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塔逃逸塔装在飞船顶端,从远处看像是火箭上的避雷针,与一般火箭圆锥形的头部很不相同。由塔架、逃逸发动机和分离发动机(均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组成,发生紧急情况时,逃逸发动机迅速点火,使航天员座舱(返回舱)与固体火箭分离,迅速脱离危险区,然后分离发动机启动,将座舱与塔架分开,以便用其他回收系统使座舱安全着陆。
逃逸系统结构复杂,由五种固体发动机及整流罩的上半部分组成。这五种发动机分别是逃逸主发动机、分离发动机、偏航俯仰发动机、高空逃逸发动机和高空分离发动机。
逃逸塔结构图逃逸主发动机的任务是为逃逸飞行器与故障运载火箭的分离及逃逸飞行器脱离危险区提供动力。
逃逸分离发动机的任务是为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的分离及逃逸塔和运载火箭的分离提供动力。
偏航、俯仰发动机的任务是,当发射台逃逸时,使逃逸飞行器能够偏出一定的水平距离(为返回舱着陆提供条件),其它情况逃逸时使逃逸飞行器偏出故障火箭的飞行轨道,将其布置在分离发动机的上部,以便在相同的推力下能够产生更大的力矩。
高空逃逸发动机的任务是:在逃逸塔抛掉以后,为逃逸飞行器提供离开故障火箭的动力,同时在发射台附近用来提高发射台逃逸弹道顶点的高度和水平距离。
高空分离发动机的任务是:在无塔逃逸时为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的分离提供动力。
发动机分布在位于火箭头部的逃逸系统和上部整流罩上,上部逃逸塔内有10台发动机,从上至下为控制、分离、主逃逸和高空逃逸发动机,前三种负责39公里高度以下的逃逸工作,后一种在39至110公里高度内发挥作用。
由于逃生塔安装在火箭顶部,逃生塔分离与传统的分离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逃生塔分离为向前分离;
(2)逃生塔分离时芯级仍处于工作状态,具有较大过载;
(3)逃生塔分离时在低空进行,空气阻力较大,需考虑空气阻力影响;
(4)由于逃生塔与运载火箭沿同一轨道飞行,并且运载火箭仍在加速运动,为防止逃生塔与运载火箭相碰撞,在逃生塔上增加了偏航控制发动机。
2014年10月27日,美国航天局安塔尔火箭在升空6秒后发生爆炸。相关人员认为他们的运算几乎完美,但是却发生了爆炸。该火箭原本负责发射向国际太空站进行补给服务的载运飞船天鹅座宇宙飞船。据NASA公布的录像显示,火箭升空后突然爆炸。[1]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014年11月2日报道,美国新一代火箭将增设逃生系统,以便在发生类似日前无人火箭发射后发生爆炸的事故时,宇航员有机会逃生。
美国宇航局现已退役的太空船都没有设置逃生系统,因为该机构认为这些太空船很安全,可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Challenger)太空船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一分多钟后爆炸,造成七名太空人丧生,火箭设计者因此意识到纳入逃生系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