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相当丰富的材料,比较深入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对于意识的根源性和意识对于物质的可知性的基本原理。同时比较深入地揭示和批判了在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上的错误观点。全书共三章.。第一章指出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在哲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哲学中一切其它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依赖于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任何一个哲学家都不能不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第二章是物质对于意识的根源性。因为:意识就其存在来说,一定要依赖于物质,物质先于意识出现,意识出现后,它依然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意识就其起源来说,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高级形式的大脑——入脑活动的结果;意识就其实际内容来说,是物质世界的映象、副本、摹仿;意识就其表达形式来说,以语言为其物质外壳。在唯心主义流派中,贝克莱认为感觉第一性,事物第二性;马赫认为“要素”是第一性的;实用主义认为真的物只有“实在”;黑格尔把“绝对观念”捧为世上的主宰。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处各自独立的实体,即物质实体和观念实体。庸俗唯物主义根本抹杀意识的特殊性,把意识归结为物质。第三章是意识对于物质的可知性。因为:意识和物质有一致性,它能真实地反映物质;通过意识广自在之物”可以过渡到“为我之物。,意识反映物质的过程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实践证明意识可以反映物质。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认为科学的任务仅在于整理一些感性材料的顺序关系,或分析空洞内容的记号。最突出的代表是。批判实在论”和“逻辑实证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3月出版,5.2万字。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