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科考船是依据中国海域特点和海洋地质需要,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 总造价近4亿元人民币。
“海洋六号”船长106米,宽17.4米,最大吃水5.7米,设计排水量4600吨,续航力15000海里。以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为主,兼顾其他海洋地质、海洋矿产资源调查工作。同时,该船也是首次集地震、地质调查等多项调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
“海洋六号”持有《海洋地质调查甲级》证书、《实验测试甲级》证书,《海洋测绘甲级》证书,《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中国船级社DOC(公司符合证明)、SMC(船舶安全管理证书)等。有能力承担以海洋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海洋国土资源与环境调查、国际海域矿产资源的战略性勘查评价和发展海洋地质科学等重大任务。
2002年12月,“海洋六号”经国家批准立项建造,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实施。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第七O八所设计,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炳炎担任“海洋六号”船总设计师,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武昌造船厂)建造。
2007 年8月28日,“海洋六号”正式开工建造。
2008年10月9日,“海洋六号”命名暨下水仪式在位于长江江畔的武昌造船厂举行。
2009年7月30日,“海洋六号”建成离厂。
2009年09月 ,“海洋六号”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调查船全面完成海上综合试航。
2009年10月12日,“海洋六号”建造完成,在上海举行了交接船仪式。经过4天的航行,“海洋六号”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码头起航,驶过吴淞口,穿越东海、台湾海峡,进入中国南海海域,16日回到广州。
2009年10月18日上午,在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调查专用码头上,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海洋六号”建造成功并正式加入中国海洋地质调查行列举行了欢迎仪式,“海洋六号”当日正式获得船舶国籍证书,这标志着中国海洋地质调查装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海洋六号”的电力推动系统配备有三大一小(1900kW×3+760kW)共4台柴油发电机,可以根据使用功率的需要而进行组合。此外,船舶采用动力定位、全回转舵桨等先进技术与设备,没有传统的舵和螺旋桨,而是通过电动机带动短轴,通过齿轮传动而带动螺旋桨,即舵桨合一,从而可以实现360度回转,无级变频变速,操纵性非常灵活,这一特点非常有利于调查船开展工作。
“海洋六号”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好,能满足多学科、多手段综合调查要求。“海洋六号”配置有4000米级深海水下机器人“海狮号”、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深水浅地层剖面系统、长排列大容量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系统等。
全船分为地质调查、地震调查、声学设备换能器三个作业区域,调查设备分为地球物理调查系统、地质取样系统、深海水下遥控探测系统(ROV)系统和水文调查系统四大类。其他的还有如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系统、CTD系统、地热流探测系统等等,以及支持这些设备工作所需的船载设备,同时,还能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减或更换其他有关的设备。
“海洋六号”稳定性好,安全性较高,配备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具备抗击12级台风,相邻两舱破舱不沉的能力。不过,“海洋六号”的摇摆周期较短,也就是说,在遭遇较大风浪时,会感觉摇晃得比较快,造成舒适度有所下降。 [1]
2011年6月28日至10月25日,“海洋六号”首次从广州启航赴太平洋西部、中部海域开展重点区域多金属结核区等资源、环境等调查工作以及相关基础科学研究。此次考察历时120天,航行1.8万余海里(约3万多千米),顺利完成中国大洋第23航次全部科考任务。
2012年5月,“海洋六号”深入南海北部区域,对那里的可燃冰资源进行新一轮精确调查。调查海域包括琼东南海域、西沙海域、神狐海域和东沙海域等区域,调查的重点是在南海北部前期勘探的基础上圈定重点勘探区域,为下一步更加精确的勘探工作做准备。
2017年1月底,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海洋六号”航次登陆考察队完成设计的路线地质考察任务,从中国南极长城站顺利返回科考船,也是“海洋六号”科考船科考队员第一次登上南极陆地开展地质踏勘考察。“海洋六号”航次登陆考察队的10名队员1月22日踏上南极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以中国南极长城站为基地,利用6天时间,对包括菲尔德斯半岛地质露头分布较好的地区及阿德雷岛等地展开了地质考察。[2]
2018年1月30日,“海洋六号”科考船返回位于广东东莞的码头,完成了深海地质和大洋科考任务。[3]
2018年4月28日—30日,“海洋六号”科考船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探索一号”科考船展开联合科学考察活动。其间两船分别搭载的4500米级深海作业型潜水器“海马”号遥控潜水器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对南海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马冷泉”区进行联合科学考察。[4]
2018年11月11日,海洋6号历时138天,航程近30000公里,圆满完成深海地质调查第6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1航次科考任务返抵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5]
2019年5月16日,“海洋六号”科考船在完成2019年深海探测共享航次任务后返抵广州。本次共享航次科考实现了大型国产调查设备试验性应用,以多方项目合作的方式,实现联合调查创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