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出版《金元诗学理论史》、《书法纵横谈》等学术专著,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传略收入《中国当代书法家词典》等大型辞书。他的第一专业是研究古典文学,第二专业就是研究书法,前一专业他有《金元诗学理论史》专著等出版,后一专业他有《书法纵横谈》问世。
从1979年至今,历时二十余年,文师华博士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入门的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从1979年至1986年。在这个阶段里,他主要临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放生池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董其昌《草诀歌》等字帖。此外还经常临摹启功先生的行楷书,追求的是把楷书写端正,同时学习行书、草书的基本方法,力求融会贯通,并追求一种清秀、流丽之美。
第二是提高的阶段。这一阶段大约从1987年至1995年。1987年,在江西大学中文系为本科生开设“中国书法”课程。为了上好书法课,他一边阅读古今书法理论著作,一边加强书法实践,广泛临习汉魏以来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多种名帖。如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张猛龙碑》,《张迁碑》,《石门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急就章》,孙过庭《书谱》,黄庭坚《松风阁诗》、《经伏波神祠》、《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怀素《小草千字文》,张旭《古诗四帖》等。追求的目标是走碑帖结合的道路,从碑中吸取雄强朴拙的气骨,从帖中借鉴秀逸灵动的韵味,力求使行书作品既有书卷气,又带金石味。
第三阶段是求变阶段。这一阶段,从1996年他脱产到北京大学中文系当访问学者开始。1997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跟我学习中国古典诗学和魏晋南北朝文学,直至2000年毕业取得博士学位。这一阶段,文师华博士的书法作品也由原来的秀逸灵动,转为朴拙老辣,笔力更厚重有力,章法上更率意自然。求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走出古人和走入古人同样重要。
他的书法作品已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多家单位收藏,如:
1. 1991年,行书入选北京中国书画社书画作品展
2. 1992年,行书获江西省“信用社储蓄杯”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
3. 1992年,获全国“伟人杯”毛泽东诗词书法大赛行书二等奖
4. 1995年,行书被安徽省天长博物馆收藏
5. 1995年,行书入选《20世纪中韩书法家作品精鉴》,并获优秀奖
6. 1999年,书法作品分别被宁夏美术馆、河北太行书画院、福建莆田市东岩公园、浙江仓山书画院等多家单位收藏
7. 2000年,行书自作联入选“中国书法美术赴澳展”,获铜奖
8. 2000年,行书入选《纪念张学良百岁华诞当代名家书画邀请展作品集》
9. 2001年,行书自作诗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展”
10. 2001年,行书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江西第二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
11. 2002年,行书入选“世纪之光”江西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
12. 2002年,行书自作诗入选山东临沂“书圣碑塔珍藏墨迹精品展”,并被书圣碑塔陈列馆收藏
此外,擅长理论,理论和实践并重是教授书法家的特点。他已经发表了大量的书法论文,如《儒道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江西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分别被《文汇报》和《新华文摘》摘登要点。《书乐有缘──书法与音乐形式之关系二题》(《文艺理论家》1991年第3期)、《书画同理──书法与绘画形式之关系五题》(《南昌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对合理的书法定义应予认同》(《南昌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浅谈水与文化艺术》(《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4期)、《黄庭坚书法的创新精神》(《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7期)、《佛教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南昌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论苏轼的书法美学理论》(《南昌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论欧阳修的书法美学观》(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研究》1999年第3期)、《形画丑拙,气韵厚重──论陶博吾先生书法的独特风格》(《南昌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与人合著《艺术审美简论》(江西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其中,《儒道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分别被《文汇报》和《新华文摘》摘登要点;《对合理的书法定义应予认同》一文被上海书画社收入《书法评论文集》;《论苏轼的书法美学理论》一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登;《艺术审美简论》获江西省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