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

目录导航

含义

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它是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而人和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人作为考察人和世界关系的主体,本身既是这个世界的存在物,又是一种有意识、能思维的社会存在物,人的存在与活动,时刻都发生着精神和肉体的矛盾。同时,人们在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时,一方面所面对的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又往往从自身的特定地位,按照某种思维方式去看待世界的存在和属性,并且依自己的意愿和智慧去塑造外部事物,把自己的精神属性赋予物质世界,这就必然发生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矛盾以及二者谁决定谁的问题。

史前形态

早在人类发展的最初级阶段,人们还不清楚“我是谁”和自身的生理构造,不明白做梦是怎么一回事,因而往往把人的精神活动看作是一种寄寓于肉体中并在死后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的灵魂活动。同时,人类发展的早期,人们的科学知识十分贫乏,对自然界的特性、规律的了解极为有限,他们以为万物都和人一样具有生命和灵魂,因而把自然力人格化为某种超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原始的“灵魂不灭论”、“物活论”和原始的宗教观念。这种关于灵魂和肉体、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的思考,就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史前形态。

意义和作用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不仅是人和世界关系的两个最本质的方面,也是两个哲学上最高的范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极其繁多,数不胜数,归结起来无非属于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主观和客观这两类现象。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两个最高范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世界关系的最根本的方面。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任何哲学体系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都必须按照各自的方式作出自己的回答。而且,任何哲学体系的建立,以及对于哲学其他问题的解决与展开,也都要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为起点和中心。

本体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突出的方面。其中,关于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它是最重要的方面。现实世界究竟是由思维或意识创造的,还是从来就自在存在着的?世界的本质和基础是意识的还是物质的?这些问题在哲学史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它研究世界本身的存在和本质问题。

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一切哲学的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它规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以及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因此,恩格斯把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

认识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亦即世界可否为人所认识、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这在哲学史上属于认识论范围,它所涉及的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等问题。

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哲学家或从唯物主义立场,或从唯心主义立场,各自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学家否认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哲学史上把他们称为不可知论者或怀疑论者。

两个方面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无论是本体论方面还是认识论方面,其实是互相联系着的。历史上的哲学家对这两个方面一般都在不同程度上作出了自己的回答。由于时代不同,人们对这两个方面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有时侧重于本体论方面,有时则侧重于认识论方面。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哲学研究的重点一般侧重于本体论方面;到了近代和现代,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科学技术空前繁荣的推动下,哲学研究更多侧重于认识论方面。这种研究侧重点的变化,意味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和深化,它是时代赋予哲学研究的新课题和需要开拓的新领域。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研究本体论的重要性,割裂哲学基本问题两个突出方面的内在联系。当代西方某些学者认为哲学只应研究认识论,本体论研究没有意义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将实践论融入哲学,结束了纯粹的思辨之后,西方某些学者的这类问题即不再有意义了。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相互联系是不容割裂的。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哲学家对世界可知性问题的回答,其确定性的内容是由他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所决定的,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人的认识实际发生过程来说,都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以后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即使是那些否定本体论的哲学家,在他们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基本倾向和态度中,也总是包含着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是不能脱离本体论的。当然,本体论也不可能离开认识论。不仅人们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本身就是认识的结果,而且人们之所以提出并回答本体论的问题,其目的也在于解决认识论的问题,为人们观察、处理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确立根本的出发点。

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①它是揭示哲学发展规律的指南。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②它是揭露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许多流派,为了掩盖其唯心主义实质,竭力回避和抹杀哲学基本问题。

③它是实事求是路线的哲学基础。从实际(存在)出发还是从主观愿望(思维)出发,反映了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包括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作了生动的运用和具体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有许多重大的理论成果,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两大哲学派别

在漫长的哲学发展过程中,各种哲学观点层出不穷,无数哲学流派形态各异,但哲学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论,无非分别属于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凡是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或精神是第二性的,都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凡是断言精神、意识对自然界来说是本源的、第一性的,而物质是第二性的,都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这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二元论的不独立性

哲学史上曾出现过主张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平行的本源的二元论,它并不是独立于上述两大派别之外的第三派别。因为二元论的主张不可能坚持到底,最后往往以臆造出一个凌驾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之上的本原为其结局,实际上仍然未能跳出唯心主义的窠臼。

根源

原始社会阶段

传统社会阶段

科学社会阶段

道德科学社会阶段

哲学理论上的差异和两大哲学派别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刻社会历史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的。

社会历史根源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为理论形态的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当时有所发展又很不足的生产力状况、阶级剥削制度的形成与存在,也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化提供了社会条件。

一方面,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同大自然搏斗,只有首先承认外部自然界的客观存在,生产才能得以进行,这种认识经过哲学家的提炼和理论化,成为唯物主义哲学;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只有低下的生产力与尚处于萌芽阶段的科学,人们还远不能破解周围自然之谜,而从事脑力劳动的学者又往往脱离生产实践,片面强调和夸大精神的作用,这些就构成了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阶级根源

在阶级社会中,唯物主义哲学总是同历史上处于上升时期的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或集团相联系,因为他们的利益在不同程度上同历史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因而敢于面对现实,揭示事实的真相。

与此相反,唯心主义哲学则往往同历史上没落的、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相联系,由于他们的利益和历史发展的潮流相违背,为了维护或恢复自己的反动统治,为其存在的合理性作论证,就必然夸大精神的作用,掩盖事实的真相,把希望寄托于某种幻想的精神力量之上。唯心主义不仅仅是人们的认识受到种种局限的反映,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剥削阶级或集团欺骗人民、安慰自己的需要。

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这是阶级社会中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在哲学上的反映。

认识论根源

此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产生还有其深刻的认识论根源。

从总体上看,唯物主义本源是科学的,唯心主义本源是不科学的。无论客观世界还是人的认识,本来就充满了复杂的矛盾。

在认识和实践中,人们总要遇到精神和物质、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它们的相互作用中无疑精神力量、主观因素也具有巨大作用,如果把它无限夸大和绝对化,割裂精神和物质、主观和客观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列宁曾说过:人的认识不是直线,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些曲线中的任何片断、碎片都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从认识论上看,唯心主义就是把认识的某个特征、方面、部分加以片面夸大,使其成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结果。

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不具科学实践性,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它也有其现实的生长点,这是人类认识之树生长出来的观念形态,有其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对待唯心主义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而应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采取科学批判的态度,在否定它的思想体系的同时,并不拒斥其中所包含某些合理因素和合理思想,毕竟纯思辨可以锻炼人的头脑。

基本观点

根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个基本观点:

可知论

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哲学家或从唯物主义立场,或从绝对唯心主义立场,各自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

其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持该观点者多为唯物论者,其认为人可以凭借感觉器官及其延伸(科学仪器)完全认知世界,而至今尚未被认知的部分只是因为技术的不发达,人类自身局限性,世界也是不断变化的,可人完全认识世界是必然。

不可知论

其认为世界是不能被认知的或不能被完全认知,此处的不能完全被认知并非“尚未被认知”,而是指世界的某些部分或某些层面,人类是永远无法知道其真相的。持该观点多为唯心主义者,“概念世界”或神秘主义是研究不可知论时不可不提的概念。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