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寅
巴蜀之地,古称天府之国,山川钟秀,英才挺生,以文学擅天下之胜者几二千年。自司马长卿、王子渊、扬子云以降,陈伯玉、李太白、三苏父子以迄虞伯生、杨升庵诸公,实雄出其间,而为天下长。迨至有清,隽才云蒸,诗家辈出。光绪间孙桐生编《国朝全蜀诗钞》,列作者三百六十二人,其间成都费密、费锡璜父子、岳钟琪,奉节傅作楫,丹棱彭端淑,罗江李调元、李鼎元昆季,铜梁王汝璧,蓬溪张问安、张问陶昆季,并自成一家,有盛名于当时,而张问陶尤绰为大宗也。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生于书香门第,累世多诗人。自高祖鹏翮、曾祖懋诚、父顾鉴迄兄问安、从弟问彤,皆以诗擅名,有集传世,闺中女眷亦多能诗,《国朝全蜀诗钞》、《全清词钞》并载其名。船山生而颖异,长而歧嶷,秉绝世之才,承家传之学,年未弱冠,诗名早著,有“青莲再世”之目。乾隆五十五年(1790)登进士第,选翰林院庶吉士。与石韫玉、洪亮吉、孙星衍辈游从唱和,名噪都下,时目为长安第一。散馆授检讨,声望益著,毕沅、袁枚、法式善诸前辈悉加推挹。平生论诗主真性情,近于简斋性灵之说,简斋颇以同道相许,引为“八十衰翁生平第一知己”。然船山和而不同,自有宗旨在焉。嘉庆二年(1797),丁父忧归遂宁。值秦蜀战乱,生灵涂炭,有《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为世所传诵,时称“得老杜《诸将》之遗”。服阕复入翰林院国史馆,累任江南道、京畿道御史,频上奏议,请革时弊,皆蒙嘉纳。十五年(1810)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廉明清正,断案如神,有古循良之风。值境内连年水涝,请赈不得,忧愤辞官。后侨寓吴门养疴,日与赵翼、孙原湘、陈文述、孙星衍、吴锡麒、吴鼒、梁同书、屠倬诸名士酬唱。两年后病殁于虎丘寓所,享年五十一岁。世以未尽其才而惜之。
问陶为人倜傥而富才情,诗书画“三绝”名重一时,“四海骚人,靡不倾仰”。以求书画者踵其门,至贼夜入室盗其书画、印章。身后书画传世颇多,得其片楮只字者,无不珍若珙璧。其诗性情真挚,才气纵横,于乾嘉诗坛独树一帜,为侪辈所倾倒。洪亮吉许其诗“如骐骥就道,顾视不凡”,张维屏称其近体“极空灵,亦极沉郁,能刻入,亦能清超。大含名理,细阐物情……几欲于从前诸名家外,又辟一境”。前后所作,于二十九岁、四十五岁时两度编集,而迄未授梓。卒后挚友石韫玉为刊《船山诗草》二十卷,后黄丕烈复刊石韫玉手录选本为《船山诗草选》六卷,道光末顾翰续刻未刊遗稿为补遗六卷,至是船山所存诗作大略网罗。另有《己庚杂记》稿本二卷,清末尚存,而今不传,中华书局排印本《船山诗草》所收,唯诗而已。
昔人常言,诗之传不传有幸与不幸,盖幸与不幸惟系乎后人之贤不肖耳。遂宁市政府夙重地方文史研究,属政协文史委员会专司其事。胡传淮、成镜深先生以光大乡邦文化,表彰先贤为己任,爬梳故籍,潜心考索。胡先生撰《张问陶年谱》一编,复辑《张鹏翮诗选》、《张问安诗选》及《蓬溪诗存》,成先生撰《巴蜀古文选解·遂宁卷》、《黄峨诗词曲赏析》、《黄峨作品选解》等,使举世知蓬溪有诗,而张氏多诗人、遂州多异才也。市政府更于千禧之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同举“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出版论文专集。越明年,成镜深先生集诸贤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张船山研究会”,思有以发挥船山诗学之光彩,乃启动《船山诗草全注》课题。成镜深先生董其事,胡传淮等先生襄其成,尽搜前人注释、选钞之本而参校之,相与训释名物,考究故实,附以评案,历五年而稿具,于是船山全诗整比有秩,焕然可读。其光耀桑梓、嘉惠学林,亦大已哉! 值全稿杀青之际,成先生以寅尝读清人之诗,介胡先生书来征序。寅固尝诵船山诗,仰慕其为人,浏览全稿,乐观其成,乃伸笔述其缘起,以告世之读船山诗者。想船山先生九天有灵,亦当掀髯而喜也。岁戊子长夏金陵蒋寅谨撰。
编委会
巴蜀胜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郡遂州,东晋建制,迄今一千六百六十余载。灵山圣境,英才辈出。初唐诗歌革新旗手陈子昂,开一代新风;中唐开十方丛林之高僧克幽,建广德禅林于斯宇;一钵霜糖,耗尽毕生,冰糖发明家邹和尚,流溉后世;北宋王灼,明辨源流,撰第一部词论专著《碧鸡漫志》;明代李实,详赡博富,《蜀语》尽彰巴蜀语言艺术;才女黄峨,有“蜀中易安,遂州淑真”之称;清朝重臣张鹏翮,获“一世清宦,两朝贤相”之誉;吕潜、李仙根,诗书画三绝,润泽甚广;诗豪张船山,天才雄放,文采风流,照映四国,尤足称杰。
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清代四川遂宁(今属遂宁市)人,清初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鹏翮玄孙。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月二十七日。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嘉庆十年(1805),官江南道监察御史;十四年(1809),改吏部验封司郎中;十五年(1810),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十七年(1812),辞官。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逝于苏州山塘街青山桥寓所。逾年归葬故里两河口祖茔(今四川省蓬溪县金桥乡翰林村两河口)。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张问陶年谱》等文献。
张船山是清代乾嘉诗坛射雕手,亦是巴蜀元明清三代最有成就、最有影响、最有名气的大诗人、书画家。其诗论主张独创,诗中有我,要有真情;而其诗篇戛戛独造,绝去依傍,大雅不群,别开境界,成就卓著,是一位独立的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太白少陵复出”。船山遍交宇内名士,一时名流如袁枚、赵翼、宋湘、洪亮吉、石韫玉、吴锡麒、法式善、孙星衍、梁同书、桂馥等,并相推重,心折其诗。其诗作流播海内外,日本商人愿以高价相购,奉使来朝者皆以得其诗为荣。朝鲜士人争相传抄,致使“朝鲜纸贵”。其天才踔厉,价重鸡林。四海骚人,靡不倾仰。
船山一生写诗五千余首,删存三千余首。有《船山诗草》二十卷、《船山诗草补遗》六卷传世。从《船山诗草》问世至今近二百年来,尚无一部全面、系统、准确的《船山诗草全注》,给人们认识船山、了解船山、研究船山带来了不便。故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呼吁组织专人编撰出版一部融汇《诗草》和《补遗》在内的,统一、完整的《船山诗草全注》,供学人使用,改变船山研究基础薄弱的局面,将船山研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有鉴于此,二○○○年十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四川省遂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二○○二年六月,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以成镜深为会长的“张船山研究会”,研究会把《船山诗草全注》列入重要科研项目,组成编委会。由成镜深先生负责,胡传淮、郭孝儒、王光浒、李建强、汪旭、罗莹、吴静、杨继联、曾晓洪、陈松柏、伏元杰等人参加注释工作。其具体分工是:成镜深《船山诗草》卷五、六、七、八;胡传淮卷二十、《补遗》卷一、二、三;郭孝儒卷一、二、三、四、十二、十三;王光浒卷八、九;伏元杰、郭孝儒卷十;陈松柏卷十一;罗莹卷十四、十五;李建强卷十六、十七;汪旭卷十八、十九;吴静《补遗》卷四;杨继联《补遗》卷五、六;曾晓洪、阳小燕《拾遗》卷。
注释初稿完成后,向有关专家学者广泛征求意见。著名学者吴庚舜、刘扬忠、蒋寅、谭继和、万光治、沈伯俊等审读了部分稿件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最后由成镜深、胡传淮、郭孝儒、罗应涛、彭静中先生分别对初稿进行了初审、二审和三审,并由成镜深终审订稿。
《船山诗草全注》一书,以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中之《船山诗草》为底本。同时参考了清嘉庆二十年(1815)石韫玉编刻本《船山诗草》二十卷、道光二十九年(1849)顾翰选刻本《船山诗草补遗》六卷、同治九年(1870)李岑、江海清注刻本《船山诗注》二十卷以及南京大学图书馆藏《船山删剩诗文抄》手抄本二卷。全书诗歌编年依据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巴蜀书社二○○○年初版、二○○五年修订再版)一书。在注释审定中,本着尊重前著,又不泥于前著的原则,对以上诸著中的错漏做了适当修正。
整理注释古典诗歌,是一件极其艰苦烦琐之事。兼之船山诗作浩繁、内容丰富、宏博深,涉及的人物多达八百余个,成语典故亦甚夥。正如石韫玉《刻〈船山诗草〉成书后》所云:“名世半千知己少,寓言十九解人难”。注释工作经过五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但我们才不至、学不逮、识不高,书中挂漏错谬难免,敬祈专家学者、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从此课题的确立,到本书的编著出版,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相关领导及职能部门均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此书最终付梓提供了保障。同时,对本书编注出版给予帮助的还有中共遂宁市委宣传部等数十个单位和部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许多专家学者,如熊高仲教授、王金星教授、蒋均涛教授(已故)、羊玉祥教授等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二○○八年五月八日
感伤时代的人生幻灭
——读《船山诗草》
张永义
在一篇谈论《清史稿》的随笔里,我曾经把清代诗词比拟成中国古典文学的后花园,当时我信誓旦旦地说,自张船山书法己早就跟吴梅村、纳兰容若、柳如是等才子佳人私定好了终身,梦想能够在寂寥的书斋中苦熬这一生。那年我未及弱冠,看人看事都太悲观,深夜经常莫名地落泪,白天疯狂地迷恋孤独,至少拒绝过17位女孩的媚眼,把大好光阴都花在了寻章觅句上面,就像诗鬼李贺所形容的“雨冷香魂吊书客”似的,我自怨自艾,又顾镜自怜,像株柔弱的水仙。从洋洋洒洒近万言的大学毕业论文写作开始,我的爬格子生涯越发艰难地进行着,直到1999年配置了电脑,才彻底扔掉了那些平平仄仄的韵脚,一头栽进西方后现代派的池塘里,从此再没有旁涉。
我总觉得,《船山诗草》像个勾引有妇之夫的不速之客,为什么非要在我丧失了一切古典的情趣,内心变得很懒惰、反应特别迟钝的时候才出现呢?你这张撕毁了歌舞升平的繁荣假象的旧票根,还能否让我重新乘上漂泊无定的人生客船?
张问陶是乾隆五十五年进士,跟李商隐、龚自珍一样,都只活了50岁左右。但他的足迹遍布北京、四川、湖北等各地,是属于荷尔德林、里尔克那样的行吟诗人,无疑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豁达的胸襟。在论诗主张上,张问陶是赞同性灵一说的,被朋辈们呼做“青莲再世”,这大概是就才情而言的。有一回喝多了酒,张问陶口占一首七绝,描述他躺在雪地里大声叫喊着李白的名字,飘飘欲仙地认为“十二万年无此乐”,简直幸福得要死。又有一次,张问陶跟美貌的妻子驾车外出,经过初春时节的斑竹塘,引来很多村妇的围观,于是他自鸣得意地写道:“理学传应无我辈,香奁诗好继风人。”我们的文化大学者余秋雨不是也时常绕着弯子夸自己老婆漂亮吗?张问陶似乎比他更直率,不用遮遮掩掩的。然而,在感情生活中,痛楚远远超过甜蜜,当深爱的周孺人去世五年后,“我留无著一身轻”的张问陶移居萧寺附近,独对惨淡的灯荧,感叹着“别有伤心人不识,罗浮情泪梦三生”。我相信他的诗句是真诚的,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沉痛才具有格外悠远的力量。就像一位技艺娴熟的小提琴手,张问陶最动听的演奏并非那些指陈时弊或精心布局的作品,那不是他所擅长的,相反一律浅近易懂,发诸性灵。
我印象中的张问陶显得十分风流洒脱,但却跟放浪不羁有很大差距,因此,他在气质上更接近清刚幽雅的姜白石,而不是飞扬跋扈的李白和青楼梦好的杜牧。在整个乾隆年间,最有浪漫细胞的应该是创作了《绮怀》十六首的黄仲则,王国维、郁达夫甚至钱钟书都对他充满了私人的好感。能否这样说,当袁枚、沈德潜和翁方纲等人都忙着开宗立派,为各自的学说争执不休的时候,恰恰是黄仲则与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代表了清朝中叶的最高诗歌水准。正如同一时代的德语文学有歌德与海涅,如果18世纪封闭的国内文坛,失去了“二仲”的痛饮高歌,那么,我们的阅读一定会显得枯燥无味。
过去,每当人们提到《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高鹗,就会引述张问陶《船山诗草》里的句子佐证,胡适、俞平伯都认为高鹗是张问陶的妹夫,今天依据《遂宁张氏族谱》考证,似乎不可信。事实上,有种非常坏的研究风气,就是把目光投向了兰陵笑笑生的名字、林黛玉爱吃醋的心理和钱钟书在文革中到底有没有动手打人等等,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忽略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当你读到“茫茫阅世无成局,碌碌因人是废才”、“蜻舲一叶独归舟,寒浸春衣夜水幽”、“诗因虎豹驱除险,身为峰峦接应忙”、“世间甲子须臾过,半局棋残已廿春”这样深挚、优美和机趣彻悟的表达,还有闲心思去管他的妹夫是谁么?
“在我身上你找山,找葬在林中的太阳;在你身上我找船,它迷失在黑夜中央。”1990年诺贝尔获奖诗人帕斯在《互补》里如是说。我觉得《船山诗草》对于我这样经年埋首外国当代小说的年轻人而言,正如一枚古钱币的凸面,可以让你触摸到语言树叶最凝聚最细微的一些纹路,让你本能地排斥那些装腔作势的、冒充博学的面孔。我还记得自己的毕业论文题为《幻灭时代的人生感伤》,一晃都写成五年了,当时我为今后的出路发愁,理想的火种一点点地熄灭着,激情的涟漪一点点地破散着。相对于上个世纪,我觉得生活在十八、十九世纪之交的张问陶,处境更艰难,他的内心所体会到的深层幻灭感比起我们这些200年后敲击键盘的文人要更具体更疼痛,因为那是整个封建王朝的夕阳残照,他把墨汁和胆汁混合,轻轻一抹,给那个感伤的时代画上了苍凉的休止符。
全注本装帧古朴典雅,披览内容,有三大看点:一为卷首均加按语,对于理解诗集内容,无疑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二为对于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版《船山诗草》(以下简称‘中华书局本)的谬误之处,进行了订正。三是增加了《船山删剩诗文钞》,广征博引,锦上添花。特别是对于中华书局本的订正,尤其值得称道。今依序罗列如下:
卷五《灵宝县》“斜阳隐函谷,春树见弘农”句中的“弘农”,中华书局本误作“宏农”;《初九日,得秀水马吉初大邻书,知杏里师于去夏辞世,感事述怀》,“中华书局排印本误与‘其二’连排,前者悼亡,此首述怀,两首押韵也各异,姑分排之。”甚好!《过青厂旧宅》,中华书局本误作《遇青厂旧宅》。
卷十一《游天庆宫,观刘銮塑像歌》“西法传来象教尊,诸天头面从何考”,中华书局本误作“西法传来象,教尊诸天头面从何考”,实误
卷十二《醉酒歌》“眼中不必名山大川千万里,耳中不必鸾笙凤和迎风起。”中华书局本误作“眼中不必名山大川于万里,耳中不必鸾笙凤和迎风起。”《正月二十二日,口占,送侯竹愚》,“口占”,中华书局本误作“口古”。《五月八日,兰圃、小山兄弟招,同葑町给谏、榖人编修及徐石溪孝廉携酒游金园徐,名丽生。》“虫声围笙筑,溪声响佩环”, 中华书局本误作“虫声围笙筑,溪声想佩环”。《得家书,知以五月九日移居城北廨舍,慨然有作》“贫极家无定,忧深梦有馀”,中华书局本误作“贫极家无定,悠深梦有馀”。《借树山房图,为陈荫山庆槐同年题》,中华书局本误作《借椒山房图,为陈荫山庆槐同年题》。《冬日饮酒六首,用亥白兄韵》“所以古达人,寿夭心不惊”句中的“夭”,中华书局本误作“天”。
卷十三《十一月十九日,温步容编修招同赵味辛、童春崖及哲昆、熙堂、竹溪氾香吟舫小集,分韵得‘船’字》,中华书局本将“氾”误作“汜”。《正月九日,大风,二十八韵,和田桥》“嗟予守廨屋,震动殊寻常”, 中华书局本将“予” 误作“子”。
卷十四《七月晦日,得刘松岚宁远州书……,即寄松岚代柬》中“时予以他事羁身,不能出关”,中华书局本将“予” 误作“子”。
卷十五《庚寅六月,寄亥白兄成都》“书来眼生刺,字字挺荆杞”句中“刺”,中华书局本误作“剌”。《<风木图>,为张八愚桓题》“丈夫忠义妻大节,死生异路同峥嵘。”嘉庆本、中华书局本均缺“妻”字。《送汪剑潭司马之任粤西,并送大竹全泰竹素、小竹全德竹海》“交情迥不关离聚,曾有鸥盟结岁寒”句中“迥”,中华书局本误作“逥”。题解夹注:“诗人此处记忆有误。汪全泰:字竹海,号大竹,著有《铁盂居士诗稿》。汪全德:字修甫,号竹素,一号小竹,全泰弟,江苏仪征人,嘉庆乙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主事。著有《竹如意斋诗选》。”
卷十七《望古》“羲轩去已远,姓字皆神奇”句中“羲轩”,中华书局本误作“义轩”。《冬夜,读<华严经>毕,留记》“衣珠传大乘,海墨渡群生”句中的“生”,中华书局本误作“工”。
卷十九《东阿道中,咏柳絮》“娇女同来咏谢雪,征衣此去问吴棉”句中“娇”字,中华书局本误作“骄”字。《宋赵公震画<五柳归来图>,孙渊如前辈藏卷》原诗自注:“公震,名士雷,襄州观察使。”中华书局本误作:“公震,名士,雷襄州观察使。”
补遗卷第三《赠叶中书云素继雯同年》“继雯”,中华书局本误作“继云”。
全注本远非白璧无瑕,值得商榷之处甚多。简言之,一为竖式编排,阅读不便;二为繁体直译,不便普及;三为错误频现,误导读者。今据笔者目之所及,力之能到,也依序将捉错成果展示如下:
卷四《怀庆道中》关于“怀庆”的注释,错误。怀庆府与河内县同治,即今河南沁阳市,乃张问陶南船北马的必经之地。《咏怀旧游十首》“皖口云山压短逢”中的“逢”当为“篷”。《散帙,得彭田桥旧札,作诗寄怀》注释[二五]中的“润月”当作“闰月”。《题张莳塘诗卷,时将归吴县,即以志别》“鲈鱼细脍思念吴淞”当作“鲈鱼细脍想吴淞”。《读父母及季弟遂宁书、伯兄广州书、内子成都书,即事感怀,慨然有作》末句“玄发朝来落满梳”少一“满”字。《再别椒畦、莳塘》“莳塘有傲骨,懒漫隋天真”句中的“隋”,当作“随”。《外姑杜恭人将赴广州,……凄然有作》“人间风信大匆匆” 句中的“大”,当作“太”。 《嘉陵江上,立春,示内》关于“立春”的注释,不确。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腊月二十日辛未(1790年2月3日)立春,既非2月4日,亦非2月5日。
卷五第三百三十一页“辛亥【按语】”部分,均当删去。《二十一日,五夏雪,寄寿门》诗题中 “五夏雪”,乃为“五更雪”。中华书局本已讹,此全注本亦错。
卷七《亥白兄自粤与余书,并寄贝叶八片,作五律二首奉酬》:“来书云:‘……,寺僧于秋七月取之浸水中,数日刷去其膜,’……”当断句为“来书云:‘……,寺僧于秋七月取之浸水中数日,刷去其膜,’……”否则,与后释“……,用水沤后可以代纸,……”有悖。一前重在“难刷”,一重在“久浸”。此条,中华书局本亦欠妥。
卷八《壬子十二月六日,与亥白兄携酒游凌云山》“我拉遗象欲飞去,旁人指点疑仙灵”当作““我拉遗像欲飞去,旁人指点疑仙灵”。《少岷山》“苍茫阅人代,过眼谁直赏?”当作“苍茫阅人代,过眼谁真赏?”《铁棺峡》“空中大笑桓司马,石椁槨三年凿不成”,“ 石槨”当作“石椁”。如此简繁方一致。
卷十《七月二十二月,自官菜园上街移居北半截胡同》当为《七月二十二日,自官菜园上街移居北半截胡同》。
卷十一《送刘松岚之任奉天》题解:“刘松岚:即刘大观,字松岚”当作“刘松岚:即刘大观,字正孚,号松岚,一作崧岚”。《谢范摄生师赠白骡》“白骡腰稳四蹄轻,也抵东坡玉鼻骍” “白骡”当作“白騾”。《咏宋澄泥小砚》“自得陶熔力,居然铁石心”当作“自得陶镕力,居然铁石心”。
卷十二《借树山房图,为陈荫山庆槐同年题》题解中的“史庆樗”当作“陈庆槐”。《风笛一首,寄扬荔裳观察》当为《风笛一首,寄杨荔裳观察》;《乙卯冬日作》题解牵强附会。
卷十三《稚存斋中,……,亦题一律,嘱田桥之和》,“嘱”当作“属”;“之和”当作“和之”。此诗开端之句“文光何止照峨岷,再拜先生画里身”“何”当作“可”,嘉庆本即为如此。且将逗号改成问号,句意则一通百通。《丁巳寅月辰日,……,亦游戏神通云尔》题解:“船山自注”当为“正月初二,甲辰。”且应将标题末尾的“正月初二,甲辰”删去。《人日立春》题解有误,丁巳(1797)立春,正是在正月初七日(2月3日)。
卷十四《七月晦日,得刘松岚宁远州书……,即寄松岚代柬》,“束修”当作“束脩”; “嘱”当作“属”。《题朱野云<苇间沿缘之舫图>》:“架有图书是傢具,巷无车马即山溪”“傢具” 当作“家具”。嘉庆本即为如此。《马秋药前辈赋<秋药酒甕>、<船山酒瓢>二诗见示,欲以汉印易瓢,余意且欲并得甕焉,依题分和,呈秋药》“胸高剩块垒,一勺时当浇”句中“块垒”当作“傀儡”。嘉庆本即为如此。《戊午小除夕,方茶山体比部招集……,茶山嘱余画<贾长江祭诗图>,……》“嘱”当作“属”。
卷十五《己未四月二十一日,自贾家胡同移寓横街作》“傢俱惊邻并,新书满后车”“傢俱”当作“家具”。嘉庆本即为如此。《祝兰坡曾侍讲观察陕甘,嘱题<山寺读书图>,即以赠别》“嘱”当作“属”。《张子白若采同年嘱画骆驼,戏题一诗》“嘱”当作“属”。《偶理案上书帙,各题一诗排闷》“五百年来亦倖存,可怜传习为时文”句中“倖存”当为“幸存”,嘉庆本即为如此。《闰四月,奉敕选翰詹三十人,各书扇五柄,五月复选十二人,分书养心殿屏幅,臣皆与焉,恭纪一律》“写遍人间十万笺,挥毫新到九重天”,嘉庆本即为“挥豪”,中华书局本无误。
卷十六《壬戌初春,小游仙馆读书遣兴》,嘉庆本即为“道兴”,中华书局本无误。注释中可夹注:“当作‘遣兴’”即可。
卷十七《少耽诗酒,不信医药。入春来,自觉心精不足,神采将离,而外视之固无病人也。三月十五日散朝,就姚秋农殿撰乞方药,秋农惊予脉代,代,危脉也。三十动一止,则期以三年矣。授以丸散,俾服之以延岁,且属扫除一切喜。秋农直谅作诗志感》当作《少耽诗酒,不信医药。入春来,自觉心精不足,神采将离,而外视之,固无病人也。三月十五日散朝,就姚秋农殿撰乞方药,秋农惊予脉代。代,危脉也。三十动一止,则期以三年矣!授以丸散,俾服之以延岁,且属扫除一切。喜秋农直谅,作诗志感》“戊辰”年后的按语“此集作于嘉庆十三年(1808),时年四十八岁。”当作“四十六岁”。《鲍昙原比部士贞<送穷图>,汪蒹甫画,即步元韵》中的“汪蒹甫”当作“江蒹甫”。《寄答刘松岚》原诗题自注:“时年五十八始得子,并闻来春又有徵兰之喜。”实误,当作“时年五十六始得子,并闻来春又有徵兰之喜。”因刘大观有诗题即曰《年五十六岁,始举一子》。《送内兄林松岩司马之任襄樊》“妇孺添情活,琴书省世缘”句中的“活”当作“话”。《齐云翘同年嘉绍小照》,嘉庆本、中华书局本均误作《斋云翘同年嘉绍小照》。《庚年七月,部选莱州,二十七日,重赴滦阳,同王古愚殊渥、张少伊学程两明府作》中的“庚年”当作“庚午”。
卷十八《十四日十一月二十九日复试掖、昌邑文童赋得“出谷迁乔”得“莺”字》当作《十四日,复试掖、昌邑文童赋得“出谷迁乔”得“莺”字》。
卷十九《阻扬州两日,未访榖人祭酒、剑潭司马、山尊学士,临发却寄》“清妙故人能谅我”,嘉庆本即为“亮”,而非“谅”。中华书局本无误。《卢湘槎明府元王荣<骑鹤清游图>》当为《卢湘槎明府元(王榮)<骑鹤清游图>》。
卷二十按语开端即误,当为:“此卷是石韫玉编辑的《船山诗草》的最后一卷,是《药庵退守集》的下集,是船山在嘉庆十八年(1813)辞去山东莱州郡守职务后,寓居江苏苏州虎山时的作品。”正文开端,亦当标注“癸酉”字样。《汪竹坪恭<寿源小隐五小像>》当为《汪竹坪恭<寿源小隐五十小像>》,题解:“汪恭,字恭寿,号竹坪,安徽休宁人,侨毗陵(今江苏常州),尝居吴门(苏州)。妙音律,尤工行楷,得梁同书、王文治两家法,与程堂友善。山水虽泛滥各家,而于文氏一派尤为心契。高者追踪徵明,次亦与文水(文嘉)、五峰(文伯仁)并肩。旁及人物、花鸟,无一不佳。乾隆五十七年(1792)与尤伯宣合写随园湖楼请业图卷。事具《墨香居画识》、《墨林今话》、《桐阴论画》”《渊如前辈招集孙子祠》“流水半篙田一角,向来原不羡公卿” 句中的“田”,中华书局本作“由”,均误,乃“山”字。
补遗卷第一《汉阳经历李廉谿时时相招痛饮,因为长句》题解“经历”当作:“经历:官名,明清都察院、通政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亦置经历,职掌出纳文书。此处指湖北布政使司或按察使司经历李廉谿。”《送秦岵斋先生归常州》“一时诗酒总堪传,水隔西楼月又园”“园”当作“圆”字。
补遗卷第三《怀人四绝》“马吉初,杏里夫人第五子,不能音问者将十年矣”“不能”当作“不通”。
补遗卷第四《渊如前辈观察兖沂曹,以足疾未行。……渊如嘱朱野云补图,……》“嘱”当作“属”。《赠陈肖生嵩》当作《赠陈肖生嵩》。
补遗卷第五《潘苕庵逢元<托钵图>》题解夹注:“潘逢元,字苕庵,天津人。篆刻家。性喜搜罗奇字,临摹古印;反对不讲虚实变化的印风,自成意趣;擅填词,怀才不遇,自刻‘不堪回首’印以寄意 。”《十一月二十五日,温熙堂汝能同年招同榖人侍读、步容编修、春崖孝廉、稚存同年小集,即席有作》当作《十一月二十五日,温熙堂汝能同年招同榖人侍读、步容编修、春崖孝廉、稚存同年小集,即席有作》
补遗卷第六《乾隆甲寅二月,……兰士嘱大焜各肖其像,……》“嘱”当作“属”。
卷四《恩村车中作》:“恩村,村名,位于河内(怀庆)至修武之间。”《望都息马,作<辕驹歌>,嘲驭者温奇》:“望都,县名,时属直隶保定府,今属河北省保定市。”
卷五《赠石叙民》:“石同福(1777—?),字叙民,石韫玉长子。吴县监生。由知县历官至梧州知府。工诗词,著有《瘦竹丝花之馆诗存》。”
卷六《夏日家具即事》“除却求书兼送酒,花南绝少叩门声。”“花南:与‘砚北’相对。砚北指的是从事著作,泛指文人;花南,则指的是侍花弄草,代指文盲。”
卷七《十月二十八日,成都,得稚存九日书》诗题中“九日”当注解为“九月初九日”,避免误解为“十月九日”。因诗中有“今年秋万里,同负好重阳”句。《成都夏日,与田桥饮酒杂诗》“诗为无心如拾得,身从多累转陶然”句,“拾得”当注解。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寒山、拾得两僧曾居于此,遂改今名。寺内有寒山、拾得画像石刻及张继《枫桥夜泊》诗刻碑。
卷八《犍为道中》“孝女岩前浪作花,船头漩急江千转。”夹注:“孝女岩:《犍为县志》记载:‘孝女岩,县东南二十里。赤岩半壁,突兀临江,与子云山对峙。红绿掩映,天然一幅图画,游人把酒泛舟,大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趣。’位于马边河流入岷江处河口对岸。据传有一孝女在此投水救父。父女皆淹死。明代安盘书‘孝女岩’三个大字于石,岩石上还刻有‘孝渡流芳’四个大字。”《松滋野泊》“故园如忆我,人日在松兹”夹注:“人日:癸丑(1793)正月初七日(2月17日)。松兹:当为‘松滋’”《赠崔荆州》题解:“崔荆州:作者自注:‘名龙见,字漫亭。’一字翘英,号漫亭,一号竹楼。本籍山西永济,父琳侨居常州,卒葬武进。时惟龙见随南下,遂家焉。五岁能为橱语,作肆棠字。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顺天举人,明年成进士,历官陕西陕西南郑知县、乾州知州、湖北荆州知府。嘉庆二十二年(1817)卒,年七十有七。”
卷九《淇县》“小草出山堪一笑,太行迎我又三年。”夹注:“此乃诗人《出山小草》集的寓意所在。”《晓过定兴县》“月华沉水际,花事负春分。”“春分:癸丑(1793)二月初九日(3月20日)春分。”
卷十《题六将军小照,即以寄怀》题解:“刘将军:自注:‘时官浙江总兵。’刘鉴,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十一月,以西宁镇迁浙江提督,四十六年辛丑(1781)革职,发往伊犁屯田。”《墨喜图》题解:“原诗题自注:‘鬼戏也。’罗聘作。”
卷十一《送刘松岚之任奉天》题解:“刘松岚:即刘大观,字正孚,号松岚,一作崧岚。山东临清州(今属河北省邯郸市)邱县人。拔贡,历官知县、知州、道台,署山西布政使。工诗善书。著有《玉磬山房诗文集》十七卷。时丁忧服阙,外放奉天承德县知县。与张船山交谊深厚,屡次惠泽张船山,曾在河东道署衙,刊刻《船山诗草》。”《消寒第一集八咏诗》题解“初八夜:当为腊月初八日(1794年12月29日)夜。”因《送侯竹愚坤下第就广东盐大使》已出现“残冬”字眼。
卷十二《乙卯春夏,与榖人前辈饮酒诗》题解:“春夏:春夏之交。共计四首,与《船山诗草补遗卷四》同题诗,同时作。诗人曾手书此四首诗寄赠吴榖人,收录《钱塘吴氏旧藏名人书柬》(丁丑年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忻州牧汪君本直重修诗人元遗山先生墓,寄题五律二首》题解:“汪本直,字让庭,号古愚,江苏常州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副贡,官忻州知州。笃学,工书法。”“李銮宣《坚石白斋诗集》卷一《汪古愚本直刺史重葺元遗山先生墓,并赡其裔孙,俾耕读墓地侧,系之以诗二首》小注云:‘遗山先生墓在秀容韩岩村,墓前有土,五方五色。每方纵横五丈五尺,高二尺。相传先生葬时,四方来祭者张棚帐于此,历数百年,遗址如故。’”《祭诗,分韵得“飞”字》当题解为:“乙卯除夕前一日(1796年2月7日),诗人与吴榖人、王东林、香圃昆季及亥白兄、受之弟集飞鸿延年之室祭诗,分韵得“飞”字。”
卷十三《元夜,吴香竺同年瑛招,同吴榖人前辈昆仲、胡梁园枚舍人及亥白兄集严少峰荣吉士寓斋,分韵得‘入’字》题解:“元夜:上元夜的略称。此处特指丙辰(1796)正月初七日(2月23日)。”《十月初五夜,灯下作》题解:“当为十二月初五日。否则,此诗当前移至《丙辰冬日饮酒作》前后。”
卷十六《壬戌初春十一日,雪窗遣兴,和吴兰雪辛酉除夕原韵》题解夹注:“吴嵩梁《香苏山馆诗集》今体诗钞卷四《小除后一日作》诗云:‘臈鼓惊心换岁华,倦游踪迹又天涯。黄羊隔夜方辞灶,白雁冲寒未到家。苦味渐回思谏果,春光太早借唐花。侯门列炬笙歌暖,谁共刘生赋雪车?’‘残书一榻拥寒灯,门掩深宵唤不应。枯竹叶添茶铫火,落梅花入砚池冰。耽诗近日吟都减,学道中年愧未能。梦踏石溪桥上路,故山云绿已千层。’”
卷十七《壮烈伯李忠毅公长庚挽诗》题解开端当夹注:“显然此诗编排时序有误。当编排至卷十九卷末或卷二十开卷为宜。”《庚年七月,部选莱州,二十七日,重赴滦阳,同王古愚殊渥、张少伊学程两明府作》题解夹注:“王殊渥:时任历城县知县。”
卷十八《闰三月下旬,留济南忽将匝月,夜泛明湖,慨然有作》题解夹注:“此时山东巡抚乃是吉纶,(1811年)闰三月二十九(5月21日)后,即为同兴。”
卷二十《吴芝田<添香伴读图>》题解夹注:“吴芝田:福建龙岩人,善写意人物,名噪三江五岭。”《山阴陈九岩、十峰昆季重葺得文长故居,寄封题赠》题解夹注:“陈九岩:陈鸿达(1780—1863),字用仪,号九岩,晚号迎曦,山阴人。少嗜学,通注疏。嘉庆十三年,恩科中式。拣选知县,援例广东盐大使。转饟四川,乞病归。著有《囊翠楼诗稿》二卷。”
补遗卷第一《祗陀林》题解:“祗陀林,又名祗陀精舍,位于今扬州市新城引市街八十四号住宅东偏。”《乞王伯雨竹醉小印》题解:“王伯雨,名霁,茂才。”《耦湖》题解:“耦湖:位于今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双河镇耦湖村,村以湖名。”《刘伶墓》题解:“《峄县志·古迹考》载:‘晋建威参军刘伶墓,县东北二十里。’元代于钦所撰地方志《齐乘》载:‘伶墓所,今名刘曜,村旁半里许有刘伶台,其下为刘伶河,水混白类酒,土人相传为伶酾酒处。’刘伶墓,又名刘伶故台,在峄县城东十余里处,古代系峄县八大景之一。”
补遗卷第三《题万上遴画竹》题解夹注:“万上遴(1739—1813),字殿瑯,号辋冈,江西分宜人。拔贡。清朝画家,曾任清宫画院待诏,专事书画。性炚介拔俗,工书画,善山水花木,指画梅花、山兰等泼辣老练,尤有名声。卒年七十五。”《由独树店至襄阳车中作》题解夹注:“独树店: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二十里左右。相传南宋时襄阳发生旱灾,灾民南逃至此,仰仗千年古槐,得以活命。灾后,黎民修建独树庙,供奉古槐。后一人发家致富,为报恩,来独树庙行善,为南来北往的客人提供食宿,并免费提供茶水,因此又称独树店。此名从南宋一直沿用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补遗卷第四《题杨西禾伦<九柏山房诗稿>》题解:“杨伦(1747—1803),字西木(一作西禾),江苏阳湖人。博极群书,早传声誉。乾隆四十六年(1781)进士,官广西荔浦县知县。晚岁,主讲江汉书院,门下多尊信之。伦诗得力于少陵,与孙星衍、洪亮吉、徐书受等唱酬最富。所著有《九柏山房集》,及《杜诗镜铨》二十卷,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与陈郁度言穷》题解夹注:“王培荀《听雨楼随笔》卷二:‘名夔让,涪州孝廉。父名朝书,兄弟朝易、朝诗,三人同时为县令,有廉声。其家常食粥,有“一门三知县,日日吃粥饭”之谣。郁度出知建安,与张船山最交厚,家藏船山画一白猿坐怪石上,题一绝云:“青红山果不成林,峡古江寒夜雨深。谁与此公论剑术?相看多少故乡心。”又自记云:“余与郁度同年,俱有猿猱之性,都门话别,作此赠之。”诗亦不载集中。’”《题吴玉松云同年<除夕游山图>》题解夹注:“吴云(1746—1837),字润之,号玉松,安徽休宁县长丰人,寄籍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乾隆戊申(1788),始举于乡,庚戌(1790),会试中式。癸丑(1793),补殿试,置二甲八名,选翰林院庶吉士。乙卯(1795),散馆授编修。嘉庆辛酉(1801),充贵州副考官。甲子(1804),充顺天同考官。戊辰(1808),充江西副考官。甲戌(1814),授河南彰德府知府。越二年(1816),教化大行,旋移疾去官。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初九日,卒于道光十七年(1837)十二月初八日,享年九十二岁。著有《醉石山房诗文钞》。事具王赠芳《慎其馀斋文集》卷八《晋封通议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玉松吴公行状》。”
补遗卷第五《送张鞠园出守江南,题<扬子饱帆图>》题解夹注:“张祥云,号鞠园,庐州人,嘉庆年间晋江太守。”《题<秋林策蹇图>,送言皋云朝标出守夔州》题解夹注:“言朝标,字皋云,江苏常熟人。
以诸生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
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至夔州知府。
嗜古好学,作八分书,取法曹京。诗亦清逸。事具《孟晋斋集》、《常熟书画史汇传》。”
补遗卷第六《题陈晴岩传经<静啸山房图>》题解夹注:“陈传经,字学初,号晴岩,浙江海宁人。嘉庆十三年进士,授编修。文章名海内。”《二十日,洪桐生同年招同吴榖人祭酒、汪剑潭、杨敬斋两太守、朱质园吉士游平山堂,即席作》题解夹注:“洪梧(1750—1817),字桐生,安徽歙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召试中书,乾隆五十五年(1790)考取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官至沂州(今山东临沂)府知府。”
《船山诗草全注(繁体竖排版)(套装共4册)》由巴蜀书社出版。
序言
自叙
船山诗草卷第一
嘉庆元年丙辰兀旦,太上皇帝纪元周甲,授受礼成,恭纪乐府十四章,有序
船山诗草卷第二
戊戌
壮志
汉阳
己亥
寓目
庚子
梅
望速山
辛丑
汉上暮春
喜李半亭辉瑛舅氏自滇南来汉上
杂感
壬寅
早春游沔阳舟发汉上口占
新堤舟夜
临江叹
毕展叔镶圆先生招陪秦岵斋朝釪王奉斋廷璋两先生登大别山拂云楼,分韵
得云字
汉阳客舍题壁
骤雨
羁旅行
樗栎
即事
城北一带田家
蟋蟀吟、秋燕飞二首
寒夜吟
神驹篇
击筑吟
居无门
由睫巢移居竹尾小楼
将往湖南,秦岵斋先生以长歌赠行作此奉答,即以留别
望夜
鸭兰矶
临湘县
湘阴
癸卯
春日有感
醉后登李氏寓楼望月
怀亥白兄
月夜感怀
题黄州陈春亭汉上寓圃
题彭田桥蕙芰诗后
江上
郊居
娑罗木
寄人
甲辰
愁
春日感怀
重有感
雪中遣兴
月夜怀秀水马五
散帙,得卫讷旃德威先生遣诗,因感先生殁后诗卷散轶略无存者,慨然有
作,情见乎词
甲辰三月由汉阳人都纪别
夜行
晓发
荒洲夜泊
舟抵襄阳
光武故里
晓行
大道
独树店
开封客夜感事
开封旅馆壁间韵
邺中吊谢茂秦
彰德
闰三月十五夜行
绿隐书巢写怀
月夜展读亥白兄书札
幽并
早秋夜雨寄怀毕展叔先生
书巢卧病深夜闻雨遂不成寐
袁垦吾留都
芦沟
过先文端公旧第
愁吟
乙巳
元日
静夜
晓起
琉球刀歌为周补之作
风夕不寐
即事
念故山
赠杜纷溪群玉
游安化禅林,赠法灵、果圆两师。自先银台至余兄弟,与寺僧相识四世矣
乙巳八月出都感事
演流
武城
登焦山
船山诗草全注
腊月初一日燕子矶遇陈棣园、典胄父
子
金陵阻风即目
鸠兹道中夜行
丙午
遇黄州
正月十三日过道士湫
入峡病中同亥白兄作
莎矶
初归遂宁作
悼亡
丁未
盐亭
潼川夏日游琴泉寺同遂宁李明府作
家居感兴
丁未九月赘成都盐茶道署呈外舅林西
压先生
船山诗草卷第三
戊申
三月十一日由栈道入京师发成都作
七月十四夜京师望月
偶作
重阳京兆榜发志喜
送家鹤坪太守之任河南
客夜
寄杜跺溪明府二十韵
得舍弟寿门书
戊申岁腊寓外舅赞善公宅感事有作
寄寿门
忆家居时下酒物唯虾蟹最不易得,客
窗无事,戏用欧阳公白战体随意赋
之
腊八日
雪
忆家园四首
……
编者:成镜深 合著者:(清代)张问陶
成镜深,出生于1966年2月,四川安居人。1989年7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到川北教育学院(今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汉语课程。1997年9月至1999年6月,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进修古典文学研究生课程。现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副主任,教授。张船山研究会会长,涪江文化研究所所长,四川古文学会会员,船山诗词学会理事,遂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典文学、文艺美学、民俗文化学等,担任“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文化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