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1日创刊于南京,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协会的会刊。
从第四期起,因“南京印刷机关紧缩业务及南京分会经济拮据”,该刊遂移至上海出版。
该刊一共出版有六期,五册,1949年4月1日出版的第五六期合刊为最后一期。[1]
《科学工作者》,社团刊物,由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编辑出版,为该协会的会刊。
从第四期起,因“南京印刷机关紧缩业务及南京分会经济拮据”,该刊遂移至上海出版。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为抗战后期由一批科学工作者创办的科学团体,新中国建立后解散。1944年,在周恩来的推动下,该会开始筹备。1945年7月1日,该会在重庆沙坪坝正式成立,竺可桢任理事长,李四光任监事长。 1948年,该会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会上决议“恢复会刊,由总会和南京分会合办,定名为《科学工作者》”。
《科学工作者》的宗旨包括“团结中国科学工作者”;“阐发科学工作者的社会任务”;“讨论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建国中的工作途径”;“分析中国及世界科学发展的动态”四点。故而该刊不涉及具体的科学知识,而多刊载从宏观上研究科学和指导科学工作的文章。其中尤以指导科学工作的文章为多,如《谈谈科学人才的培养与科学知识的传播》等。而该刊的“社论”亦主要刊载此方面的内容。该刊中还刊载有不少讨论科学与其他领域关系的文章,如《科学与政治》《科学与社会》等。同时,该刊中还刊载有大量记录国内外科学界情况的文字,如《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就是介绍国外科学家的文章。这方面内容中还有不少是对该会会务的记载,其“通讯”栏目即以此为主要内容。[1]
《科学工作者》为成立于抗战后期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会刊,但其创办教协会之成立稍晚,其中刊载有大量记载该会后期情况的文字,包括该会的会议记录、分会情况等,对于研究该会有重要的价值。同时,该刊中还刊载有不少记录当时中国科学工作者对科学的看法的文章,由此,该刊亦有助于研究当时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科学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