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秋参加贵县党团组织领导的革命工作。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春,中共贵县县委机关被破坏,朱锡昂、雷经天于同年夏到贵县重建党团组织,黄彰任县委委员,后被派任中共宾阳县委书记。
1929年9月出席中共广西省第二次党代会。1930年黄彰调回贵县工作,8月1日他组织贵县群众举行纪念南昌起义三周年活动,不久被捕,后因无证据而释放,离开贵县到芦抒活动。
1934年,黄彰与中共郁江特委委员陈岸取得联系,被派回贵县,负责贵县、玉林、梧州地下党组织的重建工作。
1936年11月,出席中共广西省第三次党代会,当选为省工委委员。
1939年7月,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决定在广西成立三个特委,取消省工委,黄彰任桂东南特支书记。
1940年冬,南委决定重建省工委,黄彰任省工委组织部长。
1942年桂林“七·九”事件后,黄彰任省工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到来宾县大湾开展党的工作,建立省工委交通站。为筹措党的活动经费,黄彰多次毁家纤难,变卖家里剩下的一所房子和一块地,资助革命。
1945年3月8日,黄彰组织了陆川、博白、兴业、贵县等地人民抗日武装斗争,后因起义失利被捕不幸殉难,时年44岁。[1]
1926年底,黄彰开始全身心地投入革命工作中。他从南宁回到贵县,与中共贵县县委书记陈培仁取得联系,秘密发动进步青年,印发革命传单,召集贫苦人民开会,教唱革命歌曲,宣传革命思想。贵县的农民运动就这样开展起来了。次年春,县委决定派黄彰到石卡乡领导农民开展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黄彰决定首先在那里成立乡农民协会。经过宣传发动,在召开成立大会那天,共有7000多人参加。群众高举红旗,肩扛长矛、梭镖,情绪激昂。会后,黄彰乘机将队伍开到地主林柱臣和黄继庭家门示威。地主被吓破了胆,被迫承认了侵吞学校财产的罪行并答应退赔,还被迫答应了农民提出的减租减息的要求。农民运动旗开得胜。
然而,正当各地农民运动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的时候,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刹那间,阴云密布,狂风来临。立场不坚定者望而却步了,而黄彰却在白色恐怖很深的气氛中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体现了真正的革命者霜重色更浓的本色。
1942年7月9日,由于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长郭潜叛变,供出广西地下党的情况,桂系当局在桂林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制造了“七九”反共事件,使广西省工委机关受到严重破坏。省工委副书记苏蔓、妇女部长罗文坤等不幸牺牲。事后,黄彰被指定为省工委代理副书记。面对桂系的反共逆流,黄彰毫不畏惧。他与省工委书记钱兴一起采取果断措施,迅速疏散共产党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以达到“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目的。同年10月,他转移到来宾县大湾镇,在那里开办了“天马运输行”,内设秘密交通站,负责联络失散的共产党员,收发省工委信件,筹集党的活动经费等。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受到了严重破坏的党组织又恢复了工作。次年春,由于大湾镇通了火车,人员来往频繁,容易被敌人发现目标,黄彰又将联络地点转移到柳江县板塘村,以办瓦厂为名,建立地下联络站,指导各地党的工作。虽然环境恶劣,但黄彰时时表现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曾自制一把鹅毛扇,在上面刻着“路是人踏成的”,表现了他开创革命新事业的坚定决心。[1]