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岳阳楼

湖南岳阳楼

中文名 湖南岳阳楼
外文名 YueyangTower
进深 14.54米
地理位置 湖南省岳阳市洞庭北路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始建时间 公元220年
省份 湖南省
重建时间 清光绪五年
所处时代 东汉
最佳游玩季节 夏秋
所属国家 中国
高度 19.42米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岳阳楼风景岳阳楼风景(12)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中书侍郎、大诗人颜延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清氛霁岳阳”之句,“岳阳”之名首次见于诗文。

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

北宋庆历四年(1044)春,滕子京受谪,任岳州知军州事。北宋庆历五年(1045)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拟修筑偃虹堤。北宋元丰元年(1078)十月,岳阳楼毁于火灾。北宋元丰二年(1079)春,岳州代理知州军郑民瞻重修岳阳楼。元古八年(1085)孟夏,米芾将《岳阳楼记》写成条幅馈赠索书者。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岳州知州军孙勰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岳阳楼(5)南宋建炎三年(1129)正月,岳阳楼受损于大火。南宋庆元四年(1198)重修岳阳楼。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六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日,岳阳楼毁于火。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重修岳阳楼。

明宣德年间至正统三年(1426~1438)明威将军刘彦真整修岳阳楼。明成化七年(1472)五月岳州知府吴节重修落成岳阳楼。明嘉靖二年(1523)岳州知府韩士英重修岳阳楼,编刻《岳阳楼诗集》。明嘉靖六年(1527)五月大水成灾,岳阳楼楼柱被雷击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岳州知府李临阳修整岳阳楼,作有《重修岳阳楼记》。明隆庆元年(1567)岳州知府李是渐缮修城垣,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景观岳阳楼景观(9)清顺治三年(1646)九月,岳阳楼毁于战乱。清顺治七年(1650)知府李若星重修。是年,毁于火灾。清康熙二年(1663)重建岳阳楼。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春,岳州知府李遇时、巴陵知县赵士珩倡捐重建岳阳楼。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岳州火灾,延烧岳阳楼。清乾隆五年(1740)湖广总督班第拨舵杆洲岁修缮岳州府城垣及岳阳楼。冬,兴工重修岳阳楼及城垣。重建的岳阳楼其制三层,楼右侧建有宾馆。清乾隆七年(1742)岳州知府黄凝道修葺岳阳楼,捐建宾馆前厅。次年,请刑部尚书张照书范仲淹《岳阳楼记》勒于楼屏。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岳州知府兰第锡、巴陵知县熊懋奖请求修葺府城。经湖南巡抚梁国治等先后具奏,修葺府城垣及岳阳楼、文星阁。清乾隆四十年(1775)巴陵县知县熊懋奖承修岳阳楼,并于楼右侧建“望仙阁”,于楼左侧重建“仙梅亭”。

清道光元年(1821)翟声焕卸任后,新任知府志勤继岳州知府杨廷柱、岳州知府翟声焕续劝捐修整,并重修岳阳楼泊岸。清道光九年(1829)夏岳州知府吕恩湛劝捐补葺岳阳楼、仙梅亭。道光十九年(1839)十二月岳州代理知府翟声诰集次修葺岳阳楼。并修建“斗姆阁”。清同治六年(1867)曾国荃拨岳卡厘税重修岳阳楼。将“斗姆阁”改建为“三醉亭”。何绍基书“留仙亭”字匾悬于亭额。清同治十二年(1873)岳州知府张德容劝捐整修岳阳楼基础,同时生建宸翰亭。清光绪六年(1880)岳州知府张德容重建岳阳楼,将楼址东移六丈多。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六月,黄遵宪登岳阳楼,作《上岳阳楼》诗。清光绪三十四年至民国4年(1908~1915)日本东亚国文书院,先后遗派遣7批学员登览岳阳楼,并记入其编写《支那省别全志》。清宣统三年(1911)甘兴典领兵七八百人占岳阳楼,向岳州绅商居民要粮银。唐莽、宋式奔与湖南都督府智拿甘兴典。

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7月27日湘军进占岳阳,岳阳楼窗梁栋柱等多半被毁。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是年古城墙仅岳阳楼与半边街尚存少许。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1月21日,葛应龙拟筹款重修岳阳楼未果。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湖南省政府拨款重新修葺。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2月17日岳阳楼重修竣工,并举行落成典礼。是年,蒋介石送“砥柱中流”匾,该匾于1949年前后遗失。何键书“岳阳楼”字匾,该匾1961年被撤换。

1950年,岳阳县政府补葺岳阳楼。1952年5月20日李洞庭提议修葺,设专人管理。6月9日作出“修葺岳阳楼工程”计划。12月18日岳阳县政府就岳阳楼修缮预算等呈文省文委会。1954年9月中央文化部就整修岳阳楼问题批示“本部认为该建筑为一著名古迹,应予保存”。1955年2月15日,省政府拨整修岳阳楼经费1万元。1956年7月24日,公布岳阳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7月,岳阳楼管理所成立。

1961年,郭沫若书“岳阳楼”字匾。1962年春,朱德题写“怀甫亭”名,匾悬亭额。1966年9月,“红卫兵”到岳阳楼要求砸毁张照手书范仲淹《岳阳楼记》雕屏,管理人员巧妙地保护了雕屏。1969年12月18日,叶剑英登览岳阳楼指示地方政府保护好古迹。

1972年9月1日,湖南省革委重新公布岳阳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10月17日,以全木结构翻修三醉亭的方案,于1977年9月竣工。1977年5月至1978年5月,仙梅亭进行维修。

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落架大修,把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历时十个月,保存了55%以上构件原物。一楼民国时加砌的三面砖墙换为明清式样的贴金雕花门窗。二楼镶嵌有清书法家张照书《岳阳楼记》雕屏原物。三楼镶嵌毛泽东书杜甫《登岳阳楼》诗雕屏。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

2001年1月11日,岳阳楼景区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区。

2002年2月17日,“汉藏一家亲”联欢会在岳阳楼举行。11月29日下午,日中研修协会代表团参观岳阳楼。12月6日,中国岳阳首届洞庭湖观鸟大赛开幕式在岳阳楼举行。

2003年元月,岳阳楼景区成功引栽雌雄两株古银杏树。3月11日至4月26日,岳阳楼进行周期性维修。2003年3月10日至4月24日,岳阳楼管理处对岳阳楼等进行保养性维修。

2005年1月30日,岳阳楼入选湖南十大文化遗产。7月4日,岳阳楼景区投资120万元,正式启动地面铺青砖、栏杆全部更换为麻石工程。

2006年3月20日,岳阳楼景区投资5.2亿元修建。岳阳楼新景区面积约33万平方米,它分为5大区域:岳阳楼公园;传统风貌待区一级平台;滨湖二级平台;城楼、城墙部分;楼前广场区。新增景点为南城门、城墙、岳州府衙、双公祠、五楼观奇、雕塑、碑廊、传统风貌街等。2006年8月19日8时38分,扩建工程动工。2006年4月9日,“环行洞庭湖”大型采访活动在岳阳楼举行启动仪式。2006年6月10日,“文化遗产日”,岳阳楼为游客免费发放岳阳楼宣传资料。

2007年5月1日,岳阳楼景区扩建工程已基本完工。景区面积由原来的70多亩增加到210多亩。2007年7月3日,郭沫若题写“岳阳楼”匾额挂在岳阳楼顶楼东侧,匾长5.12米、宽1.34米、重250公斤,由7块金丝楠木制作,堪称“三湘第一匾”。

2011年9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岳阳楼—君山岛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建筑特征

建筑特色

岳阳楼岳阳楼(26)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木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

“四柱”指的是岳阳楼的基本构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了楼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斗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结构,由于古代中国建筑中房檐挑出很长,斗拱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挑出的屋檐进行承托。这种方木块叫做“斗”,托着斗的木条叫做“拱”,二者合称斗拱。岳阳楼的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当地人传说是鲁班亲手制造的。斗拱承托的就是岳阳楼的飞檐,岳阳楼三层建筑均有飞檐。

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顶就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盔顶结构。据考证,岳阳楼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

岳阳楼采用纯木结构,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梁柱、构件、装修具有线条优美的表现力,显示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的民族风格。[3]

建筑格局

岳阳楼主楼坐西朝东,为长方形体,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岳阳楼夜景

岳阳楼“四柱”指的是岳阳楼的基本构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彼此牵制,结为整体,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盔顶结构特点。

地理环境

  • 地理位置

湖南岳阳楼湖南岳阳楼(3)岳阳楼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地面海拔54.3米。景区内陆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长约300米,陆地投影总面积3.9万平方米。它虽在湖南省的北端,但正当中国中部,挨长江、伴洞庭,于洞庭湖居其口,于长江居其中。以水路言,水上溯,可与湖南76个县市相连。以陆路言,紧靠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在南北交通干线上亦处中端,易转入与之相连的其他铁路、公路,通达各省。

  • 气候特点

岳阳楼地处岳阳,位于洞庭湖畔,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 1月最冷,平均气温3℃左右;7月最热,平均气温28℃左右。年降雨量1500毫米。洞庭湖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季节,每年5月至9月为涨水季节,最大的水位变幅为17米。[3]

主要景点

三醉亭

三醉亭三醉亭位于岳阳楼北侧,与岳阳楼南侧的仙梅亭遥相呼应。据光绪《巴陵县志》载:三醉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初名望仙阁。由巴陵知县熊懋奖承,不久就塌毁了。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岳州知府翟声浩重修岳阳楼后,在望仙阁的旧址上,重建了这座小楼阁,并改名为斗姆阁。咸丰年间,岳阳楼和斗姆阁都已颓坏;直到同治六年,才由总督曾国荃拨岳卡厘税,对岳阳楼和斗姆阁进行全面重修,并根据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故事,改斗姆阁为三醉亭。然其后再度圮毁。光绪六年,又由岳州知府张德容拨茶厘及捐项,随同岳阳楼一起重建。解放后,三醉亭经过几次维修,但因基础不牢,遂于1977年落架重修。

三醉亭,因传说中吕洞滨三醉岳阳楼而得此名,占地面积为135.7平方米,高9米,为二层二檐。顶为歇山式,红柱碧瓦,门窗雕花精细。三醉亭也和岳阳楼一样属纯木结构。门上雕有回纹窗棂,并饰有各种带有传奇故事的刻花。一楼楼屏上是由岳阳楼管理处殷本祟绘制的吕洞宾卧像。[3]

仙梅亭

仙梅亭仙梅亭位于岳阳楼南侧,为岳阳楼主楼辅亭之一,与三醉亭相对应。仙梅亭是一座呈六边形,二层三檐,檐角高翘,纯木结构,玲珑雅致的小亭。亭子占地面积44平方米,高7米,上盖绿色琉璃瓦.明崇祯十二年(公元 1639 年),岳州推官陶宗孔主持重建岳阳楼,于楼基沙石中得石一方,去其泥水,显出二十四萼枯梅一枝,时人以为神物,称之“仙梅”,乃建亭,置石其中,名“仙梅亭”。到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岳州知县熊懋奖重建岳阳楼时,在遗址上复建其亭。[3]

怀甫亭

占地40平方米,高7米,四根水泥铸构的大柱,四周环以栏杆。小亭上部为纯木结构,亭中竖有石碑一方,正面刻着杜甫的画像和《登岳阳楼》诗,背面刻着他的生平事迹。北面檐下悬挂着一块樟木匾额,"怀甫亭"三个苍劲古朴。"怀甫亭"则是当年杜甫流落巴陵 ,虽贫穷潦倒,仍为岳阳后人留下了《登岳阳楼》等不朽诗篇,后卒于岳阳。1962年为纪念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诞生125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公布其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岳阳人民为纪念杜甫在岳阳楼下临湖平台南侧修建此亭。[3]

小乔墓

小乔墓,又名二乔墓,在岳阳楼北面,据光绪《巴陵县志》引明《一统志》载:“三国吴二乔墓,在府治北.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又引《戊申志》载:“墓在今广丰仓内.或小乔从周瑜镇巴丘,死葬蔫,大乔不应此.”《巴陵县志》又载“瑜所镇巴陵在庐陵郡,非今巴丘。”又裴注解《三国志》称:“瑜留镇之巴丘,为庐陵郡巴丘县(今江西省境内),瑜病卒之巴陵,为晋荆州长沙郡巴陵县(即今岳阳市)。”

小乔墓地一带,传为三国周瑜军府,墓府为当时军府花园。墓顶植女贞二株,坟前墓碑高约一米,上书“小乔之墓”。《巴陵县志》载:“嘉庆二年(公园1797年),知府沈延瑛重修”。以后又无记载,传闻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督学陆保宗重新修建,并在冢上重植女贞二株,1993年又于墓南侧增建小乔墓庐,四周建有围墙.墓园内照壁,正面刻有宋苏东城手迹:"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墓冢圆形封土堆,墓周有游道,并增加石栏护围。园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覆以青色琉璃,具有江南园林风格。[3]

历史文化

文化意义

其他图片其他图片(22)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堪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贬官岳阳后,常与文人迁客登楼赋诗,以后,还有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群玉等大诗人接踵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篇佳句。[3]

岳阳楼保存的历代文物,当推诗仙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其次要数清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此外,人们把范仲淹作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了《岳阳楼记》和邵竦篆刻并称为“天下四绝”,并树立了“四绝碑”至今保存完好。[3]

价值影响

岳阳楼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独特的盔顶结构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及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技能。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是湘楚文化的杰出代表,岳阳楼不仅是儒家文化的殿堂,还飘溢着玄学文化的仙气。岳阳楼之美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美,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山、水、楼台相映成景,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原址原貌的唯一,建筑中庸对称,纯木、飞檐、盔顶,自上而下,祥云缭绕、龙凤呈祥、四梁贯顶,体现了天、地、人合而为一。左“仙梅”,右“三醉”,楼亭互衬,为建筑艺术的精品,儒道文化的丰碑。

保护研究

湖南岳阳楼湖南岳阳楼(3)据史料记载,对岳阳楼的破坏主要是兵燹、水患、雷击、火烧、蚁害或城垣坼裂等,要保护岳阳楼的安全,就应消除这些事故产生的条件。包括五个方面:

防火

岳阳楼为纯木结构,年时经久,过分干燥,油漆又多, 所以说火灾是她的天敌之一,必须绝对防止火源。主要是防止电火、烟火、雷击之火。首先是防止电源失火,导电线绝对不能上楼,在特殊情况下要临时用电,也要经有关部门同意后派专人负责坚守现场,及时撤除,以防万一。其次是控制流动火源,主楼内及楼周围一定射程范围内应杜绝烟火,要划片分区派专人巡逻,日夜轮守,对违规吸烟、烧香者严肃查处。第三是拆除岳阳楼绝对保护范围内的破旧房屋及易燃建筑,杜绝火灾隐患。第四是防止雷击,历代岳阳楼有多次是因雷击失火而毁,因此对避雷针应定期检修或升级换代,以保证避雷针经常发挥其效能。

防水

岳阳楼所处的岳阳城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洞庭湖盆地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雨水充沛,年均气温为17℃,年降水日为135—158天。多年平均一次连续最长降雨日为16天,年降水量最多达到2336.5毫米,降雨较多,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对岳阳楼的木构件和楼内设施造成了威胁,也增加了楼体基础泊岸和平台的保护难度。93年、95年国家文物局先后拨专款380多万元对驳岸进行维修、加固,就是因为排水不畅造成了驳岸损坏。因此要定期检查楼内是否漏雨,对排水系统要定期疏导,保证排水管道畅通,不让雨水浸入基脚。上半年雨水多,是每年清理排水系统的关键时期。另外还要时刻提防洞庭湖高位洪水对岳阳楼泊岸的冲击影响,注意及时加固临湖泊岸和围墙。

防蚁害

因为岳阳楼所处的地区雨水多,湿度大,树木密,为白蚁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温床”,蚁害成为这座木楼的又一天敌。1983年落架大修前,她一楼的12根楠木大柱不是被白蚁蛀空,就是业已糟朽,整个梁柱结构完全不能再承受压力了,二楼的四根支角柱全部腐朽,白蚁对岳阳楼的危害之大可见一斑,虽然1984年大修时已对白蚁防治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但白蚁在楼的周围仍有危害,所以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应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勤于检测,加强防蚁力度。

防损坏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登临岳阳楼观光揽胜的游客与日俱增,给楼体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当登楼人数超过八十人时,人站在楼上就有明显的震感,因此第一,应控制一次性上楼人数,特别是旅游旺季,要组织游客分批限量登楼,可以采取售楼票和楼务管理人员有序组织的形式来达到减轻楼体压力的目的。第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为损坏,人流过大对楼梯、楼板磨损较大,应在这些地方采用竹条、胶垫等进行有效保护,把人对木质的损坏减到最低限度,延长主楼的寿命和维修的周期。

防治野麻

野麻是一种纤维植物,喜光,耐旱耐碱,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在岳阳楼的石板、楼顶的瓦件夹缝中和墙壁的空隙中随处可见。其根茎能将石墙顶起,造成石墙移位和变形;能将琉璃瓦交接的部位松动,造成古楼顶层渗雨,时间一长致使古楼的木料制件受潮腐损。如果说白蚁是木质构件的天敌,那么野麻就是破坏石材城墙结构的顽凶,如果不及时根治,面积越来越大,数量越多,对岳阳楼驳岸基台、古建筑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必须坚决防治。

相关作品

作者 时期 作品
范仲淹 宋代 《岳阳楼记》
袁中道 明代 《游岳阳楼记》
于右任 民国 《重修岳阳楼记》
汪曾祺 当代 《岳阳楼记》

旅游信息

作者 时期 作品
范仲淹 宋代 《岳阳楼记》
袁中道 明代 《游岳阳楼记》
于右任 民国 《重修岳阳楼记》
汪曾祺 当代 《岳阳楼记》

交通信息

开放时间

京广铁路、京珠高速、 107国道、长江航道、仅两个小时车程可达长沙机场和武汉机场,还有正在兴建的武广高速铁路、随岳高速公路,规划即将开工的荆岳铁路、常岳高速公路都为岳阳楼旅游业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岳阳楼景区位岳阳市区,市内交通发达,出租车络绎不绝,有 6,7,10,15,19,21,22,31,39,50,55等公交线路直达景区。

旅行线路

月 份 景区参观时间 主楼参观时间
5月1日— 9月30日 7:00— 18:30 7:00—18:30
10月1日—4月30日 7:30— 18:00 7:30—18:00

以上内容来自:

荣誉记录

月 份 景区参观时间 主楼参观时间
5月1日— 9月30日 7:00— 18:30 7:00—18:30
10月1日—4月30日 7:30— 18:00 7:30—18:00

词条图册

一日游线路

A线(常规线路):岳阳楼君山岛——岳州文庙——慈氏塔——鲁肃墓——洞庭湖及洞庭湖大桥

B线:岳阳楼君山岛——洞庭湖及洞庭湖大桥 ——赤壁古战场

C线:岳阳楼君山岛——洞庭湖及洞庭湖大桥 ——张谷英民俗文化村

D线:岳阳楼君山岛——洞庭湖及洞庭湖大桥 ——团湖采莲(6-10月)

E线:岳阳楼君山岛——洞庭湖及洞庭湖大桥 ——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两日游(周末游)线路

线路 第一天 第二天
F线 上午:赤壁下午:张谷英民俗文化村晚上: 观步行街和南湖广场夜景,宿岳阳 上午:岳阳楼君山岛——洞庭湖及洞庭湖大桥下午:鲁肃墓——慈氏塔——岳州文庙,返程
G线 上午:岳阳楼君山岛——洞庭湖及洞庭湖大桥下午: 鲁肃墓——慈氏塔——岳州文庙晚上: 观步行街和南湖广场夜景,宿岳阳 上午:赤壁——咸宁下午:返程
H线 上午:岳阳楼君山岛——洞庭湖及洞庭湖大桥下午:岳州文庙——鲁肃墓——慈氏塔晚上:观步行街和南湖广场夜景,宿岳阳 上午:张谷英民俗文化村下午:赤壁——返程

以上内容来自: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