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包交换和虚拟 电路交换技术都属于 存储转发技术中的 分组交换技术分类,他们都按照一定的 路由算法选择通信路径。
数据报分组交换技术就是通信双方间至少要存在一条数据传输通路,这些通路可能要跨越多个中间 节点, 信源节点在通信以前将所要传输和交换的数据包准备好,并最终以分组的形式进行传输和交换。如果信源和 信宿是相邻节点,则信源方可将数据直接投递给信宿。若信源信宿间通过中心节点连接,则信源通过合适的 路由机制将分组传递给合适的中间节点,中间节点在经过数次的 路由选择,选取合适的路径将 分组数据传递到信宿处。
数据包交换是一种具备容错能力的 网络体系结构。为了解决 容错能力的问题, 网络发展成了 包交换无连接网络。在包交换网络里,单个消息被划分为多个 数据块,这些数据块称为包,它包含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地址信息,在一个或多个网络中传输,并且在目的地重新组合。
这些包的传输彼此独立,互不影响,并且通常沿着不同的 路由到达目的地。消息通常被划分为数千个包,通常其中的一些包在传输中丢失。协议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且包含了要求重发在传输中丢失的数据包的方法。
包交换技术是无连接的,因为它不需要为呼叫建立一个动态连接。这个比 电路交换网络更加高效,因为多个用户可以使用网络电路。包交换技术具备容错能力因为它避免了依靠单一电路为服务提供可靠性的危险。如果一条网络路径失败,其他线路就能保证传送,从而使消息完整。
包交换是标准的Internet,但是电路交换网络仍有一部分市场份额,现代电路网络允许电路故障和绘会话回复,并且一些消费者喜欢现代专用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是电路交换连接比数据包交换连接费用更昂贵,但许多机构需要这个持续有效安全的电路并且愿意支付额外的价钱。
1、同一 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由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 通信子网,正如两地间有多条交通线路一般,选取任何一条都能成功到达目的地。
2、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 节点时可能会出现乱序、重复和丢失的现象。
3、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用于中间节点的 路由工作,即每个分组在中间节点各自选路转发。添加目的地址是为了将 数据传送到目的地,而加入源地址则是方便在分组出错后将出错内容返回 信源,以进行再次发送。
4、 数据报分组方式 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的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会话式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