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辙,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5]
城市风貌(5)新石器时代忻州就有人类活动。
忻州地区春秋时大部分属晋地。
战国属赵。
秦汉属太原、雁门、太平等郡。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于九原县置新兴郡。
三国魏时雁门郡治自今朔州市境徙广武县,故治在今代县境。
西晋元康中年改新兴郡为晋昌郡。
南北朝时期,北魏初年于肆卢县置肆卢郡。北齐废永安、永定、新安、建安、广安、广宁、神武、齐、吐京诸郡,改武州为北灵州,寻废,改廓州为北显州。北周废繁峙、太平2郡及北显州。大象元年(579年)肆州治徙今代县境。
隋开皇元年(581年)复置新兴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新兴郡为忻州,改雁门郡为代州,建都督府。
五代,后唐改武州为毅州,后废。北汉于今繁峙县境置宝兴军,乾佑五年(952年)于今宁武县境置宁化军和固军。后周显德元年(954年)于雁门县置静塞军,故治在今代县境,寻废。
北宋废宁化军和宝兴军。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废固军。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于岚谷县复置岢岚军,于宁化县复置宁化军。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于今静乐县境置静乐军。
辽重熙九年(1040年)复于今五寨县境置武州,于今偏关县境置宁边州。
宋熙宁三年(1070年)废宪州,熙宁十年(1077年)复置。政和五年(1115年)改宪州为汾源郡。
金天会六年(1128年)于雁门县置震武军,后废。天德三年(1151年)改汾源郡为管州。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岢岚军、保德军、火山军、宁化军均升为州。
忻州人民公园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升崞县为崞州,故治在今原平市境。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废岢岚州,并宁化州入管州。元至元二年(1265年)睟州废入保德州。元至元四年(1338年)宁边州废入武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武州,改崞、代、坚、台4州为崞、代、繁峙、五台4县,三年改管州为静乐县,七年改保德州为保德县。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于代州置雁门道。嘉靖中年改雁门道为雁平道,明末废。
清康熙十年(1671年)复置雁平道。雍正二年(1724年)升忻、代、保德3州为直隶州。清末废雁平道。
中华民国初年废州。属雁门道,后分别属山西第一、第二专员公署。
1949年置忻县专区,专署驻忻县,辖忻县、代县、宁武、静乐、五台、定襄、繁峙、崞县、阳曲等9县。1952年将原兴县专区所属兴县、保德、河曲、偏关、神池、五寨、岢岚、岚县等8县划入忻县专区。1958年底,忻县专区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1961年复设忻县专区,专署驻忻县。原晋北专区所属忻定、宁武、原平、繁峙、五台、静乐、兴县、河曲、五寨、保德、偏关等11县划归忻县专区。恢复1958年属晋北专区时撤销的忻县、定襄、代县、岚县(驻东村)、岢岚、神池等6县;撤销忻定县。忻县专区辖16县。1970年忻县专区改称忻县地区,地区驻忻县。1971年将兴县、岚县划归吕梁地区,忻县地区辖14县。
1983年,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忻县改为忻州市,地区行署驻忻州市。1993年,原平县改为原平市。忻州地区辖代县、繁峙、五台、定襄、静乐、岢岚、保德、五寨、河曲、偏关、神池、宁武12县,代管忻州、原平2市。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忻州地区和县级忻州市,设立地级忻州市。市政府驻新设立的忻府区。忻州市设立忻府区,以原县级忻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忻府区的行政区域。
忻州市景
截至2015年,忻州市下辖1个市辖区:忻府区、1个县级市:原平市,12个县:代县、繁峙县、静乐县、定襄县、五台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偏关县、河曲县、保德县、宁武县,191个街道乡镇、4888个行政村。忻州市政府驻忻府区长征东街18号。
地区名称 | 面积(平方千米) | 邮政编码 | 政府所在地 |
---|---|---|---|
忻州市 | 25,180 | 034000 | 长征东街18号 |
忻府区 | 1,954 | 034000 | 光明东街 |
原平市 | 2,560 | 034100 | 前进西街 |
代县 | 1,696 | 034200 | 上馆镇 |
繁峙县 | 2,368 | 034300 | 繁城镇 |
静乐县 | 2,041 | 035100 | 城关镇 |
定襄县 | 848 | 035400 | 城关镇 |
五台县 | 2,865 | 035500 | 城关镇 |
神池县 | 1,472 | 036100 | 龙泉镇 |
五寨县 | 1,396 | 036200 | 城关镇 |
岢岚县 | 1,986 | 036300 | 城关镇 |
偏关县 | 1,666 | 036400 | 新关镇 |
河曲县 | 1,320 | 036500 | 在镇 |
保德县 | 995 | 036600 | 城关镇 |
宁武县 | 1,980 | 036700 | 城关镇 |
地区名称 | 面积(平方千米) | 邮政编码 | 政府所在地 |
---|---|---|---|
忻州市 | 25,180 | 034000 | 长征东街18号 |
忻府区 | 1,954 | 034000 | 光明东街 |
原平市 | 2,560 | 034100 | 前进西街 |
代县 | 1,696 | 034200 | 上馆镇 |
繁峙县 | 2,368 | 034300 | 繁城镇 |
静乐县 | 2,041 | 035100 | 城关镇 |
定襄县 | 848 | 035400 | 城关镇 |
五台县 | 2,865 | 035500 | 城关镇 |
神池县 | 1,472 | 036100 | 龙泉镇 |
五寨县 | 1,396 | 036200 | 城关镇 |
岢岚县 | 1,986 | 036300 | 城关镇 |
偏关县 | 1,666 | 036400 | 新关镇 |
河曲县 | 1,320 | 036500 | 在镇 |
保德县 | 995 | 036600 | 城关镇 |
宁武县 | 1,980 | 036700 | 城关镇 |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倚太行山,西临黄河,南接太原、阳泉、吕梁,北邻朔州、大同,是山西省唯一横跨省际东西的市。全市南北长约170千米,东西宽约245千米,总面积2.515万平方千米,占山西省总面积的1/6,居山西省第一位。
忻州市山岳纵横,地貌多样。山区、高原约占全市面积的87%,川地占13%。南、西、北三面环山。南有系舟山、阴山,属太行山支脉,主要山峰有柳林尖山、小五台、官帽山、平安山、马头山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西部云中山、马圈山系吕梁山余支,主要山峰有云中山、鼓山、王峰山、马圈山、龙王垴等,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北部金山、大青山,为五台山支脉,海拔在千米以上。东部自北向南分布有恒山、五台山、太行山、系舟山,中部有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平川面积较大的有忻定盆地和五寨盆地,其中忻定盆地是山西省五大盆地之一,平均海拔900米左右,盆地的西端为黄土丘陵地带,地形较为破碎,海拔在1000至1250米之间。
忻州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在4.3℃—9.2℃之间。年降水量为345毫米—588毫米。
忻州市河流大多属汾河水系,主要有黄河、汾河及滹沱河(海河支流)等。黄河自老牛湾进入晋陕大峡谷,流经忻州180千米;汾河源自管涔山,河道宽度300-770米,平均360米,终年不冻;滹沱河发源于五台山,在市境全长260千米。
截至2016年末,忻州市8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7732.2万立方米。
忻州市山地面积13460平方千米,丘陵面积9057平方千米,平原面积2642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3.5%、35.96%、10.54%。
忻州市植物资源主要有树种200多种,野生草种400多种,野生中药材300多种。截至2016年末,忻州市森林面积4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4%。
忻州市境内野生动物约184种,其中鸟类148种,兽类36种。
珍贵动物: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17种,占全省29种的59%。其中,一类保护动物:褐马鸡、丹顶鹤、黑鹳、白鹳、金钱豹;二类保护动物:梅花鹿、林麝、兔狲、马鹿、天鹅;三类保护动物:大鸨、金雕、青羊、石貂。
经济动物:有野生经济动物46种,其中兽类26种、鸟类20种。主要野生经济动物有狐、獾、黄鼬、艾虎、鸠鸽类、花鼠、岩松鼠、豹、环颈、山鹑、石鸡、草兔、野猪、艾鼬、香鼬、青鼬、果子狸、野兔、野鸡、斑翅山鹑、啄木鸟、猫头鹰和各种燕雀等。
忻州市矿产资源除五寨、岢岚两县较少外,其余各县市皆为富矿县市。已知矿产有煤矿、铁矿、铝矿、钛矿、钒矿、钼矿、金矿、银矿、铜矿、铅矿、锌矿、硅矿、石英、大理石、花岗岩等50余种。
煤炭: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河曲、保德、偏关的河东煤田(储量172.8亿吨)和宁武、原平、神池、静乐的宁武煤田(储量67.7亿吨),均属大型煤田。其次是五台、定襄两县境内的五台煤产地。煤炭保有总储量240.49亿吨(含未上表7.74亿吨),占全省总量的9.46%。煤种以气煤为主,肥煤、焦煤及长焰煤次之,还有少量弱粘结煤。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山西组,中石炭统本溪组与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均为薄煤层或煤线。在宁武、静乐一带的宁——静向斜中部保罗系大同组为次要含煤地层之一。
黑色金属矿:有铁矿、锰铁、钛(含金红石)及钒(伴生)4种矿产,其中居于全省的优势矿产为铁、钛。
有色贵重及稀有元素矿:有铝土矿、钼矿、伴生元素镓、金矿、银矿、铜矿、铅、锌、镍及铝、钽、铷等12种有色、贵重及稀有元素矿。
冶金辅助原料矿:冶金辅助原料矿产主要有白云岩、耐火粘土(包括高铝粘土)、铁钒土、硅石和熔剂用石炭岩等。熔剂用石英岩虽无正式勘探储量,但奥陶系石灰岩大面积出露于忻州市西北部、中部与东部,成矿地质条件极为有利。
化工原料矿:主要化工原料矿有硫铁矿(黄铁矿),其次为磷矿、盐碱硝、蛇纹石岩以及泥炭。
建材原料及其它非金属矿:有白云母、长石、石英(岩)、石墨、石棉、水泥石灰岩、陶瓷粘土、大理岩、花岗岩、砚石、水晶、冰洲石、砖瓦粘土及建筑用砂等14种矿产。其中白云母、长石、石英(岩)与水晶4种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其余均较低。
人口
2022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65.5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7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46.9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5.34%,比上年末提高0.60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70万人,出生率为6.38‰;死亡人口2.24万人,死亡率为8.44‰;自然增长率为-2.06‰。[3]
民族
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以上,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黎族、满族、壮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量分布。
职务 | 姓名 |
---|---|
书记 | 朱晓东 |
副书记 |
李建国[10]、刘卓良[11] |
秘书长 | 温建军[12] |
职务 | 姓名 |
---|---|
书记 | 朱晓东 |
副书记 |
李建国[10]、刘卓良[11] |
秘书长 | 温建军[12]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李建国[9] |
常务副市长 | 赵新年 |
副市长 | 温建军、史红波、贾玲香(女)、李硕[9][13][14] |
秘书长 | 张艮生[15]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李建国[9] |
常务副市长 | 赵新年 |
副市长 | 温建军、史红波、贾玲香(女)、李硕[9][13][14] |
秘书长 | 张艮生[15]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王珍[9] |
副主任 | 郝江陵(女)、王月娥(女)、王源、王昕、罗志宏、侯俊生、郭建平[9] |
秘书长 | 李强[9]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王珍[9] |
副主任 | 郝江陵(女)、王月娥(女)、王源、王昕、罗志宏、侯俊生、郭建平[9] |
秘书长 | 李强[9]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范建民[9] |
副主席 | 张文斌、吴培英、王廷、吴瑞峰、王海英、武志英[9] |
秘书长 | 王培雄[9]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范建民[9] |
副主席 | 张文斌、吴培英、王廷、吴瑞峰、王海英、武志英[9] |
秘书长 | 王培雄[9] |
忻州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8亿元,增长5.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2%;第二产业增加值794.5亿元,增长3.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2.9%;第三产业增加值583.3亿元,增长3.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8.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426元,按202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8389美元。
202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
2022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0%;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下降17.3%。其中节能环保产业下降30.5%,新能源产业下降34.0%,新材料产业增长4.3%。[3]
2022年,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477.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9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29.9千公顷,增加1.0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2千公顷,增加1.7千公顷;中草药材收获面积5.0千公顷,减少1.6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0.3千公顷,增加0.7千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224.7千公顷,增加10.0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0.2千公顷,减少0.02千公顷。果园面积15.1千公顷,减少0.5千公顷。
2022年,全年全市粮食产量201.7万吨,比上年增加5.7万吨,增长2.9%。其中,夏粮0.1万吨,下降10.7%;秋粮201.6万吨,增长2.9%。
2022年,全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47.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9%。
2022年,全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11.9万吨,比上年增长8.0%。其中,猪肉产量7.6万吨,增长4.8%;牛肉产量1.1万吨,增长1.3%;羊肉产量2.2万吨,增长6.8%;禽肉产量0.9万吨,增长21.2%。禽蛋产量8.5万吨,增长3.8%。牛奶产量8.3万吨,增长7.2%。水产品产量0.3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年末生猪存栏66.7万头,增长11.0%;生猪出栏98.7万头,增长4.8%。[3]
工业
忻州
2022年,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7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9.5%,制造业下降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0.1%;分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长10.7%,非煤工业下降1.4%。
2022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分门类看,采矿业846.1亿元,增长18.9%;制造业538.4亿元,与上年持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19.6亿元,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5.6亿元,增长2.9%。
2022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0.9元,比上年增加0.8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4.7%,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5.4%,比上年末下降3.8个百分点。[3]
建筑业
2022年,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3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1.9%。全市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共签订合同额176.0亿元,增长1.4%;完成总产值119.5亿元,下降3.2%;房屋施工面积335.3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3]
服务业
忻州2022年,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58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9.0亿元,增长4.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7.7亿元,下降3.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3.1亿元,下降3.6%;金融业增加值74.3亿元,增长7.4%;房地产业增加值61.4亿元,下降1.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91.2亿元,增长5.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0%。[3]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市、农户)比上年增长7.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9.2%,民间投资下降1.3%。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增长7.3%,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下降6.0%。分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下降0.2%,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8.1%,其他投资增长77.9%。
2022年,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3.9%;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4%,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9.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0.5%。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下降5.3%。
2022年,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59.1亿元,增长21.1%。其中,住宅投资46.1亿元,增长15.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7亿元,增长73.4%。
2022年,全年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172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12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下降2.5%。 [3]
国内贸易
2022年,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5亿元,比上年下降0.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9.5亿元,下降1.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9.1亿元,下降0.1%。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409.8亿元,下降0.6%;餐饮收入28.7亿元,下降3.6%。全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3.9亿元,增长4.8%。
2022年,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7.1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28.0万户。[3]
对外开放
2022年,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3.6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进口额5.9亿元,增长25.5%;出口额17.7亿元,增长33.5%。
2022年,全年出口镁及其制品391吨,下降64.9%;出口钢材6.4万吨,增长17.4%;出口机电产品0.7亿元,增长8.7%;出口高新技术产品643万元,下降47.9%。
2022年,全年进口机电产品51万元,增长5.3%。
2022年,全年全市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905.3万美元,下降57.3%。[3]
财政金融
2022年,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22.0亿元,增长46.8%。税收收入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共计完成税收107.2亿元,增长58.6%。
2022年,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民生支出355.3亿元,增长10.0%。
2022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42.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5%,比年初增加423.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20.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比年初增加177.2亿元。
2022年,年末全市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1024.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比年初增加110.9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649.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1%,比年初增加70.1亿元。
2022年,全年全市保费收入52.4亿元,增长3.9%。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9.5亿元,增长13.5%;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7.0亿元,下降21.1%;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1.1亿元,下降6.1%;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4.8亿元,增长2.9%。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6.8亿元,下降29.5%。[3]
云中河水上公园
忻州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有三级以上文物藏品2466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省级26项。有杨家将、元好问、白朴、徐继畲、阎锡山等历史名人。忻州素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的美誉,北路梆子、二人台、挠羊赛是忻州文化的传统品牌。忻州的佛教文化在世界占有重要的地位,边塞古战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是现存物证,历史上为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战争、交往、融合的地方。
忻州市是晋察冀、晋绥两大革命根据地中心腹地,也是高君宇、续范亭、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忻州参军参战者有数十万人,其中革命烈士13165名,南下、北上、西进的干部2991人。
忻州市入选国家级、省级(顺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 | 传承人姓名 | 工作单位 |
1 | 北路梆子 | 市级 | 李万林★ | 忻州市艺术研究院 |
2 | 北路梆子 | 市级 | 翟效安★ | 忻州市北路梆子戏剧研究院 |
3 | 北路梆子 | 市级 | 杨仲义★ | 忻州市北路梆子戏剧研究院 |
4 | 北路梆子 | 市级 | 成凤英★ | 忻州市北路梆子戏剧研究院 |
5 | 河曲民歌 | 河曲县 | 辛礼生★ | 河曲县文化馆 |
6 | 河曲民歌 | 河曲县 | 吕桂英★ | 河曲县文化馆 |
7 | 河曲民歌 | 河曲县 | 韩运德★ | 河曲县文化馆 |
8 | 五台山佛乐 | 五台县 | 章样摩兰★ | 五台山菩萨顶 |
9 | 五台山佛乐 | 五台县 | 释汇光★ | 五台山南山寺 |
10 | 二人台 | 河曲县 | 贾德义★ | 河曲县文化馆 |
11 | 繁峙秧歌戏 | 繁峙县 | 张润来★ | 繁峙县秧歌剧团 |
12 | 二人台 | 河曲县 | 杜焕荣★ | 河曲县文化馆 |
13 | 挠羊赛 | 忻府区 | 崔富海★ | 忻州市摔跤俱乐部 |
14 | 晋北鼓吹 | 忻府区 | 卢补良★ | 忻州市八音艺术团 |
15 | 繁峙秧歌戏 | 繁峙县 | 武玉梅 | 繁峙县文化馆 |
16 | 繁峙秧歌戏 | 繁峙县 | 魏来福 | 繁峙县秧歌剧团 |
17 | 二人台 | 河曲县 | 许月英 | 忻州市文联 |
18 | 五台山佛乐 | 五台县 | 释果祥 | 五台山殊像寺 |
19 | 原平凤秧歌 | 原平市 | 苏孟眼 | 原平市西镇乡北贾村 |
20 | 原平凤秧歌 | 原平市 | 李彩鱼 | 原平市西镇乡北贾村 |
21 | 原平凤秧歌 | 原平市 | 靳恩科 | 原平市西镇乡北贾村 |
22 | 挠羊赛 | 忻府区 | 高书文 | 忻州市摔跤俱乐部 |
23 | 挠羊赛 | 忻府区 | 朱富山 | 忻州市摔跤俱乐部 |
24 | 定襄面塑 | 定襄县 | 张秀婵 | 定襄县宏道镇阁街 |
25 | 定襄面塑 | 定襄县 | 闫来时 | 定襄县神山乡师家湾村 |
26 | 定襄面塑 | 定襄县 | 续爱花 | 定襄县宏道镇西社村 |
27 | 河曲河灯会 | 河曲县 | 赵六十一 | 河曲县机械厂 |
28 | 峨口挠阁 | 代县 | 郝来喜 | 代县峨口镇郝村 |
29 | 峨口挠阁 | 代县 | 杨福林 | 代县峨口镇楼街村 |
注:★为第二、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忻州市入选国家级、省级(顺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申报地区 | 传承人姓名 | 工作单位 |
1 | 北路梆子 | 市级 | 李万林★ | 忻州市艺术研究院 |
2 | 北路梆子 | 市级 | 翟效安★ | 忻州市北路梆子戏剧研究院 |
3 | 北路梆子 | 市级 | 杨仲义★ | 忻州市北路梆子戏剧研究院 |
4 | 北路梆子 | 市级 | 成凤英★ | 忻州市北路梆子戏剧研究院 |
5 | 河曲民歌 | 河曲县 | 辛礼生★ | 河曲县文化馆 |
6 | 河曲民歌 | 河曲县 | 吕桂英★ | 河曲县文化馆 |
7 | 河曲民歌 | 河曲县 | 韩运德★ | 河曲县文化馆 |
8 | 五台山佛乐 | 五台县 | 章样摩兰★ | 五台山菩萨顶 |
9 | 五台山佛乐 | 五台县 | 释汇光★ | 五台山南山寺 |
10 | 二人台 | 河曲县 | 贾德义★ | 河曲县文化馆 |
11 | 繁峙秧歌戏 | 繁峙县 | 张润来★ | 繁峙县秧歌剧团 |
12 | 二人台 | 河曲县 | 杜焕荣★ | 河曲县文化馆 |
13 | 挠羊赛 | 忻府区 | 崔富海★ | 忻州市摔跤俱乐部 |
14 | 晋北鼓吹 | 忻府区 | 卢补良★ | 忻州市八音艺术团 |
15 | 繁峙秧歌戏 | 繁峙县 | 武玉梅 | 繁峙县文化馆 |
16 | 繁峙秧歌戏 | 繁峙县 | 魏来福 | 繁峙县秧歌剧团 |
17 | 二人台 | 河曲县 | 许月英 | 忻州市文联 |
18 | 五台山佛乐 | 五台县 | 释果祥 | 五台山殊像寺 |
19 | 原平凤秧歌 | 原平市 | 苏孟眼 | 原平市西镇乡北贾村 |
20 | 原平凤秧歌 | 原平市 | 李彩鱼 | 原平市西镇乡北贾村 |
21 | 原平凤秧歌 | 原平市 | 靳恩科 | 原平市西镇乡北贾村 |
22 | 挠羊赛 | 忻府区 | 高书文 | 忻州市摔跤俱乐部 |
23 | 挠羊赛 | 忻府区 | 朱富山 | 忻州市摔跤俱乐部 |
24 | 定襄面塑 | 定襄县 | 张秀婵 | 定襄县宏道镇阁街 |
25 | 定襄面塑 | 定襄县 | 闫来时 | 定襄县神山乡师家湾村 |
26 | 定襄面塑 | 定襄县 | 续爱花 | 定襄县宏道镇西社村 |
27 | 河曲河灯会 | 河曲县 | 赵六十一 | 河曲县机械厂 |
28 | 峨口挠阁 | 代县 | 郝来喜 | 代县峨口镇郝村 |
29 | 峨口挠阁 | 代县 | 杨福林 | 代县峨口镇楼街村 |
注:★为第二、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原平中阳木瓜杏 | 原平中阳木瓜杏中阳杏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繁多,尤以木瓜杏为最。其特点是个大、形圆、肉厚、核小、汁多,里外透黄。瓤带金丝,属粘核甜仁,果实阳面有红晕。单果重46—62克,大的可达70多克。中阳共有杏树800多亩,年产量1000吨左右。 |
保德油枣保德油枣产区主要集中在沿黄河一带的丘陵沟壑之中。油枣个大皮薄,肉厚、核小、味甜、色泽深红,油光闪亮、平均颗重10.2克,含糖57.9%。果实制干后,掰开可拉3—4厘米长的细丝。 | |
海红果亦称醉果,果实如鸡心石,鲜红美艳,酸甜可口。既可鲜食,又可加工制作罐头、果酱、果干、果丹皮等果制品,还可代山楂入药。 | |
台蘑台蘑即五台山蘑菇,主要生长在五台山山顶、山腰的野生草丛、树林里,品种有银盘、香蕈等11种,台蘑年产5000公斤,1994年获全国林业名特优产品博览会“银质奖”。 | |
沙棘俗称醋柳、酸刺,果实呈椭圆形,橙黄色,有“维生素之王”之称。忻州市的分布面积有100多万亩,在辖区东西部都有分布,主要区域在岢岚、宁武、静乐山区,面积达50—60万亩,年产鲜果3000万公斤左右。占山西省的五分之一。沙棘果中含11%的脂肪(籽中含4%),可以制作航空食品用油。 |
原平中阳木瓜杏 | 原平中阳木瓜杏中阳杏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繁多,尤以木瓜杏为最。其特点是个大、形圆、肉厚、核小、汁多,里外透黄。瓤带金丝,属粘核甜仁,果实阳面有红晕。单果重46—62克,大的可达70多克。中阳共有杏树800多亩,年产量1000吨左右。 |
保德油枣保德油枣产区主要集中在沿黄河一带的丘陵沟壑之中。油枣个大皮薄,肉厚、核小、味甜、色泽深红,油光闪亮、平均颗重10.2克,含糖57.9%。果实制干后,掰开可拉3—4厘米长的细丝。 | |
海红果亦称醉果,果实如鸡心石,鲜红美艳,酸甜可口。既可鲜食,又可加工制作罐头、果酱、果干、果丹皮等果制品,还可代山楂入药。 | |
台蘑台蘑即五台山蘑菇,主要生长在五台山山顶、山腰的野生草丛、树林里,品种有银盘、香蕈等11种,台蘑年产5000公斤,1994年获全国林业名特优产品博览会“银质奖”。 | |
沙棘俗称醋柳、酸刺,果实呈椭圆形,橙黄色,有“维生素之王”之称。忻州市的分布面积有100多万亩,在辖区东西部都有分布,主要区域在岢岚、宁武、静乐山区,面积达50—60万亩,年产鲜果3000万公斤左右。占山西省的五分之一。沙棘果中含11%的脂肪(籽中含4%),可以制作航空食品用油。 |
定襄蒸肉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种汉族名吃,相传为当地进贡宫廷之贡品,也是当地民间宴席必备佳肴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淀粉、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制成。具有肉香扑鼻,多食不腻等特点。 | |
莜面窝窝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其中忻州的做法最典型: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16] | |
保德碗托保德碗托是山西省忻州保德县的一种汉族传统小吃。风味独特,为小吃之上品。碗托,顾名思义是将荞麦面制成的糊放入碗中,上笼蒸熟晾凉后,拔出一个和碗形状相似的“托”来。地道的保德“碗托”用的荞麦面,是把粗的、黑的筛去,留下白的、细的,称为“上荞面”。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 | |
砍三刀砍三刀,又名油食儿、油布袋,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流传于山西太行山区的河北平山、井陉及山西五台山一带人春节期间的汉族面食小吃之一。因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五台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五台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作的食品。[17] | |
神池月饼神池月饼是神池县的特产,以香鲜酥甜闻名忻州乃至整个山西。神池月饼被认定为“山西名小吃”、“山西名点”,以其“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的特色赢得了晋陕蒙一带民众的喜爱。神池月饼以白面、胡油、食糖为主要原料,拌以玫瑰、青红丝、核桃仁、花生米、葡萄干、芝麻等辅料加工而成。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散,久放不馊之特点,每到中秋时节远销忻州市各县及太原、大同、朔州、北京等地。神池也被誉为“月饼之乡”。 | |
原平锅魁原平锅魁是山西省一种烤制的汉族传统名点,面饼呈黄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根据包馅与不包馅可以分成空心锅魁和实心锅魁两种。其状若块,约三寸长,寸许宽,卷边滚圆。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包馅的另有名称。应市的多是甜馅锅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锅魁。锅魁饼面橙黄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加之包馅的不同、又各具风味,久食不厌。原平锅魁特点是嘴嚼利口不沾牙,存放色味不变,始终酥脆如初。[18] | |
河曲酸捞饭河曲人发现泡酸了的糜米饭有清热解渴的功用,于是用心制成酸汤将米放入,在15℃以上浸泡4至8小时后澄出糜米即可做成酸粥,河曲人将这种粥称之为酸稀粥。在酸汤中煮至八成熟捞出后上笼蒸熟的米饭,称为酸捞饭或“糜糜饭”。久而久之,河曲人家家户户锅台上都有了一只“酸米罐”,里面泡着糜米,利用锅台的温度任其发酵,随吃随捞。河曲人做酸粥时还经常加入土豆、红薯块,酸捞饭一般配大烩菜食用。酸米汤不仅是解渴生津的好饮料,还可以解酒。[19][20] | |
高粱面鱼鱼高梁面鱼鱼在晋北的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县一带是家常饭。主妇们将和好的面挤成枣样大小的剂子,两手同时从大案两头搓起,成细若香头的小鱼,蒸好浇上汤菜食之。若是时间紧,来不及搓鱼,便捏成很薄的红面壳壳。要么掰成块加菜拌食、要么切条,用鸡蛋、酸菜炒食,同样令人垂涎。过去村里孩子玩饿了,取一个红面壳壳,在里边倒一点盐醋,滴一点食油,从边上掰一块蘸点盐醋吃,吃到最后,盐醋、壳壳来个一口香,老百姓叫“油盐蘸窝窝”。[21] | |
莜面栲栳栳“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区尤其是忻州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种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 | |
代州面麻片代州面麻片,历史悠久,以片薄、质脆、香甜可口著称,已有近百年历史。代州城有名的商号“聚星瑞”、“兴盛斋”、“富成斋”、“天兴昌”、“巨盛斋”、“福盛魁”等,主营面麻片,并向州外推销,享誉山西。据说,清朝末年,一位在江苏做官的代州人特别喜欢吃江苏的麻片。告老还乡时,便带了一名专做麻片的厨师回乡,在家做麻片,供自己食用。后来这位厨师将其技艺传给了代州人,经代州人的改进,制成了独具特色的代州麻片。[22] | |
崞阳麻叶原平麻叶制作复杂,选用精制面粉、发酵粉和糖剂,辅助油、盐、碱、矾等,加水按一定比例配制搅拌成松软面团,用刀雎切成约半两重的小面块,拉长两根扭两圈,圆圆的,粗细不等,放入油锅中炸到金黄色捞出即可食用。油料一般选用晋西北的胡麻油。 | |
忻州瓦酥忻州瓦酥形状似瓦,故名"瓦酥"。瓦酥制作历史悠久,始于明末清初。在清朝时,慈禧太后品尝后,龙颜大开,赐名为"龙凤瓦酥"。瓦酥以其质酥脆,味香郁,堪称炉食中一绝。鲜食酥沙,松软;干食酥脆、甘香;常食健胃壮身。曾被山西省商业系统评为最佳食品,声誉远达太原、大同、河北、内蒙古等地。1981年被列为山西省名特产品;1996年荣获国际最高金奖和"对人类特殊贡献奖"。[23] |
定襄蒸肉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种汉族名吃,相传为当地进贡宫廷之贡品,也是当地民间宴席必备佳肴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淀粉、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制成。具有肉香扑鼻,多食不腻等特点。 | |
莜面窝窝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其中忻州的做法最典型:将莜面加一倍开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个,食指卷一个,做成如“猫耳朵”似的筒状形,长寸许、薄如叶、色淡黄。[16] | |
保德碗托保德碗托是山西省忻州保德县的一种汉族传统小吃。风味独特,为小吃之上品。碗托,顾名思义是将荞麦面制成的糊放入碗中,上笼蒸熟晾凉后,拔出一个和碗形状相似的“托”来。地道的保德“碗托”用的荞麦面,是把粗的、黑的筛去,留下白的、细的,称为“上荞面”。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 | |
砍三刀砍三刀,又名油食儿、油布袋,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流传于山西太行山区的河北平山、井陉及山西五台山一带人春节期间的汉族面食小吃之一。因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五台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五台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作的食品。[17] | |
神池月饼神池月饼是神池县的特产,以香鲜酥甜闻名忻州乃至整个山西。神池月饼被认定为“山西名小吃”、“山西名点”,以其“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的特色赢得了晋陕蒙一带民众的喜爱。神池月饼以白面、胡油、食糖为主要原料,拌以玫瑰、青红丝、核桃仁、花生米、葡萄干、芝麻等辅料加工而成。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散,久放不馊之特点,每到中秋时节远销忻州市各县及太原、大同、朔州、北京等地。神池也被誉为“月饼之乡”。 | |
原平锅魁原平锅魁是山西省一种烤制的汉族传统名点,面饼呈黄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根据包馅与不包馅可以分成空心锅魁和实心锅魁两种。其状若块,约三寸长,寸许宽,卷边滚圆。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包馅的另有名称。应市的多是甜馅锅魁,最上乘的是玫澄锅魁。锅魁饼面橙黄色,具有香、甜、酥、脆的特点,加之包馅的不同、又各具风味,久食不厌。原平锅魁特点是嘴嚼利口不沾牙,存放色味不变,始终酥脆如初。[18] | |
河曲酸捞饭河曲人发现泡酸了的糜米饭有清热解渴的功用,于是用心制成酸汤将米放入,在15℃以上浸泡4至8小时后澄出糜米即可做成酸粥,河曲人将这种粥称之为酸稀粥。在酸汤中煮至八成熟捞出后上笼蒸熟的米饭,称为酸捞饭或“糜糜饭”。久而久之,河曲人家家户户锅台上都有了一只“酸米罐”,里面泡着糜米,利用锅台的温度任其发酵,随吃随捞。河曲人做酸粥时还经常加入土豆、红薯块,酸捞饭一般配大烩菜食用。酸米汤不仅是解渴生津的好饮料,还可以解酒。[19][20] | |
高粱面鱼鱼高梁面鱼鱼在晋北的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县一带是家常饭。主妇们将和好的面挤成枣样大小的剂子,两手同时从大案两头搓起,成细若香头的小鱼,蒸好浇上汤菜食之。若是时间紧,来不及搓鱼,便捏成很薄的红面壳壳。要么掰成块加菜拌食、要么切条,用鸡蛋、酸菜炒食,同样令人垂涎。过去村里孩子玩饿了,取一个红面壳壳,在里边倒一点盐醋,滴一点食油,从边上掰一块蘸点盐醋吃,吃到最后,盐醋、壳壳来个一口香,老百姓叫“油盐蘸窝窝”。[21] | |
莜面栲栳栳“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区尤其是忻州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种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 | |
代州面麻片代州面麻片,历史悠久,以片薄、质脆、香甜可口著称,已有近百年历史。代州城有名的商号“聚星瑞”、“兴盛斋”、“富成斋”、“天兴昌”、“巨盛斋”、“福盛魁”等,主营面麻片,并向州外推销,享誉山西。据说,清朝末年,一位在江苏做官的代州人特别喜欢吃江苏的麻片。告老还乡时,便带了一名专做麻片的厨师回乡,在家做麻片,供自己食用。后来这位厨师将其技艺传给了代州人,经代州人的改进,制成了独具特色的代州麻片。[22] | |
崞阳麻叶原平麻叶制作复杂,选用精制面粉、发酵粉和糖剂,辅助油、盐、碱、矾等,加水按一定比例配制搅拌成松软面团,用刀雎切成约半两重的小面块,拉长两根扭两圈,圆圆的,粗细不等,放入油锅中炸到金黄色捞出即可食用。油料一般选用晋西北的胡麻油。 | |
忻州瓦酥忻州瓦酥形状似瓦,故名"瓦酥"。瓦酥制作历史悠久,始于明末清初。在清朝时,慈禧太后品尝后,龙颜大开,赐名为"龙凤瓦酥"。瓦酥以其质酥脆,味香郁,堪称炉食中一绝。鲜食酥沙,松软;干食酥脆、甘香;常食健胃壮身。曾被山西省商业系统评为最佳食品,声誉远达太原、大同、河北、内蒙古等地。1981年被列为山西省名特产品;1996年荣获国际最高金奖和"对人类特殊贡献奖"。[23] |
慕山桥
2022年,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748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98.9公里。
2022年,全年全市有机场1个、民用航空航线25条、通航城市22个,民航旅客吞吐量16.6万人,比上年减少44.1%;货邮吞吐量11.34吨,下降93.2%。[3]
公路
干线公路有灵丘下白泉至太原、静乐至太原、代县阳明堡至大同得胜堡、繁峙沙河至阳泉、忻州至临县碛口、忻州至五台长城岭、原平崞阳至内蒙川峁、宁武阳方口至右玉梁家油坊、五寨三岔至保德、繁峙沙河至内蒙水泉娄、神池腰店至兴县、忻州至五寨三岔等;支线公路有繁峙大营至浑源偏梁、河曲至五寨韩家楼、五台至繁峙西留属等;县级公路和乡镇级公路遍及各地。[24][25]
铁路
忻州市境内有同蒲铁路、京原铁路两条铁路干线和宁武至岢岚、忻县至河边两条铁路支线。[24][25]
水运
黄河沿岸各渡口有木船通航。[24][25]
航空
忻州五台山机场为军民合用的国内支线机场。
2019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0.4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361辆),比上年末增长10.3%,其中私人汽车35.9万辆,增长11.1%。本年新注册汽车4.3万辆,增长1.1%。年末轿车保有量23.1万辆,增长10.9%,其中,私人轿车22.3万辆,增长11.4%。[26]
七一桥
2022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13078.1万吨,比上年增长21.4%;焦炭产量336.0万吨,增长2.3%;发电量502.3亿千瓦时,增长2.2%。
2022年,全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9947.1万吨,增长21.9%;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3248.2万吨,增长27.6%。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155.6亿千瓦时,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用电2.1亿千瓦时,增长11.0%;第二产业用电98.6亿千瓦时,下降2.8%,其中工业用电96.1亿千瓦时,下降3.1%;第三产业用电36.7亿千瓦时,增长10.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8.2亿千瓦时,增长17.3%。[3]
2022年,全年全市专利授权量1121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2件,增长70.4%。
2022年,年末全市有气象台站16个,全市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5个,防雹、增雨累计受益面积为全市域内,增雨量2.4亿立方米。
2022年,年末全市有专业综合地震台站7个,市级地震台网中心1个,全年全市发生M3.0级以上地震3次,最大震级为M3.2级。[3]
忻州市景
2022年,全年普通本科招生0.6万人,在校生1.9万人,毕业生0.5万人。职业本专科在校生1.0万人,毕业生0.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0.8万人,在校生2.3万人,毕业生0.6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8万人,在校生5.4万人,毕业生1.7万人。初中招生3.0万人,在校生8.5万人,毕业生3.1万人。小学招生2.2万人,在校生16.6万人,毕业生3.0万人。特殊教育招生62人,在校生454人,毕业生87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6.9万人。[3]
忻州师范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7]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成立,是一所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学院。
2022年,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5个, 文化站165个,公共图书馆15个。出版报纸1种(不含高校校报)、1209.6万份,出版杂志1种、3.6万册。广播电视台15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15座,一百瓦以上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27座。[3]
2022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4098个,床位15164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5个。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8332人,其中: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518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447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657人、妇幼保健(所、站)卫生技术人员881人。[3]
2022年,年末全市有体育场地面积686.6万平方米;体育场地12276个,基础大项场地数量为332个,球类运动场地7097个,体育健身场地4548个,大型体育场馆4个。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山西省各项目冠军赛、锦标赛中获金牌6枚。全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03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1项。全年全市销售中国体育彩票1.76亿元。[3]
2022年,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1万人。[3]
2022年,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91元,比上年增长6.7%;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434元,增长1.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67元,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434元,下降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10元,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882元,增长5.5%。[3]
2022年,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9.6万人,减少9946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2.1万人,减少0.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23.4万人,减少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5.9万人,增加2.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9.9万人,增加4.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22.1万人,减少0.2万人。
2022年,全年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3.5万人,全年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1亿元。年末全市农村五保供养2.3万人。
2022年,年末全市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84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4个。各类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8360张,收养人数2972人。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4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0.4亿元,接受社会捐赠款335.7万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