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桢

中文名 李维桢
谥号 本宁
逝世日期 1626年
朝代
代表作品 史通评释、题曹荩之诗卷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基本资料

  姓名:李维桢

  性别:男

  出生年月:1570年

  国籍:中国

  朝代:明朝

  籍贯:湖广京山

  民族:汉族

  身份:官员

个人简介

  李维桢(1570年-1624年),字本宁,湖广京山人。

  其父李裕,官福建布政使。维桢举隆庆(1568年)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万历时,参修《穆宗实录》。

  出为陕西右参议,迁提学副使,天启初年,以布政使致仕,复召为南京太常卿。

  不就,又荐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官至礼部尚书,“负重名垂四十年”。著有《题曹荩之诗卷》。[2]

 

李姓起源

  李姓源出有三:

  1、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的直系后裔。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到女华之子皋陶之时,作了尧帝的理官(相等于现在的法官)。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理官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理姓家族将面临灭族之灾。在这种情况下,理徵有一儿子叫利贞,便逃至伊侯之墟避难。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 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3、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

其父李裕

李裕画像李裕画像  李裕明江西丰城进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古澹李公

       墓志铭(张澯)公姓李氏讳裕,字资德,别号古澹,系出唐崇贤馆直学士善之后世。江西丰城人,祖讳仲止,考讳端明,以公贵二代,皆赠都察院右都御史,祖妣熊氏,妣周氏,皆赠夫人。公自髫髦,头角迥殊。稍长,入学宫,才气逼人,尝读书东楼,夜半有红光烛空,隣家误惊失火,顷之,光乃没。景泰癸酉,夙兴诣文庙,值微雨,天未曙,忽二人擎笼灯自前来迎公,恍然莫测,比至学无所见闻者异之。是岁秋,领乡荐甲戌登进士,选擢河南道监察御史。天顺戊寅,英庙在御奉命陕西时宿弊坌积,公建言选将练兵、汰守令、安流民等八事,皆报可。定远伯石彪冒功首,虏廷命覈实彪叔忠国公亨以晋通关节,公焚其书曰,媚权臣欺天子,吾不敢也。卒,覈实亨果大怒,值其败得免于祸。庚辰,自陕回都,御史寇公深方得宠眷,侍御史甚严公英英不少屈□有指授虽出上意,亦坚执不从,然上知公守法亦不加罪。癸未。擢升山东按察使,先是属郡死罪二百余人或经十余年未决公至悉?磨勘亲鞫之,平反得释者无虑过半。青州大岘山有寨七十二民避徭役及杀人?盗潜伏其间,公往督守吏补系渠魁寘之法,其逃者悉遣还,蠲其逋负,自是祸始息。成化庚寅,宪宗皇帝知公政绩久次乃擢陕西布政使□车甫,余月进顺天府尹,即古京兆秩。而往往迫于权贵事多掣肘惟公屹立不摇动。至于省物料,宽铺户,樽约惜薪,司夫役,禁奸人,不得投献田土,皆有实惠于民。府入给引钞贯,岁计若干故事,尹所应得公恶损廉悉解之,以充官用。癸巳,总督漕运缺员,以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当其法久,弊生皆起于军官掊克交兑违期,闸河阻浅之故。公剔其弊而更之岁运不稽,漕卒亦乐于趋事。张秋河至南旺湖以及淮安西湖堤旧用木椿捍水,糜费劳民特甚。公檄郎中杨恭主事郭升准所费易石甃西河之民至今赖之在淮扬六载,每岁秋赴阙会议所建明皆兴利除害事。戊戌冬,丁外艰壬寅起复至京留署院事。癸卯,进右都御史,时风纪稍缓,公慨然希踪,前辈欲如顾公佐李公宾所?者,台省?之肃然。甲辰,以谗间调南台。丙午,考绩至京陛见既退朝,上语近侍曰,李都御史好官员也,遂留?工部尚书,居无何拜冢宰葢先是铨曹事,多脱误至是以公任之,实出于宸断也。公感上知遇,精白□报每大选先二日于后堂□一木榻,上书“皇天鉴之”四字。公与二侍郎傍坐,文选司官前立,以缺员与选人一一第资格可否,注于手牍谨缄之至,期引奏填榜,更无舛错,而庶官亦称得人。丁未,适天下朝觐,公与一二宪臣焚香誓天不敢以私意参其间,一时奸贪鲜有漏网者,旧制以老疾罢软贪酷不谨四条黜幽,公谓迟钝似软偏执似酷创立才力不及一条以处之实爱惜人才之意,其法迄今不变,一日太监覃昌语鸿胪寺官转谓公曰,先时选官本入上必丁宁司礼监看详,然后赐允近日上谕昌等曰,李尚书梗直人,必不敢干之自奏,入即奥批出行之其见信如此,一日周宗伯谢司空与公同候朝周曰,昔尹公在吏部深恶江西人,不使居华要。今山东进士选科道京职者何多公正色曰掌铨法,惟至公庶无罪悔,苟有私衅,不但负朝廷,其如天下公议何。二公皆叹服。是岁,宪庙上宾,孝宗皇帝嗣统。公连疏乞归家居,独处书院,终日燕生以经史翰墨自娱。公门坊市不着履迹,先是廷试进士两读卷官。晚岁,两遇恩典,进阶一品,性素俭朴,每食不过肉一味,子孙谒见者必以买田放债?成所着。三朝奏议七卷杂录十卷东藩倡和诗一卷归田训一册山东雪寃录一册载于家南台史抄政事略余力集正家条约辩诬录刊行于世年八十八卒。

传世著作

史通评释古书原本史通评释古书原本       △《史通评释》·二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李维桢评,郭孔延附评并释。维桢字本宁,京山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孔延始末未详。《史通》旧刻,传世者稀。故《永乐大典》网罗繁富,而独遗是书。其后有蜀本、吴本,文句脱略,互有异同。万历中复有张氏刻本,增七百三十馀字,删六十馀字。复於《曲笔》、《因习》二篇补其残阙,遂为完书。不知其所增益果据何本。然自是以后,皆以张本为祖矣。维桢因张氏之本,略为评论。孔延因续为评释,杂引诸书以证之。凡每篇之末标“评曰”字者,皆维桢语;标“附评”字者,则孔延所补也。维桢所评,不出明人游谈之习,无足置论。孔延所释,较有引据,而所徵故事,率不著其出典,亦颇有舛漏。故王维俭以下注《史通》者数家,皆嫌其未惬,多所纠正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