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阳大定九年春,王玉阳辞别王重阳,前往铁槎山云光洞修炼。当时铁槎山地处东隅,面向大海,人烟稀少,生活非常清苦,王玉阳在这里主要靠采食山芝野果度日。尽管衣食无着,但王玉阳心高气傲,修炼意志非常坚决。为了磨炼心志,他每天都要赤足翘立于危岩之巅,跪行于荆棘丛生山涧隘路之中,皮肉磨掉鲜血淋漓。如此苦行苦修,长达9年之久,非常人所能为,四方善信者齐呼其为“铁脚仙人”。自此,王玉阳声望日隆,前来问卜乞福和求道拜师者络绎不绝。对于玉阳真人的苦修苦行,一代宗师邱处机曾赋诗赞道:“故国真仙子,东方大达人。清高何异俗,爽迈不同尘。表里天俱赐,行藏世绝伦。时时期祸福,征验默通神。” 王玉阳被尊为“仙人”之后,便下山西行传真布道。他先后在胶东游历了文登、宁海(牟平)、福山、莱阳、登州(蓬莱)、崂山等地,在鲁中及鲁西北游历了青州、潍州(潍坊)、莒州(莒县)、滨州、无棣、沧州、莱州、济南等地,此外还到过江西、陕西、山西、北京等地传真布道。此后40年中,王玉阳弘道兴教,度化了无以数计的善男信女,并留下了大量警世度人的诗词歌赋,为全真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玉阳在中国北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朝野上下宫廷内外对他无不景仰,就连当朝的世宗皇帝对他也是推崇有加。
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金世宗皇帝下诏,令王玉阳速入宫觐见,从此王玉阳和宫廷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他人生最辉煌、道教功业最鼎盛的时期。接到金世宗的诏书,玉阳匆匆入京。世宗破格于内殿召见王玉阳,询问了有关养生益寿、修道升仙方面的问题,玉阳一一做了回答。对于玉阳的道法世宗非常赞赏,即赐冠简紫衣,封赠三品俸禄,并于御果园建起道观,让玉阳入内修行道法,为宫廷主持操办生辰典仪。皇上对玉阳的封赏重用,引起一些朝臣的不快,遂生陷害之意。据《金莲·玉阳传》载,当时世宗有位心腹献计说:“道人即为仙人,何不以鸩试之?”世宗依计令玉阳喝下三杯毒酒,然而却安然无恙。世宗及众臣非常惊讶,随即向玉阳表示歉意,并予厚赠。
金承安二年(1197年),章宗皇帝想起了王玉阳,特旨诏请进京,在皇宫内召见玉阳,相互谈论得非常投机,直到夜幕降临才结束。所谈问题非常广泛,从天文地理到养生延寿,从金朝的北伐争战到百代万世的长治久安,都一一涉猎。据方志记载,玉阳所答大契圣心。章宗叹曰:“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先生之谓也!”次日特令内侍传旨,赐玉阳紫衣,封号为“体玄大师”,并改城东崇福院为永寿观,专为玉阳修行布道之用。一月过后,章宗又特旨令玉阳主持修真观,同时赐绫、罗、绢各2000匹,绵1000两,每月发给饮膳费白银200镪。尽管受如此礼遇,无奈玉阳老母已年过九旬,遂于戊午(1198)秋,向章宗辞别归山。章宗感他一片孝心,特旨准行,并赐丰富路资,以礼护送还家。 泰和元年(1201),章宗痛失幼子,后继无人,心中非常着急。恰逢此时元妃身怀有孕,章宗喜出望外,希望能生下一位皇子,以继承大统。为乞求上天保佑,特诏请玉阳赴亳州太清宫,举行普天大醮(一种祭神礼仪)。这次盛事,对改善全真教当时的处境非常重要。由于当时全真教发展很快,引起了金统治者的不安。为此采取了很多限制政策,甚至一度进行了镇压,全真教发展步入了艰难的境地,就连邱处机都被迫逃回家乡避难。而皇家对王玉阳却一直恩宠有加,屡屡委以主醮大事,由此大大缓解了宫廷对全真教的敌意。应该说,王玉阳当时是全真教无人能比的核心人物,他主持了全真教的大多数活动。玉阳作完醮事后,即回到了“铁槎山”云光洞,度化道士1000余人。
泰和二年(1202)八月,元妃(李氏)生下一皇子。十二月赦免3000僧道。泰和三年(1203),玉阳奉旨前往亳州太清宫,举行普天大醮,为皇子祈福。为了感谢全真大师们对皇室的善德,泰和七年(1207)春天,元妃把道经两部赠予全真门下。一部送到长春真人邱处机的栖霞太虚观,另一部则送到王玉阳的圣水玉虚观。元妃所赠道经名为《大金玄都宝藏》,共6455卷。
生前著作有《云光集》、《清真集》、《华山志》等书,其中《云光集》辑诗、词、歌、赋600余篇,被收入《道藏》,为传播和发展其教派,确立全真教在全国道教中的主导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王玉阳玉阳一生云游四方,修真布道的地方很多,其中圣水玉虚观是他兴教布道的主要圣地。玉虚观位于昆嵛山南麓乳山冯家镇境内,这里风光秀美,素有“小昆嵛”之称。他在这里创建了全真“嵛山派”,他所兴建的玉虚观为当时中国北方三大道观之一。 金大定丁未(1187),玉阳真人辞别世宗后便南返故土,“圣水岩”民众千百夹道迎接,力行挽留。玉阳真人感众之诚,随即于圣水岩畔结茅建庵修行。所建茅舍初称为“庵”,后经扩建改造,于金承安戊午年(1198)又易“庵”为“观”,后经皇家赐名为“玉虚观”。金崇庆二年(1213),又赐名“玉真观”。至此,圣水岩道观建筑规模达到鼎盛时期。元代大文学家元好问在《怀州清真观记》中称:“天下道院,武当为之冠,滨都次之,圣水又次之”。由此可知,玉虚观时为天下道观第三。玉虚观落成后,玉阳真人便在这里开始创教立派,玉虚观道众一时多达300余人。玉阳真人在圣水崖壁留下了“圣水岩”、“玉阳洞天”等石刻真迹。
王玉阳王玉阳大师苦心修炼医道,用气功和医药医治了很多病人,宁海一州奉若神医。在他的培育下,出现了一大批良医,代代相传,名声远扬。 玉阳大师除重视人们的身心健康之外,还十分重视农桑。尼姑山遍地是树,古人就放蚕缫丝,织布绣衣。玉阳大师从南方引进桑苗广泛种植,又从他地引进家蚕进行养殖。家蚕丝色有黄白两种,深受外商的欢心,因而圣水宫又成了繁华的交易市场。 金贞祐四年(1216),文登县令温迪罕龟寿迎接玉阳居住城中天宝观。翌年四月二十三日,玉阳对门人说:“群仙已我约矣。”说完即沐浴更衣,烧香朝拜十方后便仙逝了,享年76岁。至元六年(1269)正月,世祖忽必烈追赠其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至大三年(1310)二月,武宗海山再次加封其为“玉阳体玄广慈善度真君”。王玉阳生前著有《清真集》、《云光集》、《华山志》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