108次,其中雄鸟喂食38次,雌鸟喂食次数明显高于雄鸟。晚上雌鸟与雏同宿于巢中,而雄鸟则在附近小树上栖息。

保护现状

白额燕尾(6亚种)
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布范围
白额燕尾加里曼丹亚种 Enicurus leschenaulti borneensis Sharpe,1889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
白额燕尾巴图亚种 Enicurus leschenaulti chaseni Meyer de Schauensee,1940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巴图岛和苏门答腊西部。
白额燕尾马印亚种 Enicurus leschenaulti frontalis Blyth,1847 分布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尼亚斯和加里曼丹等地。
白额燕尾滇南亚种 Enicurus leschenaulti indicus Hartert,1910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印度、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
白额燕尾指名亚种 Enicurus leschenaulti leschenaulti Vieillot,1818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和巴厘。
白额燕尾普通亚种 Enicurus leschenaulti sinensis Gould,1866 仅分布于中国甘肃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南抵广东、香港和海南岛,西至四川、贵州和云南西北部等地。

在中国分布的两亚种的区别主要在于普通亚种最外侧一对尾羽与外侧第二对尾羽之差超过30毫米,而滇南亚种不及20毫米。

词条图册

白额燕尾(6亚种)
中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分布范围
白额燕尾加里曼丹亚种 Enicurus leschenaulti borneensis Sharpe,1889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
白额燕尾巴图亚种 Enicurus leschenaulti chaseni Meyer de Schauensee,1940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巴图岛和苏门答腊西部。
白额燕尾马印亚种 Enicurus leschenaulti frontalis Blyth,1847 分布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尼亚斯和加里曼丹等地。
白额燕尾滇南亚种 Enicurus leschenaulti indicus Hartert,1910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和东南部)、印度、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
白额燕尾指名亚种 Enicurus leschenaulti leschenaulti Vieillot,1818 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和巴厘。
白额燕尾普通亚种 Enicurus leschenaulti sinensis Gould,1866 仅分布于中国甘肃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南抵广东、香港和海南岛,西至四川、贵州和云南西北部等地。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