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桥乡

土桥乡

人口 4927人(2017)
中文名 土桥乡
气候类型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行政区类别
电话区号 0934
目录导航

简介

土桥乡土桥乡土桥乡位于泾河上游,南北长约2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东邻翟家河乡,西靠太白梁乡,南连桐川乡,北与蔡口集乡接壤,桐蔡公路贯穿全境。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属梁峁沟壑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最高海拔达1561米,总土地面积139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8℃,日照2550小时左右,降雨量在200----35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150天左右。

总耕地面积3.77万亩,人均5.86亩;水平梯田达到3.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2.2%,人均4.83亩。县乡公路桐蔡路(桐川至蔡口集)在乡境内长达23公里,有乡村道路砂砾道路10条 75公里。全乡现有人饮工程4处,可解决860户人畜饮水困难。现有村卫生所8个,病床14张,乡村医务人员14人。有初级中学1所,全日制中小学11所,教学点2个,在校学生727人,儿童入学率达97.86%。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经济作物有胡麻、油菜、黄豆等,特色作物有黄花、荞麦、中药材等。乡政府驻地:南庄塬村。

2010年,土桥乡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发展草畜、油豆两大产业,夯实农村基础设施、扶贫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建设三个基础,加强党建、党风廉政、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四项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增总量,农民增收入,社会促和谐的奋斗目标。2010年计划完成粮食总产量 5770吨,人均纯收入达到1670元。

行政区划

全乡辖7个行政村,42个自然村,总人口4927人(2017),农民人均纯收入1385元。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卫生院1所,大夫4人,医师1人,医士2人,护士1人,床位10个。初级中学一所,在校学生288人,教职工19人;小学9所,村学1所,在校学生952人,教师54人。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 名称
621021204200 220 西掌村委会
621021204201 220 佛殿湾村委会
621021204202 220 杨河村委会
621021204203 220 王塬村委会
621021204204 220 合丰村委会
621021204205 220 新民村委会
621021204206 210 南庄塬村委会

农业生产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 名称
621021204200 220 西掌村委会
621021204201 220 佛殿湾村委会
621021204202 220 杨河村委会
621021204203 220 王塬村委会
621021204204 220 合丰村委会
621021204205 220 新民村委会
621021204206 210 南庄塬村委会

党政建设主要内容

全乡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冬小麦、玉米、高粱、洋芋、糜子、荞麦;经济作物有:油菜籽、胡麻、黄豆、白瓜籽、葵花籽、中药材;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主要有黄花、杏胡、杏干、酸枣胡、羊毛、羊绒等。乡镇企业2个。

环境治理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描绘了新蓝图,顺应了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农村公共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建设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行路难、养老难等成为影响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拦路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就不可能有农民生活的全面小康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尽快改变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状况,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008年来,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方针,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公共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农村倾斜,农村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覆盖31个省区市,3688万农村居民成为低保对象,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年加快。但是也要看到,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方面欠账太多,2008年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们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要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的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财力增强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扶贫开发、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快速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把解决农民群众受益最直接、要求最急迫的现实问题作为着力点,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化,努力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社会事业发展

土桥乡土桥乡(1)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突出抓好“三改四化五通”工作。“三改”即改圈:清理人畜混舍,推行禽畜标准化舍饲养殖,使养殖区与居住区分离,达到人居环境清洁;改厕:注重通风透光,保持清洁卫生,彻底改变茅房式、土坑式、露天粪堆式用厕现象;改厨:注重明亮整洁,突出节能措施,户户提倡使用砖砌瓷面灶台和在沼气、煤气等燃料。“四化”即绿化:乡村道路两侧,家园四旁空地栽树种花,提倡户户种草养花,路路绿树成荫;硬化:动员群众自力更生,控石采沙,铺修村庄道路;亮化:在村庄人口密集地带安装照明路灯;净化:生活用水,人居环境,畜牧养殖,村庄环境达到洁化。“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2)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全面实施封山禁牧,发挥自然恢复功能的同时,持续加大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绿色通道和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治理力度,着力搞好县乡道路、乡村道路、村组道路行道树栽植为突破口,以乡机关单位、学校、农宅庄园为重点的整体绿化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和谐家园。“十一五”期间,每年完成四旁栽树10万株。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